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7/31 20:53:55瀏覽104|回應0|推薦0 | |
牛頓定律與心經 牛頓運動第一定律: 當物體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力為零時,原先靜止者恆靜止,原先運動者恆沿著直線做等速運動,這個定律又稱「慣性定律」。 但是,這種現像在現實生活中很少發生,因為每個物體都受到外力做用, 包刮空氣中的分子。
牛頓運動第二定律: 「物體的加速度與物體所受的靜力成正比,與物體的質量成反比,而物體的加速度方向與淨力的方向相同」。 若就牛頓運動第二定律中,以反向思考時間與物質之空間來說, 與心經中所提之:「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有著相當微妙之關係,是一般人常常忽略的, 當物體的加速度等於零時,物體所受的淨力則為零的現象,也就是只見到的是物體的加速度與所受之淨力或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之短暫現象,卻忽略了發生短暫現象後所產生的無限延伸的效果。
牛頓運動第三定律: 當兩物體交互作用時,彼此互以力作用於對方,兩者大小相同,方向相反,這個定律又稱「作用與反作用定律」。 假設一個物體A靜止不動,並接受另一個物體B的加速度衝擊時,而在不考律慮任何阻力時,物體A必須承受物體B的加速度所造成的淨力, 如果考慮物體A的質量對物體B的景響時,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 如果考慮物體B的加速度大小對物體A的影響時,又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 因此在多方考量相互交叉的複雜關係時,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變化呢? 也就是這個到理,一個簡單的碰揰,就會產生許許多多的緣起,因而錯縱複雜的影響到二個不同的物體的後續變化: 同理可證, 人常長基於有「我」的這個物體存在條件下,只要是我們生活週遭引起的小小因緣在碰欉揰我們時,自然就會產生我們許許多多無法完全掌握的變化,因此而影想到我們的生活作習,煩惱也就這樣自然的發生,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在演講中談到:當我的「我相」與別人的「我相」相遇時,有些人只注意到自己的「我相」,而忽 了別人也有「我相」;甚至在彼此交互作用碰揰發生時,也依然沒有感覺,進而就會產生不同的人際互動「連結」現象:「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那麼,要如何將這些碰撞所產生的因緣煩惱降至最低,甚至都化為零呢?
心經中的方法告訴我們說: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也就是將「自我」所認知的實存不變的物體,完完全全把它給否定掉,包括「自我」的認知與對外所感受的所有實存不變事物都給否定掉。 當物體不存在時,物體的加速度自然也不存在,物體所受的淨力也不存在,又怎會有碰撞發生呢? 更不會有碰撞所產生的煩惱了,更進一步則「無所罣礙」, 也就沒有對內在與外在所產生任何恐怖了,因為都已經遠離了對於「自我」認知裡存在的物體恆久不會變的錯誤想法; 然而,對於過去的經驗與認知中錯誤想法,要完全否定掉「自我」的存在,這是需要不斷的練習放下才能達到的,就好像在剝洋蔥一樣,又如布施開始自我縮小,自我縮小之後就會減少碰撞的機會,接下來慢慢的到完全無私的奉獻,進而與宇宙萬物合而為一,到最後就沒有「自我」的存在。
然而,如此就得到了自在解脫的方法嗎?其實沒有了自我的認知,與對外感受的所有事物,是誰得到了方法呢? 又何時得到呢? 所以心經說:「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其實沒有任何人得到,也沒有任何時間得到,那裡有得到方法這件事情呢? 只是為了讓還沒有明白這個道理的人,了解如何脫離世間的痛苦煩惱,佛陀用這段話來解釋給大家聽,讓大家藉由這種方法,知道如何能得到「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最後能夠「究竟涅槃」成佛; 這其中最可貴的是,當佛陀明白這個道理時,並沒有自私的自行解脫,而是在入滅之前慈悲無私的不斷到處宣說這個解脫方法,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和他一樣,明瞭這解脫之道,一起脫離「自我」所引起的無明煩惱; 在此希望大家能學習佛陀的精神,將此解脫的方法告訴更多的人, 幫助大家一起早日脫離生死煩惱的苦海, 最後用心經的咒語與大家一起勉勵: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意思是: 走吧!走吧!到智慧的彼岸去吧!大家都一起走吧!願所有想成佛的即刻就能成就吧!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