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2/22 22:52:46瀏覽2662|回應0|推薦30 | |
01.光雲 以燈光之美介入在地風景、形塑劇場氛圍,向來是月津港燈節的主要特色。光,向來給人溫暖的感覺;而在傳統的燈節慶典意含中,活動常象徵著對於彼此的祝福,以及未來的期許。 2018月津港燈節,將以「相約」為主題,邀請國內外科技與新媒體藝術的當代藝術家參展,以燈光裝置的作品形式,結合臺南鹽水本地的人文與風景,用藝術與觀眾浪漫相約。 02.「光雲」,以環保再生概念為基礎,利用纏繞的塑料長管和燈光,製作成漂浮在水面的白色造型——有如雲朵或花卉的〈光雲〉,在靠近曲橋的河中映射出自己的倒影,鏡花水月的詩意風景,讓每位相約在此的舊識,或是相逢邂逅的新知,都能眺望到這片浪漫美麗的光影風景,並在記憶中留下深刻的視覺印象。 03. 04.「雲中月圓」 月津港因河港彎曲有如半弧彎月而得名。〈雲中月圓〉以古城既有的美景意象為出發,援用古代東方水墨畫中描繪雲和水的流暢線條,以立體雕塑的方式呈現。期盼能夠在元宵月圓的佳節之時,創造出一幅「雲中月圓」的河港圖像,讓古今風華在此交會融合,增添月津港的夢幻浪漫的燈節氣氛。 05.「日月虹光」 橋樑帶有跨越和串接的意味,他們以燈管、金屬結構、鋼索和燈光,在水面上創造一道虹光之橋,半圓形的造型呼著日與月的光輝;而當夜晚來臨,光橋的實體也將在水面反射出相互連接的光橋虛影,象徵著對於未知的探索——古今中外、過去未來,有著彩虹色調的光橋蘊含的是生命漸進的蓬勃、衰老、新生與輪迴,也隱含著世間萬象的聚散離合。 06. 07.「植光計劃-川」 在曲橋的水岸,藝術家團隊設置了約80支、高約100公分的光球裝置,彷彿植物蔓生一般,散布在河畔。這些花苞狀的植被,將在晚間逸散出有如自然呼吸般的韻律光芒,點綴著月津港的黑夜,遠觀有如閃爍的晶瑩光海;然而,當觀眾靠近或觸碰,花朵則會隨之綻放——繽紛的虹光之花因為人的溫度而盛開,一期一會,成為燈節中情意深重的浪漫風景。 08. 09.「雙魚」 在中國古代,人們以鯉魚形狀的木盒作為信封,用來盛裝書信,因此信件被稱作「魚書」,而通信也稱為「魚雁往返」 10.「無關」 生命中有很多緩慢運行的越界,在人們所認知的空間中不斷的發生和運作。在作品〈無關〉中,藝術家團隊以竹、木、鐵、鋼索和LED燈具,在水面上創造了一個具有穿透性的視覺裝置:垂直的竹片形成了虛實的空間,在自然風的吹拂下,產生了隨時變化的微妙光影交錯。創作者認為,生命本身就是一種在平行空間裡的交錯和碰撞,看似無心,實則因果牽連——那些看似無關的際遇,可能是早已注定的彼此相約。 11. 12.「相遇」 藝術家認為,「卡榫」這項生活中常見的小裝置,代表的是一種互補的狀態,而此也可以延伸至人與人的相處之道——不藉由外力去堆塑及建構,而是藉由交會得出最適切的方式。 13.「星光」 夜空繁星點點,人們抬頭仰望,總希望能夠伸手摘取星光,保留瞬間的美麗與想望。藝術家在氣球中設置LED燈,設置出夢幻的立體星空,隨著時間的變化,星空的顏色將會隨之轉變,成為每個人記憶中不同的星空圖譜,遼闊而深遠。 14.「生命津春」 正月,是萬物逐漸開始甦醒之時,金黃的春字在水面的倒映,有著「春到了」的意味。 15.「美味眼神」 長期以來台南地區都是以「台南小吃」聞名於世,如果能將在地美食文化傳統發揚傳播,運用創意繪畫思維來推廣與「再創造」出台南美食的真實內涵與品質之美,這將是未來可期許之美食視覺文創產業。 16. 17.「落雨聲」 地球上有百分之七十皆為水資源,在經由自然環境中演變成各式樣貌,從冰河,河川,海洋,地下水層...等不同的形態,在此透過作品的型式表現一種依水而來,伴水而生,從哪兒來又回到那兒去,期待月津港或許隨著時代的變遷,會逐漸喪失其不同以往的功能性,但卻可以在自然狀況的循環下也找出屬於適合自己的新型態,再度發光發熱,重現風華萬象。 18.「月津呢喃」 月津港親水公園給人一種溫馨悠閒的氛圍,而鹽水地區古時也因有月津港而繁榮,依水生長的城鎮,彎月般的造型如同母親的臂膀守護著這個城鎮,想像如果這條河會說話,那她又會低語些什麼,作品中運用大量現代科技的溝通方式(對話框),如同月津港在對來此地參觀或居住的民眾打招呼一般,溫柔而親近低聲的呢喃著歡迎光臨。 19.「太空人計畫」 鹽水小鎮以蜂炮著名,現為全球十大特殊慶典之一,在國際上替台灣發光發熱,而這樣的特殊文化傳承了數百年,代表著居民的一種堅定的信仰,本作品將蜂炮的元素放大加入趣味性的太空人造型,意味著蜂炮活動充滿冒險開拓的精神,希望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介紹當地特殊的文化。 20.「月映」 鹽水古名為月津,因為倒風內海而成為貿易繁榮的港口城鎮,而港口造型又有如月亮一般因而得名。作品使用月亮的意象,以半月的造型,搭配月津港燈節獨特的水上燈節形式,運用倒影將作品完整表現出來,也透過這樣的創作方式去敘述此地依水而生的歷史沿革。材質上選擇使用竹材為主要材質,透過竹子樸質的感受與漸變色系的特質,來讓民眾感受這樸質卻充滿變化的歷史小鎮。 21.「月津星」 在一個河港有如彎月般的月津港,創造屬於這裡的星星。以星星作為載體,將月津的影像透過訊號的轉換,映像(mapping)成為有機的光之效果。 22.「月津‧光蟲祭」 「光蟲」是僅有在月津港燈節期間才會出現的一種神秘生物。以月津港燈節的作品燈光為食,用當地自然生態或奇幻的昆蟲和動植物的姿態出現。牠們將光芒儲存於腹部的透明瓶罐容器中,千變萬化、五顏六色;也會影響周遭的環境,將光儲存在花朵、菌菇、香蕉樹上,因而誕生了光之生態圈。 23. 24.「綻放」 鹽水小鎮最出名的就是蜂炮,蜂炮點燃在空中產生的花火,成為了霎那的美麗瞬間,作品運用自然材質,以三種不同的造型表現不同花火般的造型與形象,可讓觀者穿梭其中,用不同的角度來感受不一樣的蜂炮火花。 25.「候鳥:文化之橋」 候鳥根據季節飛翔,在每年的同一時刻造訪同樣的地方;鳥類藉此尋找新的資源和環境,而人們亦同樣藉由旅行激發新的靈感與創意;藝術家採用了質地溫潤的木材、紙質和燈具,在曲橋周邊製作了侯鳥造型的裝置:張開翅膀的鳥兒,彷彿是將要振翅而起,也像是正要降落歸巢。透過候鳥的遷徙和返鄉,來自日本的森岡厚次在作品中思考的是旅行與歸鄉的意義——是遊子對於故鄉的約定,也是個人與自己內在的探索之旅。 26.「釣魚小兔」 動漫美學藝術家不二良,這次在2018月津港燈節推出大型作品〈釣魚小兔〉,高達五公尺的兔子公仔現身水畔垂釣,與觀眾一起相約在浪漫美好的璀璨新年。〈釣魚小兔〉來自於成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典故,藝術家認為,古代的姜太公離水三尺在江邊垂釣,本意不在釣魚,而在於用自己的行動引發周文王的好奇,從而達到目的——如今小兔無餌垂釣,亦非想釣水中游物,而是在意每次觀看中與人們完成的思考與對話——是直觀的感受,也是永恆的記憶。 27.「光輝興隆」 興隆橋上的燈光裝置,在夜色中迎風搖曳著,光輝的律動像是一首悠揚的樂曲迎接著造訪此地的人們,更映畫出橋南老街的美麗景致與新興未來的展望。 28. 29.「光之飛雄」 這件作品來自於藝術家所虛擬的故事:遠從宇宙彼端的F50星球,乘著光來到地球的是一架熊形飛行器——搭載著有如雙翅般的推進器,使它的飛行速度幾乎接近光速……光與速度一直是人們所夢想追求的極致,在農曆春假期間遠道而來的〈光之飛熊〉,象徵著人們對於期待相見的渴望。俏皮可愛的外星飛熊,替月津港燈節增添了活潑歡樂的童趣。 30.「光的織遇」 試圖讓光編織出軌跡,舞動在曲折的橋上,讓來來往往的人們與光相會。作品利用軟性可曲折的環光燈條,編織出光的流動身影,定格出律動的光線,交織在曲橋的兩側;置身其中,能夠感受到由光的線與面所構成的光織場域。當夜色降臨,人們遠眺曲橋時,光線將織譜出視覺的浪漫樂章,與觀者相約在夢幻的光景中。 31.「合橋雨然偶」 擅長利用原有空間,透過裝置結構改變原有環境屬性的「場域‧結構‧行動組」,將在慈德禪寺前的廣場空地,利用植物染布幔、燈光和輕型結構,打造出有如迷宮般的場域——人們得以自由地遊走在飽滿吸附光線的布幔森林中,透光的布料將著戶外的風而輕盈飄動,觀眾將遊繞穿梭在沒有明確界線的狀態裡,彼此漫遊、交錯、驚鴻一瞥或擦身而過。宛如劇場般的空間,是人群之中相遇交會的縮影,折射出各種人際關係的可能。 32.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