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7/04/26 17:07:04瀏覽1011|回應3|推薦27 | |
歐陽修的〈縱囚論〉說得好:「若夫縱而來歸而赦之,可偶一為之爾;若屢為之,則殺人者皆不死,是可為天下之常法乎?」至於經常批評法官量刑過輕的法務部,現在則是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不過社會也不必太計較啦,套句郭董的名言:「做官嘛,誰不逢場作戲?」(作者張升星為台中地院法官) 看到 蘇貞昌「同胞們 請聽我說」(摘自:自由時報A4版 可是選舉到了,突然監獄裡的牢犯成了社會上值得同情的可憐人,社會要給他們關懷,要讓他們早早出獄。我想問,這些經過警察、檢察官、律師、法院等,一層一層走入監獄的人,在政客的語言之下,值得同情,就該放了;要給他們新生的機會,早一點赦了。
請問有沒有好的配套措施?有沒有轉業承受單位?他們有沒有一技之長?過去經濟不好逼人入獄,現在經濟的大環境好了嗎?過去讓他們容易犯罪的外在因素沒有了嗎?犯人知道悔改嗎?如果這些都沒有改變,台灣經濟沒有起色,社會上犯罪誘因多多,犯人還是有投機心態,縱囚只不過是使治安火上加油。 【 蘇貞昌強調,其實國內外都有減刑,但對惡行重大、防礙治安、重大經濟犯罪、貪汙等,並不在內。至於實施日期,柯建銘表示,因該法案還需立法院通過,五二○總統就職七周年實施可能來不及,政府還會再評估,但應注意不能有空窗期。 【 縱 囚 論 歐陽修 信義行於君子,而刑戮施於小人。刑入於死者,乃罪大惡極,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寧以義死,不苟幸生,而視死如歸,此又君子之尤難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錄大闢囚三百餘人,縱使還家,約其自歸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難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歸無後者,是君子之所難,而小人之所易也,此豈近於人情哉? 或曰:「罪大惡極,誠小人矣。及施恩德以臨之,可使變而為君子;蓋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縱之去也,不意其必來以冀免,所以縱之乎?又安知夫被縱而去也,不意其自歸而必獲免,所以復來乎?夫意其必來而縱之,是上賊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復來,是下賊上之心也。 吾見上下交相賊以成此名也,烏有所謂施恩德與夫知信義者哉?不然,太宗施德於天下,於茲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為極惡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視死如歸而存信義,此又不通之論也。」 「然則何為而可?」曰:「縱而來歸,殺之無赦;而又縱之而又來,則可知為恩德之致爾。然此必無之事也。若夫縱而來歸而赦之,可偶一為之爾。若屢為之,則殺人者皆不死,是可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為常者,其聖人之法乎?是以堯舜三王之治,必本於人情;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譽。」 |
|
( 興趣嗜好|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