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澳門自由行28--聖若瑟修院大樓及聖堂
2014/02/11 00:05:04瀏覽1256|回應0|推薦10

2013.4.3

趕在聖若瑟聖堂5點要闔門的前一刻(剩10分鐘),衝入聖堂內,相機咔嚓咔嚓拍不停,差一點就被澳門大叔鎖在教堂內。

位於崗頂前地的老三”聖若瑟修院及聖堂”(Seminário e Igreja de São José)超幼齒,比起老二年輕135歲。聖若瑟修院於1728年由耶穌會士創辦,與修院毗連的聖堂則於1746年興建,1758年落成,規模僅次於耶穌會士興建的聖保祿教堂 (現大三巴牌坊前身)。因此本地人又稱它為 “三巴仔”。聖堂內有奠基石及奠基紀念銅牌,記載修建聖堂的日期及人員,銅牌背面更有一行漢字︰“乾隆壹拾壹年捌月貳拾陸日”。聖堂至1953年再被修葺,形成今日規模,具有巴洛克建築風格。在2001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2005年成為澳門歷史城區一部分。

修院自1784年起數度易名,計有北京主教管轄御修院、修士團體之家、皇家教育進修所、澳門聖若瑟利宵修院以至聖若瑟修院現稱,培養了許多中國和東南亞各地教會傳道的神職人員,被老一輩的澳門人稱為澳門天主教的“少林寺”,在天主教界培訓上顯示某種程度地位。

聖堂內現存聖方濟各.沙勿略 (Francisco Xavier) 的手肱骨,供教徒敬禮,我當然沒看到。沙勿略是第一位到遠東傳教的耶穌會士,1552年死於澳門附近的上川島 (St. John Island),後被譽為東方宗徒。該聖骨被視為東方天主教會的重要文物。

啊!忘了提醒,修院跟聖堂是不同的地方哦,有人說聖堂入口處不好找會忽略,可是若是從主教山往崗頂方向走過來,倒是蠻容易看到入口 (三巴仔橫街)。低調小小入口進入後有長長階梯,跑得喘死我了!在入口處就大喊”大叔讓我進來看”,澳門大叔人就是好,並沒有揮手拒絕我,陪著我逛了一圈教堂,送我出去,還阻止另一位大叔鎖門而修院則在何東圖書館的旁邊那棟粉綠建築,並沒有開放觀光哦

前方修院(綠)與何東圖書館(橘黃)相鄰,這是第2天到時天已黑(4/2)


照片故事

修院及聖堂屬巴洛克風格。

教堂正立面為一雄渾的牆體,寬24.6米,高19米,大致分為上下、左右各三部份,頂層兩邊為對稱之鐘塔,塔頂為琉璃瓦頂,其左鐘塔三個窗洞放有大銅鐘,左邊鐘塔正面窗亦有一銅鐘,以及一小門通往天台,中間山花中有一耶穌會會徽雕飾。

正面有三個入口,主堂平面成拉丁十字型,長軸長27米,短軸長16米,長軸兩端分別為入口前廳及主祭壇

長長階梯

四個拱頂形成一四邊內彎之正方形空間

祭壇供放其主保(聖若瑟)像,裝飾甚多,其中兩組四枝腰纏金葉的旋柱最具特色,柱頭則以斷山花形式收結。而與之呼應的是入口前廳中四枝支撐二樓唱詩台,來自原聖方濟各修道院的木製盤旋柱。

羅馬式穹窿封頂,穹窿直徑為12.5米,頂部高度為19米,開有三環各16個窗戶,其中最高一環為假窗,另兩環才具有透風及採光功能,穹頂內側為白色,中間是黃色的耶穌會會徽。

祭壇呼應的是入口前廳中四枝支撐二樓唱詩台,來自原聖方濟各修道院的木製盤旋柱。

2009年,一部管風琴被安裝在唱經台上,並不定期舉辦音樂會。澳門教堂有管風的不多,此其一

祭壇特色在各祭壇平台下方都有故事性的雕刻作品出現。我在猜這是不是最後的晚餐啊!!


其他小祭壇,還沒查到資料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cliu1516&aid=1104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