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1/02 00:59:42瀏覽1282|回應2|推薦16 | |
在離開報社前的會議上,大老闆很高興的講了他們的英國報業之旅,其實,不管什麼之旅都是去追尋一個Sample,找到既定想法的合理化樣本罷了。 整個會議總結一句就兩點:1.人太多、2.人要做更多事。 其實不用去國外,看兩本書就知道這是趨勢。一是《MBA當家》,二是《後現代藝術》,了解了後現就知道現在匯流和媒體工作者越來越多元化的工作內容本來就是必需消融的界線。就像很多公園圍牆已經不見了一樣,分不清裏外。 其實這個不打緊,現在本來就是這樣,也沒人會怨工作越來越累,只是想辦法糊個口罷了。 但當我提到《蘋果日報》時,我也覺得長官不用那麼激烈啦,我了解每個報紙都有讀者也有「品味」,不過蘋果就是有他的好,才能被市場喜愛。 我不能光用銷售數字去形容一個報社好還是不好,因為不公平,真正的銷售量大家心知肚明啦,就不點破了。我唯一要從量化角度去談的是,蘋果收支抓得真的很準,外傳他的虧損在於投資電視和動畫,那是暫時的,不用過度放大,我只能說,蘋果和自由一樣,以一套商人的金錢控管機制。「沒有不賺錢的報紙,只有不會計算收支的報紙」。同樣是在市場裡打轉,這兩家報確有可取之處。 不用「恨」《蘋果》,最後勝出的人是懂得運用各種手段在市場生存的人。如果有的報紙堅持一定要守住讀者走高格調,那就繼續縮減報份、人事,到市場需求就得了,何苦用MBA的恐嚇管理,媒體業沒有那麼慘,會走出新路的。不過在那之前,要先換掉一些非黑即白只會二元運算的腦袋,不用抄襲《蘋果》,但要學習它的優點,光明正大拿來用用吧。光是他的Sales經常主動出擊提案合作就讓很多傳統報紙業務不能接受,但不管能不能接受,世界都變了。 新聞記者絕對有他的功能,雖然現在已經有點被八卦掩蓋,不過記者需要新的論述,跟上這個時代腳步,不要讓別的領域的人來詮釋記者圈,要自己把論述建構起來。別人來講當然沒好話。 不要把眼光只局限於批判別的報紙是「腥、羶,色」充滿敵意,也不要把自己的虧損找一萬個理由推拖,混搭一下,我相信有智慧的人能走出新創意,主官管不要只想著「錢」,你們真的「愛」過這個工作,但現在的熱忱和喜愛可能已經被壓力蓋過,重新找回起點,站高點放眼看下去,就會知道方向在哪裡。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