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03 15:25:11瀏覽1425|回應0|推薦2 | |
本報記者林秀美 在台灣醫界,集醫師、作家、環保、社運、教改及人權身分於一身者,非曾貴海莫屬。他為捍衛正義公理,脫下白袍,走上街頭;歷經廿多年衝撞,他靜觀自省,以更寬廣的胸襟,包容異同。 出生佳冬 流三族血液 被譽為詩人醫師、綠色教父的曾貴海,1946年生於屏東縣佳冬六根庄,台灣最南端的客家莊;直到三十幾歲,才知道祖父是從福佬莊抱養,祖母是平埔族人,他身上流著客家、福佬與平埔族血液。 家鄉出醫師 追隨行醫 「祖父出身卑微,開牛車幫人運貨維生。」曾貴海說,他8歲時父親過世,在5兄弟姊妹中排行老大,很小當報童,送報到大三;養成他愛看報,也喜歡上文學。六根庄出醫師聞名,在長輩期許下,也走上行醫之路。 他初中念屏中南州分校,常跟同學帶著便當到菜市場叫香腸、豬肝配飯。「醃腸豬肝切五角」,他的福佬話是初中學的;「透過語言學習,讓我瞭解不同的族群生活和文化」 年少k名著 創辦詩社 「念高雄中學時,我貪婪地閱讀,充實了文學素養。」情竇初開的曾貴海,每天有一個半小時坐火車往返佳冬、高雄間,他不敢正眼看女生,「傲慢與偏見」、「少年維特的煩惱」…,反成為他的精神食糧。 進入高雄醫學院後,他和同學創辦「阿米巴詩社」,愛幻想的他常蹺課,就像變形蟲「自由、變動」般,不受拘束,還留了嬉皮長髮。 問題生驚悟 認真學醫 他說,那時文章充滿「叛逆、囂張、傲慢」,成績一落萬丈,是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到大三驚覺面對的是「生命」,才認真學醫,大五還得了獎學金。 曾貴海選擇冷門的胸腔科執業,也勤於筆耕,常在「笠」詩刊發表詩作,71年與葉石濤、彭瑞金等人創辦「文學界」雜誌;後更和中、北部文友創辦「台灣文學」,出版「文學台灣」季刊,由他擔任社長。 投身環保 綠化衛武營 90年代是他人生重大分野,以前他以醫療為重,偶爾寫詩,支持文化、環保、人權活動;77年他放下聽筒,擔任台灣人權促進會高雄分會副會長,79年出任台灣環保聯盟高雄分會會長,開啟南方綠色運動。 「就像從老虎口中搶回一塊肉」,在曾貴海帶領下,81年從軍中爭取「衛武營」為都會公園;而空氣汙染嚴重的高雄,大家期待的是要更多的綠地。 那時高屏溪已汙染到「吳郭魚都要冒出來吸一口氣」,他不顧身家威脅,經6年努力,終讓政府重視高屏溪整治,成為美麗的親水空間。 創辦南社 矢志護台灣 本土意識強烈的曾貴海,85年參與籌組建國黨,民進黨執政後,他號召南部醫師與文學界成立「南社」,擔任社長,並帶動北社、中社、東社相繼成立;對政治、社會、文化、教育提供箴言,帶領各項改革。 「曾貴海生命的軸心就是台灣」,客家籍作家彭瑞金以此形容好友。曾貴海也是民進黨政府想延攬的政務委員與客委會主委,但他志不在此,也不時給政府提出諍言。 蘇貞昌擔任行政院長時,他憂心兩岸經貿政策鬆綁太快,向蘇揆提出「留下母雞生雞蛋」的立場,千萬不能忘了「台灣主體性」。 珍惜母語 求語言平等 長在客家莊,曾貴海也深知弱勢族群面臨母語、文化流失的危機,提出「沒有語言平等,那有族群平等?」 「日時頭毋想開花,也沒必要開分人看;臨暗日落後山,夜晚跈山風踴來…」,曾貴海這首客家詩「夜合」,經竹田鄉竹田村長傅民雄譜曲,透過客家流行歌手陳雙婉轉的歌喉,詮釋得更加哀怨、動人。 曾貴海不僅寫客家詩,為原住民發表「神祖與土地的頌歌」詩集,也用福佬語寫詩,希望跨越族群。他說,他出身客家庄,讓他必須努力學習更多的語言,進而瞭解原住民、福佬、外省文化,讓生活更加多元、多采。 近年來他常到澄清湖烤肉區「發呆」,偶見幾個人、幾隻狗,聞不到烤肉香,卻能享受鳥聲、風聲、落葉聲;寫幾首詩、拍幾張照,看時間像湖水般流逝,也是美感。「湖濱沉思」是他放任心性的詩作。 「…彎曲的指頭,洗過初為人婦的羞怯,洗過人母的心酸,洗過祖母的慈念。」這首「圳溝歲月」寫實描述客家婦女的美德;「平埔福佬客家台灣人」則試圖以自己身世,見證台灣民族的大融合。 專注運動 用文學省思 不論從事何種運動,曾貴海都離不開文學的滋潤。他說有些群眾運動是盲目的,必須有「另一個我,盯著我」;也要有豐富的思想才能當文學家。 曾貴海與學音樂的黃翠茂結婚,他新書發表,夫人也登台歌頌。婚後育有3女1子,皆受高等教育,惜無人繼承醫師衣缽。 近幾年,他以寬廣的心,包容更多不同的文化與族群,包括老兵、威權統治者;在捍衛公平正義時,也自問內在的聲音,彼此辯證,求得正見。一如醫師誓言,面對病人,不分貴賤,視病如親。 |
|
( 在地生活|桃竹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