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7/26 12:56:40瀏覽1040|回應3|推薦11 | |
昨天在民進黨常會碰上一個年輕的攝影記者,看他客客氣氣的,就和他聊了起來。 我知道他面對的問題,就和所有攝影記者一樣,雖然他沒多說,也感受得出來。當時我進入新聞攝影圈,覺得只要往上爬,就能有像聯聯報大哥的未來,我把攝影記者當一輩子的職業,好好經營,想盡辦法去了解新聞攝影的運作。 只不過,科技和環境的進步把這個不變給打破了。再進入校園,我發現當初喊著要用報導攝影進入「人間」雜誌的年輕朋友們都拿起了DV去做「紀錄片導演」,可憐的殘友們又被拿出來當做感動的素材又炒了一次,這次是加上聲音和流動的畫面,每個人都想踩著他們成為知名導演。 以前攝影記者執著於工作就好,我問過一些老大哥,他們是怎麼走過二十年的工作生涯,因為我覺得我快撐不下去了。他們笑笑刁根煙回答:「環境不一樣了,當然感受就不一樣。」 的確,以前做記者心靈上的壓力和負擔在於工作本業,現在的記者要去煩惱什麼時候被趕走。年資成為一種負擔,能力不再被重視。 我和這位年輕朋友談,鼓勵他成為一個「稱職」的攝影記者。既然有心於此,就好好累積,會找出路來的。 我看過報社裡有的年輕一輩(事實上也不年輕了),寧可呆在電腦前做樣子給人看自己很認真的在「閱讀」攝影,也不肯花點時間去實地摸索。 攝影是一門要花時間和心力去操作的東西,「觀看」只是其中一環,要用心力去拍才是真正重要的。有一批做樣子的實習生照著「裝認真」的模式操作,我就真的忍不住唸了一下,發現原來他們並不是懶惰,而是被錯誤的觀念限制,聽我一講,他們很高興的拿著鏡頭去棒球場學習拍體育去了。 我和這位同業聊起,假設要同業去拍體育,可能會有一半以上的攝影記者會對你傻笑,這點很奇怪,台灣棒球幾乎天天在打,從少棒打到職棒,竟然還有攝影記者不會拍棒球。無論環境如何變動,是個記者就要對得起付薪水的人,最少要成為一個稱職的記者,再如何都要自己想辦法跟上。 有同業和我聊起,要把攝影的餅做大,去大學和研究所教書,我笑笑,我說現在攝影已經是通識了......他沒等我講完就打斷我說:「你錯了,我們就是要把它變專業,未來還要把錄像加進來。」 其實我樂見這些,只不過凡事都要先和「市場」談談,現在不是把攝影的餅做大,把錄像加進來,而是要反向思考,如何把攝影加到其他藝術之中。攝影的市場在台灣已經萎縮到一個地步,就像桃園的「小人國」,現在如果不是加上了玩水的噱頭,光靠那些小模型是撐不下去的。 聊了半天,這位年輕同業在臨走前跟我低聲說了一句「謝謝」,說實在,我從以前就喜歡攝影記者這種含蓄的感謝態度,他對我說,自己越走越虛,已經沒有方向,我很了解那種感覺,因為已經不只一位同業約我喝咖啡談這一類的事,想想也是有緣吧,在這種時節裡,能有人談談,溝通一下想法也頂好的,雖然不知道記者的「未來」會變成什麼個樣,至少,當下的一切是可以掌握的吧,我想。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