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臺北市的路名
2009/06/13 16:38:48瀏覽848|回應1|推薦3

引用文章台北街中國名》偉人切6段? 中正路改名 

【聯合報╱本報記者陳宛茜】

台灣不少路名都是由大陸移植而來,在街道分布上呈現具體而微的「中國」,像圖中「武昌街」路標,恰在很「台」的「鴨肉扁」店招旁。記者潘俊宏/攝影

去年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彼岸遊客首次踏上台北,陌生中卻帶著熟悉。因為台北市街名如溫州街、通化街、西藏路…,竟多是由「神州」移植而來。

地圖象徵權力。建築學者李乾朗表示,一九四七年國民政府接收台灣,第一件事就是將台北街道名從日本名改為中國名。

決定改名大事的是一位上海工程師鄭定邦。當時台北還是省轄市,範圍大概是今天的大同、中山、大安、萬華和松山區。鄭定邦曾向李乾朗透露,他是將一張中國地圖蓋在台北地圖上,中軸線對準中山南北路,再將地圖上的中國地名填上台北街道。

李乾朗說,一頭是日本神社(圓山)、一頭是總督府的中山南北路,是日治時代皇族參拜神社的主要道路,也是當時最重要大道,被選作「台北地圖,中國街名」的中軸線。

新的街道名和其在中國的地理位置相對應。如伊通街在台北市的東北方,溫州、潮州街在南方,西藏、成都路、桂林路就在西南方。熟悉中國地圖的人,看到街道名,就能辨別方位。

也有少數街道以人物命名,如林森(國民政府主席)路。李乾朗透露,忠孝東西路原名「中正路」,卅多年前被迫分段,為了怕「偉人被切成六段」,迅速改名。

台北成為「小中國」,雖然有人嘲諷這是統治者的殖民想像、帶著「直把杭州當汴州」的悲哀。李乾朗卻說,鄭定邦來自上海,上海街道也有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傳統(如福州路),他可能只是單純依循家鄉傳統。

直到一九七三年政府制定「台北市道路名牌暨門牌編釘辦法」,明定「街分別以各省之都市、史蹟及本市重要地、河、川或地方慣用等名稱定名」、「如以省份、大都市、城市、史蹟、名山、大川命名,應參照我國版圖相當位置取名。」

李乾朗說,包括台南、嘉義、高雄等城市,都有中國地名命名的街道。在國外,移民以本國地名來命名異鄉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紐約舊名為「新阿姆斯特丹」,現在則稱做「新約克(New York,約克為英國地名)」。但是像鄭定邦這樣重疊地圖的命名方式,恐怕是世界唯一。

【2009/04/08 聯合報】

在解說課程中,有同學提到
中正路都不分段
想想也真的
今天剛好看到這篇

臺北市用中國大陸地名作為街道名
不是蔣中正來臺之後的事

凡事不要想當然爾
例如有名的奶油酥餅原產地
臺中大甲的蔣公路
不是指蔣中正
而是另有其人
見     蔣公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6/14修改
印象中八德路才是原中正路
忠孝東路一段只有行政院到八德路口這一段
才是原本的中正路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fy2266&aid=3039695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反應過度
2009/06/13 17:14

腦震盪的豬頭竟然比誰都還要腦經清楚!

那些腦袋渾沌的人.........真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