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9/14 18:09:44瀏覽1|回應0|推薦0 | |
許多人應該被債務或金錢上的問題壓得喘不過氣 往往走上不好的方向高利貸之類的.. 今天分享一個好資訊給大家^^ 免費諮詢專業人員 最快的時間解決你所遇到問題 解決你個人困難幫助你的問題
中國時報【張潼、陳芃╱台北報導】 校刊,曾是許多高中生的青春回憶,但隨著網路與3C用品發達,不只紙本書籍印量節節下滑,校刊的發行量與銷售量也大不如前,許多「青年社」學生得自己寫文章賺獎學金,或靠打工才能湊足發行經費,讓他們不約而同直呼:「我們都被經費痛過!」 有別於私立學校,大部分台北市公立高中已不再將校刊費用列入「學生活動費」,不強制購買,讓學生自主選擇,學校也不會編列經費,同時,根據勸募相關法規,學生社團也不得自行拉贊助,等於青年社收入來源只剩社員繳納的社費或家長會、校友會捐款。 剛升上高三的成功高中學生何家慈曾是青年社成員,他說,歷經「倒社」,這1、2年更希望藉由議題設定,挑起同學間的討論,例如反黑箱課綱專題、訪問校內熱食部販售「隨意飯」的阿姨,以及首次在HBL(高中籃球聯賽)甲組登場的籃球校隊,也和友社一起訪問台北市長柯文哲。 何家慈說,他認同校刊不應該強迫學生購買,不過,印量多寡與成本能否壓低息息相關,印多又怕賣不出去,以最近一期《成功青年》為例,印量800本,學校購整合負債貸款買、預購、以及校慶販售所得加起來,距離8萬8000元成本,仍差了4萬元,後續得再靠零售或校友會、家長會捐款補齊。 此外,成功青年社近2年共發行4期免費報紙,經費也是「痛處」。他舉例,第3期報紙的經費除來自社費,社員「有錢出錢」,有多少掏多少,像他自己就去參加了徵文拿獎學金的活動,5000元獎出國唸書學金大概五分之四都貢獻給報紙;第4期更慘烈,文章寫完卻沒錢可印,最後只剩網路版。 松山高中的校刊同樣開放學生自由購買,最新一期已於上學期末出刊,主題「陰影」似也呼應了維持刊物的種種辛苦。松山青年社第26屆主編黃詩芸說,因為前一屆經營的狀況不理想,為挽救頹勢,正式出刊前還發行「試閱刊」、「新生刊」,以及匯集校園大小事的「雙周刊」。 只不過,要出這麼多刊物,經費就得由社員「打工」募集。黃詩芸無奈說,當時8位幹部不定時到合作社幫忙賣衣服,一個學期賺了5000多元,因為大家都想讓社團「變好」,所得全部都配合「上繳」。 但即使辛苦,全社成員仍堅持校刊不能改成電子版,「那樣就沒意義了!」 近年來多關注人文、時事議題的《建中青年》,曾發出聲明「拒絕校方審稿」,甚至有學生遠赴冰島採訪「解放乳頭(Free the Nipple)」運動發起人,堪稱發行量、知名度數一數二的刊物。但建中學務主任白萬應也說,多年前尊重學生意願改成自由購買後,因學校也無經費支應,青年社的確得靠預購等方式自籌印刷成本。 推薦房貸轉貸的銀行1663E83707415E24 |
|
( 興趣嗜好|電玩動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