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負債整合 對文化部「藝術銀行」操作模式的再度呼籲
2017/06/11 07:40:28瀏覽88|回應0|推薦0
按照藝術銀行所提供的數據,104年度通過初審作品的總數共有378件;當中,40歲以上創作者的作品數,超過了38%之多。實際所見,不乏小有名氣、知名,甚至經常與畫廊合作的藝術家送件。此一現象與藝術銀行所設定的以「扶植具潛力之藝術家」為主的初衷顯有落差。值得注意的還在於,從藝術銀行幾次以來的徵件情況看來,台灣40歲以上藝術家無法與畫廊經濟順利接軌,甚至不受市場垂青的現象頗為明顯。加上過去這些年來,官方政策對於藝術家的扶植,以及所提供的展演資源,過分地向新興世代傾斜。眼前,藝術銀行徵件結果所反映的現況,逆向凸顯了40歲以上創作者的拮据和需求,以及台灣藝術在市場經濟上的嚴重失衡。

針對過去兩年來,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在執行文化部「藝術銀行」計畫的過程中,所採取的作品購入辦法,我曾在本刊元月號提出「再思考」的反詰,建議不該以一次性的「年度徵件」做為僅有的操作手段。雖然做此建言,104年度的藝術銀行還是執意將整年度高達三千多萬元的經費,一次性地購置完畢。儘管我還是應邀參與「購入計畫」的初審和複審工作,對於館方的作法,我心中感觸和意見頗多,覺得仍有「再商榷」之必要。

車貸

眼前藝術銀行的徵件辦法,明顯造成良莠雜集,老少齊來,學生、業餘和專業全數混為一談。評選的方式也十分老舊,採取的仍是一般美術獎的作法,而非針對藝術銀行的經營願景和目標,制定出一套能夠抉擇出最具投資價值的藝術家及作品的流程。以現行的方法來看,委員們不但沒有機會針對送件的創作者車貸及其作品進行充分的討論,而只能將就有限的時間,直接對著電腦圈選,最後便以票數多寡決定哪些作品通過初審。在此,所謂的「共識」,係以票數決定─而這往往是一種非常消極、粗糙,甚至粗暴的決定法。試問:全部的委員都給票,就是首選嗎?當然不是,因為很有可能是大家都覺得及格而已。多數決加上委員們的背景、專業和判斷可能南轅北轍的情況下,高達千人送進來的四千多件作品連帶產生的遺憾和誤差恐怕非常可觀。除此之外,極大的缺陷還在於,藝術銀行執意將年度購入作品的經費一次性地運用完畢,這也造成有些委員─包括我在內─的困擾,甚至不解。也因為這樣,我們很難不看到藝術銀行所購入的作品良莠不齊,且參差極大。

就此而論,藝術銀行確實有必要針對前三次徵件所得到的結果,進行更確實而縝密的分析,以做為來年訂定辦法的重要參考。尤其是,國家資源有限,眼前甚至拮据,藝術銀行購入作品的資本應該善盡點火之重責,期盼能對藝術市場的經濟起關鍵性的示範和鼓勵作用才是。藝術銀行成立的初衷,除了鼓勵創作,應更具體地落實「銀行」的經營概念,以「藝術家」的基本面做為檢驗對象,建立長期觀察、調查和研究的機制,才有可能儲備優秀的藝術作品,進而鼓勵市場支持台灣藝術,以此做為核心貨幣,才能活絡台灣藝術的經濟。



換個方式分析,104年度藝術銀行送件申請的作品總數高達4,375件,通過初審的378件當中,30歲以下創作者作品的數量只負債整合有104件,佔比約為27.5%,勉強超過1/4;30歲到40歲區間的創作者,則有129件,佔比略高於1/3。就年齡和創作歷練來看,30歲以下的創作者,絕大多數應屬在學,或是甫自學院畢業沒多久的創作新秀。由於其價格較低,許多評審委員願意給予鼓勵;就此而論,這些作品雖佔通過初審總數的1/4,創作者是否確實因此成為明日之星,仍屬未定之天。不難看出,藝術銀行的評審委員儘管各自觀照面互有不同,十餘位委員投選的統計結果,大致還是確認了30歲以上的創作者才是台灣藝壇的主力。更具體地說,年輕創作者離開學院之後,確立了自己是否邁向專職創作之路,其相對的付出與成果,才能真正禁得起專業眼光的檢驗。

負債整合對文化部「藝術銀行」操作模式的再度呼籲

內容來自YAHOO新聞

基於徵件和審選作品過程的多項癥結及問題,我仍舊希望呼籲:藝術銀行的主事者與執行者確有必要檢討現行操作模式的弱點、缺陷,以及可能造成的遺憾。同等重要的是,藝術銀行應更放寬視野,開闢購入作品的多元管道和辦法,並確立選件委員得有充分的討論時間暨空間;必要時,還該針對藝術家的類型和作品分門別類,以強化選件的專業強度和細膩度。

信貸

新聞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對文化部-藝術銀行-操作模式的再度呼籲-061100995.html

913C636E9888EEA7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hn77tx99d&aid=10429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