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0/30 17:16:07瀏覽49|回應0|推薦0 | |
華人銀髮族,更要活出新滋味 據英國媒體報導,在倫敦地區居住的華裔已超過12萬,其中有將近8000為65歲以上的華裔老人。這些銀髮族中將近一半處於獨居狀態,不少靠政府微薄的養老金生活,缺乏子女照顧。年輕時赤手空拳打拼,為在異國活更精彩,頭髮花白之時,面對尷尬的養老困境感到憂傷。對於海外華人而言,淘金樂土並不等於養老天堂。
精神比物質更匱乏 據海外華文媒體調查發現,海外華裔老人中有將近四成人僅靠政府的養老補助生活,日子並不寬裕。有人甚至用了最可貴的30年時光去付房貸,到了暮年,又把屋子典質給銀行以換取養老的費用。
然而,養老的困境不僅僅體現在銀髮族用品物質範疇,精神上的匱乏讓老人們更加難以適應。
由於許多華裔孩子從小在外國出生,受西方教育長大,贍養老人的意識比較淡薄。曾經牽著父母看到機器人就激動的孩子們,如今可以親自駕駛大黃蜂在街上稀釋荷爾蒙,而坐在車裡的,是朋友、同事、客戶,卻很少是爸媽。李先生今年80多歲,1976年從香港來到英國,目前獨自居住在一套公寓裡。因為有哮喘病,需要每天吃藥,精神不濟。李先生說自己也時常覺得孤單,但是也無可奈何。平時最大的消遣就是看看電視。談到女兒,他搖搖頭,孩子忙著做生意,很少來看他,做父母的只能理解。
除了子女常常不在身邊,老人們在海外的休閒活動也並不稱心如意。據美國《僑報》消息,目前西雅圖地區的退休中心大多遵循西式的生活方式,這讓很多習慣了華人生活的老人在那裡過得有些不快樂,想喝粥也不行,想打麻將卻沒有設施,想听京劇別人嫌吵……許多華裔老人是中年之後才移民的,英語相對不是很好,導致很難融入其他老人的交際圈子。
不服老才能過得好
自我封閉往往由不自信導致。要想活得精彩,老人們應該放開自己,融入異鄉的環境。
吳媽媽今年已經62歲了,她現在與女兒生活在馬德里,剛開始原本只打算住3個月,如今她已在西班牙過了一年。這期間,吳媽媽努力地學習、讀書寫字,鼓勵自己出門認路、自己購物,放開膽量以後,才慢慢學習和接觸到了這個全新的社會。吳媽媽風趣地說,“出國不服老,才能過得好”。像她這個年紀,在西班牙還算不上老人。不把自己當老人看待,生活才會更有朝氣更舒心。
83歲的佟女士1966年從新加坡來到英國當廚師,直到60歲退休。現在她喜歡在醫院裡做義工,幫助來英國的中國人做翻譯,以及帶年長的老人去醫院看病。忙碌而充實的行程讓她對自己的退休生活覺得很是滿意。
尋愛好才能有情調
新加坡《聯合早報》近日報導,新加坡華人潘淑君退休後與氣球雕塑結緣,5個多月來與氣球做伴,不亦樂乎。眼下最能讓她開心的事情就是在俱樂部里和女兒一起,跟老師學做電影《神偷奶爸》中的小黃人。潘淑君說:“我退休後沒有事情做,就把做氣球雕塑當成一種消遣銀髮用品,來這裡學習後還結識了不少伴兒,生活比以前有意思多了。”
據《洛杉磯周刊》消息,美國一位華裔陳老先生有一個延續了40年的愛好——品嚐美國中餐。從1951年開始,他已吃遍全美6090家中餐館,並且這一數字還將不斷上漲。
這樣的例子如今已然屢見不鮮,學習園藝、下廚、品茶、木雕……旅居海外的華人正在用獨特的方式經營自己的退休生活。經歷了腳步上的行走天下,路途上的千迴百轉之後,海外銀髮族保健更應抱著孩童般的赤子之心迎接未來。晚年,更要活出新滋味。【繼續閱讀】
|
|
( 心情隨筆|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