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成吉思汗死因之謎:生殖器或被王妃咬掉(圖); 郭伯雄去年就已被查 咬不到江澤民和曾慶紅...
2015/04/21 21:43:22瀏覽2292|回應3|推薦0

成吉思汗死因之謎:生殖器或被王妃咬掉(圖)

文章來源: -
這位西夏王妃被獻給成吉思汗後,成吉思汗要她做他的妃子,王妃表麵同意了。但不甘受辱,集家仇國恨於一身的王妃在陪寑當天夜裏,借行房時成吉思汗正在興頭之機,將他的陰莖給咬掉了,頓時血流如注。本文摘自網絡,作者佚名。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給後世留下的諸多謎團,吊足了無數人的胃口。其中,最具魅力的曆史懸念都是與死有關:一是怎麽死的?二是死了葬哪?

依明太祖朱元璋稱帝當年(公元1368年)年底即下詔篡修的《元史》記載,成吉思汗之死很明了,病重不治:“(公元1227年)秋七月壬午,不豫。己醜,崩於薩裏川啥老徒之行宮。”《元史》總編輯、一代大文臣宋濂,僅僅用了20個字,就交代清了一代天驕“崩”的過程。但,文字看似言簡意賅,實則語焉不詳,因此後世一直弄個明白,成吉思汗到底怎麽死的;蒙古民間傳說,成吉思汗被西夏王妃咬掉生殖器而死是怎麽一回事。

關於成吉思汗的死因,大概有五種,多與西夏有關。

其中最正統的,也為更多人的知道的,就是《元史》中采信的“墜馬說”。

“墜馬說”

蒙古人撰編的《元朝祕史》(卷十四)記載,“成吉思既住過冬,欲征唐兀。從新整點軍馬,至狗兒年秋,去征唐兀,以夫人也遂從行。冬間,於阿兒不合地麵圍獵,成吉思騎一匹紅沙馬,為野馬所驚,成吉思墜馬跌傷,就於搠斡兒合惕地麵下營。次日,也遂夫人對大王並眾官人說:‘皇帝今夜好生發熱,您可商量’。”

“唐兀”,是當年蒙古人對西夏人的叫法;“狗兒年”,是宋理宗寶慶二年(公元1226年)。這裏交代一個史實,成吉思汗於1226年秋天,帶著夫人也遂去征討西夏國。冬季時,在一個叫阿兒不合的地方打獵。不想他的騎的一匹紅沙馬,卻讓一匹野馬驚了,導致沒有防備的成吉思汗墜落馬下受傷,當夜就發起了高燒。1227七月“不豫”,病根即在此。為什麽一次墜馬傷重成這樣?據說是流血太多。

當時,也遂請隨從的將領商議這事怎麽辦,有人建議反正西夏城池都在,一時半會也逃走不了,幹脆回去養傷,等好了再來攻打。成吉思汗一生要強,心想如果這樣回去會讓西夏人笑話。也該他魂斷西夏,成吉思汗派員去西夏國探聽情況時,正好西夏一叫阿沙敢不的大臣譏笑,有本事你就來過招。成吉思汗聽說後,表示寧死不退兵,遂挺進賀蘭山,將阿沙敢不滅了。但此後,成吉思汗的傷病一直未好,反而加重,到1227年農曆七月十二(今陽曆8月25號)病死了,時虛歲67。如果當時成吉思汗回去了,這病根子就不會落下了。

“雷擊說”

這種說法比較離奇。出使蒙古的羅馬教廷使節約翰·普蘭諾·加賓尼在其所文章透露,成吉思汗是可能是被雷電擊中身亡。約翰·普蘭諾·加賓尼當時到達蒙古國時,發現夏天的雷電傷人事故頻發,“在那裏卻有凶猛的雷擊和閃電,致使很多人死亡。”因為這原因,蒙古人很怕雷電。南宋彭達雅所著《黑韃事略》記載,“韃人每聞雷霆,必掩耳屈身至地,若躲避狀。”約翰·普蘭諾·加賓尼為葡萄牙人,出使中國的確實時間是公元1245-1247年,由教皇諾森四世派遣而來,回去後向教皇提交了題為《被我們稱為韃靼的蒙古人的曆史》出使報告。約翰·普蘭諾·加賓尼來時距成吉思汗死亡隻有18年,比馬可·波羅早30年,記敘並非空穴來風。

“中毒說”

這種說法,來源於《馬可·波羅遊記》。馬可·波羅是十三世紀意大利商人,於1275年到達中國。其時正是元世祖忽必烈當政時間,有元朝有過17年的交往。其在遊記中記敘的成吉思汗的死因:在進攻西夏時圍攻太津(吉州,古要塞)時,膝部不幸中了西夏兵士射來的毒箭。結果可想而知,毒箭攻心,傷勢益重,一病不起。但民間另有傳說,成吉思汗是“中毒”而死,但卻不是中了西夏兵士的毒箭,而是讓被俘虜的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下了毒,當時這位西夏王妃乘陪寑之機行事的。

“被刺說”

這種說法與上麵說的被俘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有關,是下毒說法的另一種版本。在蒙古民間傳,成吉思汗的軍隊進攻西夏的過程中,兵士俘虜到了很漂亮的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進獻給成吉思汗。就在陪寑首夜,這位西夏王妃刺了放鬆警惕性的成吉思汗。被刺一說,源於成書於清朝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蒙古源流》。此書很珍貴,100年後,即1766年蒙古喀爾喀部親王成袞紮布作為禮物,將此書手抄本進獻乾隆皇帝。乾隆令人將其譯為滿、漢兩種文本,並題書名《飲定蒙古源流》,收入《四庫全書》。應該說,成吉思汗被刺一說是有很高的可信度的。

“被咬掉生殖器說”

這種說法,即未見於正史,野史也沒有記述,但在外蒙古人中間流傳。這一風流事件也是因為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凶手”當然就是這位美麗女人了。據說,這位主妃被獻給成吉思汗後,成吉思汗要她做他的妃子,王妃表麵同意了。但不甘受辱,集家仇國恨於一身的王妃在陪寑當天夜裏,借行房時成吉思汗正在興頭之機,將他的陰莖給咬掉了,頓時血流如注。一個長年在外征戰的67歲老人,哪遇到過這種事情,又哪經得起這樣的折騰,羞恨交加,遂致病重。因為這是一件發生在帝王身上的難以啟齒的特大醜事,就被瞞了下來,對外隻稱大汗是墜馬受傷致病重。本來就不想活的西夏王妃,自知成吉思汗不會過放過她,跳黃河自盡。

此說荒誕不經,但細分析一下還是有道理。如果成吉思汗真是死於西夏王妃之手,那麽行刺和下毒都是不具體條件的,陪寑時乃裸體,何處藏帶凶器和毒藥?即使帶有凶器和毒藥,作為一個被俘之人也是要搜身的。在這種情況下,兩手空空的王妃最致命的暴力行為自然是“咬”了——咬男人的要害處。

這個傳說夠得上是中國古代帝王風流故事中的極品了!真是這樣,這也是一種報應——風流人物風流死。

在幾十年的南征西進中,每到一地,成吉思汗和他的手下,必奪搶女人,帶著一副生殖器處處留情,後代子孫無數,被史學界戲稱為“播種機”。據估算,目前在世界上有1600萬的男子與成吉思汗有血緣關係。而成吉思汗對女人如此嗜好,大概是一種“遺傳”。當年,蒙古族有搶人家女人的習慣,把女人看作是一種財物。成吉思汗的母親就是其父親也速該把阿禿兒搶來的,在今天看來就太流氓了。有一次也速該在斡難河邊放鷹,篾兒乞惕人也客赤列都帶著美麗的妻子從旁邊經過。也速該見少婦如此美貌,一下子動心了,立即攔下也客赤列都的馬車搶人。見情況不對,本想拚命的也客赤列都丟下妻子逃走了。這個少婦就是成吉思汗的母親、後來的宣懿太後訶額侖(也有譯“月倫”)。

成吉思汗的妻子叫孛兒帖,則被其母親前夫所在部落搶過,後來給奪了回來。成吉思汗與孛兒帖的婚姻很有意思。按照當時蒙古族的風俗,也速該便帶9歲的成吉思汗去他母親所在部落“索女”,即給兒子討媳婦。走到半路上碰到了孛兒帖的父親德薛禪,聽說此事後,再看看成吉思汗漢麵相不凡,是個美少年,德薛禪便對也速該說,家裏有一個年方10歲的小女,希望成為親人家,請也速該去看看是否中意。到德薛禪一看,也速該滿心喜歡。過了一宿,次日德薛禪要也速該把成吉思汗留下當女婿,也速該同意了,並從隨來的馬中挑了一匹最好的做為定禮。也速該臨走時留下一句話,“我兒子怕狗,休教狗驚著。(《元朝祕史》卷一)”一代馳騁疆場的英雄漢子,小時候卻怕狗,這是恐怕是很多人不會想到的。就在也速該留下兒子獨自離開的路上,被仇家、塔塔兒人給毒死了。

成吉思汗名叫鐵木真,也有稱帖木貞、忒沒真。這個名字本是也速該戰爭對手的名字,《元朝祕史》(卷一)記載,“(約1162年)與塔塔兒廝殺時,也速該把阿禿兒將他帖木真兀格、豁裏不花等擄來,那時也速該把阿禿兒的妻訶額侖正懷孕,於斡難河邂難何邊裏溫孛勒答黑山下,生了太祖。太祖生時,右手握著髀石般一塊血,生了。因擄將帖木真兀格來時生,故就名帖木真。”《蒙韃備錄》稱,所傳“忒沒真”乃小名爾,初無姓氏,也無名諱。

《元朝祕史》這段記載,成為後世學者研究元史的重要史料。與朱元璋生時滿室紅得像失火一樣,鐵木真出生時也有神奇出現,手裏竟然捏著一塊血塊,血虧如一塊紅色的石頭一樣。因為出生時鐵木真是帶血的,迷信就認為,將來會給人類帶來血光之災。在搶回妻子孛兒帖的過程中,成吉思汗一下子屠殺了300多名也客赤列都部落的人。1183年,隻有22歲的鐵木真被推舉為“可汗”,靠的就是連年征戰和鐵血統治,抓到對手就殺。鐵木真一生殺人無數,每到一塊如割韮菜一塊,瘋狂砍人頭。在隨後的戰爭中,屠城是他慣用的征服手段。有一次,成吉思汗率20萬大軍征討中亞穆斯林國家花剌子模,打下鹹海邊的玉龍赤傑時,一下子就殺了120萬人,用這種方法,好多西域、中亞國家讓他滅掉了。

但成吉思汗給人類帶來血光之災時,他自己也沒有逃脫掉。雖然他到底怎麽死的是一道可能永遠解不開的曆史之謎,但不論是正史所說的墜馬大出血致病,還是民間所傳的被西夏王妃咬掉生殖器流血過多而亡,都沾滿了“鮮血”,是不是與他降生時手捏血塊有一種因果?!
*****
 
 

江澤民掌握了幾門語言?為什麽掌握那麽多?(圖)

文章來源: -

原國家主席江澤民究竟掌握了幾門外語?微信公眾號“江選研討會”日前的一篇文章考證曆史,得出了竟有八門之多的結論。作者稱,這是考據工作量最大的一次,形成初稿後請一些學外語的朋友幫忙糾正了內容特別是一些小語種表述上的錯誤,得到了大家熱心的幫助,在此表示感謝。

以下為全文:

每當背單詞看到naive時,我總會會心一笑,這是我們的暗號。如果不是江主席,我們怎能輕鬆掌握這個詞匯。那一段短短幾分鍾的即興講話裏融合了普通話、粵語和英語,充分展現了江主席的語言才能。今天我們就來梳理下他究竟掌握了幾門語言。

畢竟嚴肅文學,我們不妨把標準定得嚴一點。隻會幾句寒暄不算,隻有能順利表達自己,與人交流,乃至通過語言對其文化產生共鳴才能算掌握。按此標準篩選,江主席精通的是英語和俄語,羅馬尼亞語次之。通曉西班牙語、日語,法語和德語一般交流沒的說,此外還掌握了冷門的烏爾都語。

八門語言

英語

這無疑是江主席掌握最好的一門的語言,堪稱精通。從9歲學習英語,到如今90歲依舊沉溺其中。江真正將書本上的英語紮紮實實落根的是在上海交大的兩年,其時江就讀於工學院電機係,列舉下他幾位老師,朱物華教授,麻省理工碩士哈佛博士,張種俊院士,麻省理工博士後,知名學者顧毓琇麻省理工博士,“教學全用英語”江繼續說道“教科書、實驗報告、講課、考試——這一切極大地提高了我們的語言技能”。

良好的英語功底加之好萊塢電影在當時上海灘的風靡,使得年輕的江能輕而易舉地啃生肉,當時影院放映時的字幕,是刻好字用藥水腐蝕出來的,放出來的效果是反光的,一閃一閃,看不清楚。“他擠時間看了美國電影《亂世佳人》和《魂斷藍橋》”。

江喜歡用英語演講,2000年在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等組織聯合舉行的午餐會上,他用英語發表演說,而更早的97年,江在哈佛大學英語演講,而江也成為中國領導人“英語演講第一人”。不僅在哈佛,他還在兒子的母校德雷克塞爾大學用英文講話。江展現英語的高光時刻是在2001年在上海,他用英語主持了APEC第9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對話會,並用英語宣讀了《2001年APEC領導人宣言》,會上他與布什講英語,與普京講俄語,與小泉講日語,遊刃有餘。

同時他的英文書法也寫的不錯,字體應該是chancery ltalic。

英文閱讀方麵,江訂閱了幾份英文報紙,其中之一是《華盛頓郵報》。文革初他為了姿勢正確地學習英語,特意買了英文版的毛澤東選集看。江也重視聽力訓練,“每次出差途中,總看到他捧著一台在國外參加會議時買的半導體收音機,收聽中央台的對外外語廣播”他在熱工所的老同事丁瑞芝回憶道。

其他如86年在交大背誦林肯葛斯底堡演講、00年與華萊士曆時四小時88回合的英語訪談這樣的經典橋段就不再贅言了,畢竟江主席的英語堪比母語,秀得太多太多,這裏提一下逼格高一點的,李嵐清曾在書中回憶江主席恢複失傳的托塞利小夜曲英文歌詞的經過。

俄語

江主席的俄語水平次之,俄語的學習是解放後,有據考察是51年江在英商肥皂廠,跟一位白俄秘書茜茜金娜學習俄語。兩年後江調任一機部二分局,當時蘇聯援助不斷湧進,為了看懂技術資料,江倡導成立了俄語學習班,開始了係統的學習。55年,江被派往莫斯科,“在那裏,江隻要一有機會就練習俄語——在正式會議上,在與陌生人的邂逅中——他從來不覺得有什麽不自在,他還鼓勵那些沉默寡言的同事以他為榜樣。”文革初,他為熱工所技術人員組織講座和課程,其中就有用俄語授課。95年訪俄,江在專場音樂會上用俄語深情朗誦起西蒙諾夫的詩《等著吧,我會回來》。

98年,江造訪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為了節省時間,他決定不用翻譯直接用俄語演說,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演講內容皆為科技題材,包括了“脫氧核糖核酸雙螺旋結構”這種中文都很難講順的詞。01年訪俄,在莫斯科大學,江用俄語作了40分鍾的演講,暢談了“中俄關係的美好未來”。上一位在莫斯科大學做演講的是毛,“八九點鍾的太陽”即出於此。02年江在聖彼得堡參觀,用俄語吟誦了普希金著名詩篇《致凱恩》中的詩句。

02年賴斯陪同布什訪華時,江與她跳了一曲,“江似乎與賴斯女士配合得特別出色,因為她也會講俄語。他們用俄語交談,江告訴賴斯,她看上去比以前更年輕了”。

文革前夜,江還曾經將他在蘇聯的實習老師特萊霍夫的著作《機械製造廠電能的合理使用》翻譯成中文,該書於89年出版。

羅馬尼亞語

羅語屬於拉丁語係,語法有時態、人稱等規律,而江主席此前精通的英語和俄語,分屬於日耳曼和斯拉夫兩個語係,差別甚大,江主席當時靠著俄語學習羅語的教材,一步步攻克了這門語言。

學習一門語言就像打開一扇新世界大門一樣,江開始對羅馬尼亞文學產生興趣,包括一些詩集,他最為推崇羅馬尼亞的著名詩人埃米內斯庫,如《你為什麽還不來?》、《望星》等詩都能背誦。後來訪問羅時,江即興背誦了《你為什麽還不來?》,並即興用鋼琴彈起羅馬尼亞古曲《媽媽昨夜把家還》。

精通多種語言的人起初可能仰仗天賦,但他們並非天才。隻不過常人將語言學習視作一件苦差事,而他們卻樂在其中。擔任最高領導人後,江還經常與一些羅語翻譯座談,經常喜歡用羅語與他們對話,他說“我希望多接觸羅語,不至於把羅語忘記,這也是一種休息方式”值得一提的是江作序的《領導幹部外事用語叢書》收錄了9種語言,其中包括羅語,另外8種都是國際主流語種,經過江的努力才收入羅語。

學習羅語三十年後,江出席摩爾多瓦總統沃羅寧舉行的晚宴,用羅語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很多羅馬尼亞朋友回顧這段曆史時,自豪地說,世界上有三位國家元首會講羅語,一位是羅馬尼亞總統,一位是摩爾多瓦總統,一位是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

日語

這門語言於江主席有點敏感。39年底,日據時的揚州部分學校開始複課,日語成為學校的必修課。後來江自己回憶起來當時盡管每天都上日語課,但卻總是勉強及格,“卻從不後悔當時的倔強”江說,“要不是那時我是被迫學習日語的,今天我的日語就會講得好一些”。

江沒說謊,後來五十年代在上海工作時,單位成立了日語學習班,江也報名參加了。剛在日語班時,一同事跟他開玩笑說江的名字日語發音應該叫Kezagumin(譯音),江說不對吧,應該念Koutakumin(譯音),後來這位同事去查,果然江是對的。

成為總書記後,一次江參觀中央台對外日語演播室,對工作人員說了句日語,意為“我也多少知道點日語的”,訪日時江也多次用日語進行日常交流。

法語、德語

法語是唯一沒找到江係統學習證據的,隻在一篇老同事回憶裏提到70年代初去北京出差去拜見江,發現他“半夜裏還在走廊自學法語”,當時江任一機部外事局局長,負責對外援建的事宜,起早貪黑學習法語所言非虛。

後來,作為國家主席的江訪法時在愛麗舍宮歡迎宴會上用法語致祝酒詞;與西哈努克當麵討論“太皇”一詞的法語翻譯如何更為準確;參觀摩洛哥膠合板廠法語向工人們問好,可見江的法語一般交流毫無問題。

06年,交大成立110周年,江來母校看望師生,當聽到管理學院學生朱莉麗02~04年參加上海交大與法國中央理工大學的國際交流活動,大齡學長用法語問“你會法語嗎?”,隨後便與她寒暄起來。

和日語學習類似,由於當時德國電器頂尖,不少情報雜誌都是德文,研究所成立了德語學習小組,江作為唯一一名領導加入了德語學習小組,後來江的老師回憶道“他很懂學外語的門道,緊抓發音不放,而且敢於開口”。

四十年後在柏林出席德國經濟亞太委員會舉行的宴會,江以德語發表重要講話。他還曾脫離講稿,即席朗誦了歌德的詩歌《中德四季晨昏雜詠》中的一段“暮色徐徐下沉,景物俱已遠遁。長庚最早升起,光輝柔美晶瑩!......此時在那東方,該有朗朗月光”。

西班牙語

江在訪問智利期間做了長達四十分鍾的演講,除去激動人心的內容外,江這次演講吸引人的地方還在於他自始自終用西班牙語進行演講。

和其他所有掌握的語言不同,西語是他為了訪問拉美國家臨時學會的,當時他已經75歲,連續用七八個周末向外交部一位年輕譯員學西班牙語。據那位後來成為大使的翻譯同誌講,江學得特別認真,有時為了一個詞的發音會練上十來遍。

造訪古巴時,江步下舷梯,與卡斯特羅深情擁抱後,便用西語問候道“Gracias.Cómo estás,mi viejo amigo(謝謝。你好嗎?老朋友)”,更讓卡斯特羅驚喜的是,隨後的會談中,江又用西班牙語做了五分鍾的開場白。在歡迎宴會上,江還用西語演唱了《鴿子》,向卡斯特羅贈送七絕詩朗誦時用也是西語。

烏爾都語

1976年4月,江率領專家組到巴基斯坦檢查援助項目,在這裏工作了六周。巴方給他排了個司機,但司機隻會講烏爾都語,因為要指揮司機怎麽走,江短短時間內掌握了這門冷僻的語言。時隔20年,江與巴國領導人會晤時講了幾句烏爾都語,讓巴基斯坦報紙分外激動。訪巴期間江還跟當年老同事回憶起說,至今還記得“一直走”叫“Seethaa”。

當然,像江訪問蒙古時用蒙古語向儀仗隊說道“賽百諾!(你好)”,用意大利語唱《我的太陽》,這樣的小花絮都沒算江主席真掌握了,畢竟嚴肅文學,有著嚴格的標準。

為什麽能掌握這麽多語言?

家庭環境

江祖父是揚州文化名人,“詩畫醫音融一爐”,著有《夢筆生花館詩集》,六叔江上青被譽為“生花妙筆的江淹”,長兄江澤君是新中國江蘇戲劇事業奠基人,七叔江樹峰精通英俄法多國文字,老丈人曾留美,說一口流利的英語。這樣的家教和環境對他學習語言有極大的幫助。

speak more

農大校長在一篇文章中曾回憶道,江會見了出席國際農業科技大會的部分外國專家時,英語俄語法語無障礙切換,其中有位專家說了句“江主席您會那麽多國外語呀!”聽了這句話後,江笑著說道“學外語就要speak more,我這個人就敢說”,天賦、享受學習的樂趣、以及必要的刻苦訓練打通了一種良性循環,驅策著江成就了他人認為遙不可及的業績。

還得有一位漂亮老師

“你們一定要學好英語”

《他改變了中國》一書裏曾記載到,當與外賓正式會議結束時,尤其是如果要舉行午宴或者晚宴,江就會轉而說英語,享受這種自然的交流。如果某些政府成員或者工作人員跟不上的話,他就會利用善意的公共壓力來刺激他們學習。“所有在這裏的人當中”,江會微笑著說,“隻有X先生和Z先生聽不懂我們說的話(英語)”。

“江主席的外語能力是有名的”,前國務院新聞辦主任趙啟正說,他喜歡學習不同語言的新詞匯,並和以外語為母語的人討論詞義的微妙差別。“一次,我們正在討論哪種核反應堆最安全,我把‘pressure’這個詞中的‘r’發音發錯了,發成了一個喉音。江糾正了我的發音並問我為什麽會犯這個錯誤。我說因為我的第一外語是德語。”

如果江的同僚們了解江司機的處境時,也不會覺得自己受到怎樣的苛求。“我必須重新開始學習英語”,他的司機說,“不然在我為主席開車的時候就會感到窘迫。”

江甚至將對語言的苛求要求在其家人身上上,99年12月,江組織了一個家族聚會,歡度千禧年。庫恩在江的傳記裏如實記載了這個場景“聚會開始之前,他回顧了20世紀的中國曆史,也講了江氏家族裏一些人的往事。說完後,他把年輕的一代叫到身邊,包括他的孫兒們,讓他們把剛才他所說的翻譯成英語。江用英語和漢語向他們提問。如果他的問題用漢語提出,他們要先把問題翻譯成英語,然後再用英語回答。如果他的問題用英語提出,那麽他們直接用英語回答。他對小字輩能夠流利使用英語感到欣慰,對自己差不多能跟上他們的水平也樣感到高興。就在晚餐開始前,江提了個令人吃驚的要求:所有人,不論長幼都必須說英語。”

知乎上曾有人問掌握多種語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我最喜歡的一個回答是“一種謙遜、平和心態。你的思維方式會更加多元化,你看一個問題的視角會變得更加寬闊,你會從原來的世界看到一個更大的世界,你也可以從一個新的世界裏看到自己原來的世界。”所以江曾在《領導幹部一定要努力學習外語》一文中說“我們應該尊重世界多樣性,了解和借鑒各國人民創造的文明成果,促進和加強同各國人民的交流交往。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努力學習外語”。語言就是世界觀,江任期內難能可貴地不斷向主流文明靠攏,反之則是固步自封、自命不凡的思維,所以一種人會勸讀弟子規,一種人說還要讀莎士比亞。
 
*****
 
 

郭伯雄去年就已被查 咬不到江澤民和曾慶紅

文章來源: -
 

今年初,前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上將被調查的消息不脛而走,曾受其提拔的軍中將領們據稱人心惶惶。如今,有報道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說,當局已向軍方將領內部傳達了調查郭伯雄的決定。有分析人士說,郭伯雄此次被調查雖不免牽涉到中共高層權鬥,但習王的矛頭並非指向江澤民和曾慶紅。

香港英文《南華早報》4月20日引述兩名接近中國軍隊高層的消息人士的話說,“北京已經決定對已退休的中央軍委前副主席郭伯雄展開調查,而且已經向軍方高層簡報郭伯雄的有關問題。”約一周前,中文網站博訊新聞就報道稱,郭伯雄和他的妻子4月10日在家中被抓捕。報道還稱,抓捕行動是由中央警衛局執行的。

截至目前,中國官方並未公開宣布這一消息。

最先報道郭伯雄被調查的博訊創辦人韋石通過電話對美國之音說,他們的消息來源核實,郭伯雄實際上早在去年就開始被調查,一直處於被監視居住的狀態。他說,郭伯雄現在應該是被控製在一個秘密地點。

郭伯雄被調查的真正原因

習近平浩浩蕩蕩的“打虎拍蠅”運動已經進入第三年。雖然這些虎、蠅們的罪名大多是因為貪腐,外界分析總是不免牽扯到中共權鬥的層麵。中國特色的“選賢舉能”製度也使得這種分析並非無稽之談。韋石說,除了腐敗問題之外,郭伯雄和剛剛過世的徐才厚都曾參與令計劃的密謀,這是他們被調查的政治層麵的原因。

他說,“最重要的原因導致他被抓,還是軍隊,應該還是腐敗問題。腐敗背後他也有著派係問題……因為習近平反腐得罪很多人。他可能上去之前或上去之後呢,因為派別或者因為反腐,肯定很多人包括郭伯雄,包括徐才厚不算習的人嘛。他們應該說,按照以前的報道,徐才厚是新四人幫之一,他們是有一些政變或者政治策反、反叛的這種計劃嘛。他們肯定還是原來想做的,把習近平拉下來。”

郭伯雄咬不到江澤民

此前有報道稱,郭伯雄和徐才厚是江澤民在軍中的代理人。在胡錦濤擔任總書記期間,江澤民通過徐、郭架空胡錦濤,繼續施展對軍隊決策的影響力。因此,多家外媒猜測,郭伯雄此次被調查,很有可能是中共希望籍此挖出江澤民。

然而,韋石稱郭伯雄和徐才厚事實上並非江澤民一派,而是被江澤民利用的棋子。

“江澤民是利用他們。據說江澤民當時軍隊中沒有經曆、沒有根基,他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放任了軍隊的腐敗。具體到郭伯雄他們這一批人呢,對他們的腐敗行為視而不見,或者就是裝看不見。江澤民這種總書記級別的,不至於說提拔誰,通過受賄來幹什麽。郭伯雄咬不到他。但是郭伯雄和徐才厚他們就不一樣了。他們提拔大批將領什麽,都是收錢。這個他們是坐實了的一些腐敗。”

江澤民據稱支持習近平反腐


江澤民和曾慶紅一直被外界分析是習近平反腐的最大反對者和受影響者。然而,韋石稱,據他了解的情況看,在反腐這個問題上,江派和習派的利益點是一致的,都是不希望中共垮台。

他說,“其實江可能還是支持習的吧,支持習反腐,支持習做一些正麵的事情。因為高層的東西你也沒法核實,但是從現在抓這些人的這些派係來看,並不是對著江去的。這件事起碼是可以證實的。”

韋石還分析說,曾慶紅可能和太子黨一派聯係密切,那麽他也許對自己提拔的人被抓不甚滿意。

他說,“因為中國這個官場的腐敗問題,那曾也可能和太子黨拉幫結夥,有這個問題,也可能會在意他提上去的這一幫人。包括周永康被懲治,他不一定支持……那現在抓的這些人,你要說到最後是不是對曾有影響,我認為抓這些人並不是衝著江、曾去的,而是說如果曾這邊有問題,曾是不是特別不滿這種反腐,然後有反彈,引起他們政治上的衝突。”

韋石還透露說,據他們目前掌握的信息來看,江蘇省委書記羅誌軍會是習王的下一個目標。
 
*****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itman543&aid=22416732

 回應文章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成吉思汗攻下大半歐亞大陸為何獨不取印度 P. 1
2015/04/30 17:04
成吉思汗攻下大半歐亞大陸為何獨不取印度 P. 1
文章來源: 環球時報

成吉思汗名為孛兒隻斤·鐵木真,他是古蒙古的首領,在他的領導下蒙古各部落最終實現了統一,他是世界曆史上的傑出政治家、軍事家。1206年,蒙古高原百餘個大小部落先後敗亡,韃靼、克烈、篾兒乞、乃蠻和蒙古五大部均統一在鐵木真的旗幟下。鐵木真遂在斡難河(今鄂嫩河)之源舉行大聚會,建立也客·蒙古·兀魯思,即蒙古汗國,順理成章,他便被推舉為蒙古汗國的大汗,被尊為成吉思汗,這個稱號在蒙古語中有“海洋”或“強大”之義。成吉思汗在位期間,曾多次發動征服戰爭,征服地域十分廣闊,西達黑海海濱,東括幾乎整個東亞,建立了世界曆史上著名的橫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盡管這個帝國十分龐大,但有一點是令人疑惑的,蒙古的鐵騎征戰到了歐洲,唯獨沒有侵占離自己較近的印度國。這不得不引起他人的注意。胸懷大誌的成吉思汗怎麽可能放棄征伐一個離自己近而又富有的帝國呢?曆史上有很多學者對此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據《元史·耶律楚材》記載,促使成吉思汗班師的原因跟成吉思汗在印度河遇到的一種叫“甪端”的怪獸有關。史料稱,成吉思汗為了追擊紮蘭丁一直攻到印度河北岸,但是成吉思汗的大軍並沒有攻進印度境內,而是很快撤回到了阿富汗。

八剌率領的兩萬蒙古軍進入了印度境內,並沿途攻下了一些城市,但經過幾個月的盤查,始終未找到紮蘭丁的蹤跡。當時耶律楚材便婉言勸說成吉思汗放棄追擊,從印度撤出。但是成吉思汗不但要繼續追擊紮蘭丁,還想乘機攻下印度這塊陸地。這時傳來哲別部隊進軍高加索山,戰勝欽察援軍,進兵阿羅思(俄羅斯)的好消息。於是成吉思汗更加堅決地下令渡河南行,接應八剌,平定印度,盡快完成他的帝國大業。但為什麽強大的蒙古騎兵未能踏入印度境內,很快撤軍了呢?

據《元史·耶律楚材》記載,當年決意要攻取印度的成吉思汗的部隊在攻到印度河時,遙見河中水汽磅礴,日光迷蒙。將士們口幹舌燥,紛紛下騎飲水,可是河水熱度似沸,根本不能入口。這使得將士上下怨聲不斷,恨不得立刻馳歸。耶律楚材正想再次進諫,忽見河濱出現一大怪獸。成吉思汗遂命令將士準備彎弓射殺,忽然聽到怪獸發出響聲,酷似人音,仿佛有“汝主早還”四字。耶律楚材立即阻止弓箭手,乘機對成吉思汗說這種怪獸名叫甪端,是上天派來警告成吉思汗為了保全民命盡早班師的。成吉思汗於是順應天意,沒有行進。八剌亦即日北歸。會師後,成吉思汗立即率軍返回了蒙古國。

從這段史實的記載來看,頗似一個神話,但也有曆史學家認為,奇形怪獸是可能存在的,而且印度有些獸類蒙古人並未見過這也不足為奇。至於把怪獸的叫聲說成是“汝主早還”的話,估計應該是耶律楚材的牽強附會之辭,耶律楚材本有勸主早歸的意思,在這種情況下,他很可能借題發揮,假借怪獸的叫聲來規勸成吉思汗班師。當時的實際情況多半是這樣的。耶律楚材很可能考慮到蒙古兵在印度不可能討到好處,所以借怪獸之名假傳天意。那麽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蒙古兵的情況和當時印度的狀況。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成吉思汗攻下大半歐亞大陸為何獨不取印度 P. 2
2015/04/30 17:02
成吉思汗攻下大半歐亞大陸為何獨不取印度 P. 2

蒙古國的確是個能征善戰的國家,它僅憑借著100多萬的人口和十多萬人的軍隊竟戰勝了擁有幾千萬人口及數百萬大軍的金國、南宋、花剌子模以及歐洲聯軍。蒙古騎兵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必然有它優越的條件。

首先,蒙古人的飲食習慣決定了他們在任何地方都能很快適應。蒙古軍隊“出入隻飲馬乳,或宰羊為糧”。也就是說,隻要有供馬匹和畜群食用的水草,蒙古人就可以自給。其次,蒙古人好騎射,這不僅有利於他們在平地上作戰,而且也可以彌補糧草的不足。因為即使在戰爭中,一時缺乏馬乳和羊肉,他們還可以以射獵作為補充。在作戰中,蒙古騎兵就是依靠馬匹和畜群來補充給養的。這在後勤上大大減少了軍隊行進的輜重。在行軍作戰的過程中,糧草往往就是一個軍隊的咽喉,然而敵人卻很難遏製住蒙古兵的咽喉,這也就決定了他們比別人少一個致命的弱點。

但蒙古騎兵也有兩大弱點。一是善騎好射、策馬急襲的蒙古騎兵在江河湖泊麵前便顯得毫無用武之地,為了克服這一弱點,1220年,成吉思汗就建立了水軍。有相關史料記載,在西征時,蒙古軍就曾在一個月內造船百艘、載蒙古騎兵渡過漠蘭河。但是另一個弱點卻是蒙古騎兵解決不了的,即他們先天存在的問題。生活在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亞幹寒地帶的蒙古人懼怕濕熱,不耐高溫。這一點在攻占南亞、東南亞一帶的戰役中就已顯露無疑了。所以有人推測,真正促使成吉思汗班師的原因也可能是蒙古騎兵適應不了印度的氣候以及地理環境。

酷熱的氣候使得剽悍的蒙古兵頓時喪失了鬥誌。而印度兵卻對這種氣候習以為常。迫於環境的限製,蒙古兵在這裏完全失去了優勢,他們在印度這塊土地上再也沒有在高原草地上縱橫馳騁的氣勢和戰鬥力了。

根據記載,當時正值盛夏,暑氣逼人,蒙古軍隊隻行進了數裏路,就覺得氣喘神疲、汗流不止,有不少士兵還因中了暑不能行軍作戰。酷熱的氣候使得剽悍的蒙古兵頓時喪失了鬥誌。而印度兵卻對這種氣候習以為常。迫於環境的限製,蒙古兵在這裏完全失去了優勢,他們在印度這塊土地上再也沒有在高原草地上縱橫馳騁的氣勢和戰鬥力了。

氣候原因可能是促使蒙古軍隊折回的主要原因,但還有一點很可能就是耶律楚材知道印度戰象的可怕。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成吉思汗攻下大半歐亞大陸為何獨不取印度 P. 3
2015/04/30 17:01
成吉思汗攻下大半歐亞大陸為何獨不取印度 P. 3

印度的大象很多,在那裏大象不僅可以用來勞作,而且人們還將大象組織成軍隊以協助戰爭,印度人對大象懷有很特殊的感情,他們稱呼大象為“哈第”。在印度人看來,這種動物是力量、智慧和善良的象征。經過訓練,大象很容易就能成為人們的好朋友。而在戰場上,大象往往憑借它們的身高、體積和力量優勢占領戰場的主動權。

高的戰象可達米,這使得架在它背脊上的塔樓可以居高臨下地向敵軍射箭、投槍。在眾多的動物中,大象力大無窮,而且又可以馴化,如果在戰場上排開象陣,那將會所向披靡。公元前3世紀,印度孔雀王朝的軍事力量就已經依靠戰象了,現在出土的當時的錢幣上就有戰象的圖樣。據記載,孔雀王朝還支援伊朗王朝和亞曆山大大帝500頭戰象,幫助他們戰勝馬其頓王朝。

而戰象和戰馬的配合就更是天衣無縫,象馬並肩作戰,由象開道,戰馬就能衝鋒陷陣;而有了馬衝鋒,象就可以衝殺踐踏。根據印度文獻記載,當時印度的部隊包括四種,象兵名列旗手,其次才是馬兵、戰車兵、步兵。可見印度是將象兵放到了製勝的地位。如果兩軍交戰,蒙古騎兵很可能要遭遇象戰,蒙古騎兵將很難應付,這一點成吉思汗的後代就嚐到了印度象兵的苦果。

1397年,成吉思汗的後代帖木兒決定完成先祖的大業,排除眾議發兵印度。他先命令其孫賈汗吉率領三萬騎兵作為遠征軍的先鋒隊,賈汗吉在1397年成功渡過印度河,並於1398年5月攻占了木爾坦。隨後,帖木兒親率十萬遠征軍,橫越興都庫什山脈到達了喀布爾。1398年9月,帖木兒特意選擇了當年紮蘭丁過河的同一地點渡過印度河,意為完成成吉思汗未完之事業。帖木兒與賈汗吉會師索特裏粟河,然後繼續前進,一路上所向無敵,直到遭遇了印度的象兵。

當時印度軍派出了120頭戰象,每頭象的背上背負一個戰樓,樓內有戰士12~14人不等,他們以箭為武器,處在幾米高的戰象上可以居高臨下地從戰樓中向腳下和遠方的敵人發箭。印度軍的這種作戰方法蒙古人從未見過。蒙古軍隊的戰馬見到這等龐然大物,任憑怎麽鞭打也不上前。頓時軍中一片混亂,象背戰樓裏的箭如雨飛,蒙古騎兵死傷不少,不得不馬上回頭撤退。帖木兒見識到了戰象的威力,他的進軍計劃遂被這種龐然大物打亂了。盡管之後他想出了用火攻的方式來製伏象群,但之前的戰鬥在蒙古騎兵中已留下了陰影。所以說如果當初成吉思汗的騎兵強行攻進印度也勢必會遭遇象戰,那對於已十分疲倦的蒙古騎兵是不是致命的就不知道了。

沒有人知道蒙古騎兵要是強行攻進了印度,曆史將怎樣續寫,但最後成吉思汗決定從印度撤軍,從而保住了蒙古軍的主要力量,大元王朝最終得以在東方屹立才是真正的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