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7/01/14 18:19:16瀏覽765|回應1|推薦2 | |
學測自然科生物是文、理組學生都想搶分的科目,學生都一定要把高一基礎生物讀熟,高二生命科學則可自行決定是否要讀;地球科學近年來出題比重已和物理、化學、生物相當,只要肯下一點工夫,很容易勝過別人。 地科補教老師鄧聞表示,要熟讀任一版本課本的基本觀念,也要注意新聞、氣象;平常考試有錯的地方,一定要訂正清楚。 生物補教老師游夏建議,考生要把91年到95年的學測題目全部做一遍,尤其是91年和92年的考題,可說是出題範本,類似的內容和題型會重複出現;鄧聞也說,做過考古題才能掌握命題重點、趨勢及難易程度。 圖形判讀 幾乎年年必考 生物和地科的圖表都很重要,鄧聞要求學生準備學測時,一定要會解讀每一張圖表;游夏則說,圖形判讀幾乎年年都出,這類型題目不好寫,需要當場解讀圖片,考生可參考91年和94年的學測考題,多加練習。 學測命題經常有很冗長的題組題,鄧聞建議考生先大略看一下整篇文章,然後看題目的敘述,是和文章那一段落相關,再去詳讀該段,最後再解題;游夏則主張學生在最後衝刺時,要訓練閱讀能力和速度。 游夏指出,生物的演化與適應、生物相的特徵、生態危機是每年必考題,基礎生物第一章的能量流動、元素循環也常出現;至於醣類、脂質、蛋白質、核酸的特性,雖然近年沒考過,但也是重要常識,考生要注意;還有「生物放大」作用,就是生物體內累積的毒素量,會隨著食物鏈層級升高而增加,到了食物鏈最後一級,就可能危害人體或環境。 地科五大部分 出題平均 鄧聞表示,地科主要的五大部分,天文、大氣、海洋、岩石和永續經營出題平均,大約都在2到4題;其中永續經營雖然散布在各章節,但隨著這個議題愈來愈重要,命題機會應會增加。 天文的觀測、星系、星色、星系觀念,大氣的結構、變動成分、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破壞、空氣的水平運動,海洋的垂直分層、台灣附近冷、暖洋流、潮汐、河口鹽度變化、海洋與大氣的交互作用,岩石的板塊構造學說、地磁倒轉、地震、地質作用、岩石分類,都是重要考題。 在時事題方面,游夏認為外來種如小花蔓澤蘭覆蓋地面排擠其他植物生存空間、沿樹木攀爬造成森林死亡,要特別注意;湖泊優養化是重要生態議題,開發雪山隧道對生態的破壞包括水土保持、元素循環、能量流動變化等,也要留心;鄧聞則說,今年發生過月食,又出現聖嬰現象,明年學測這兩個問題出題機會應該很高。(系列七。本系列已刊載完畢。) 【2006/12/13 聯合報】 |
|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