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澳門自由行32--補篇1-街道.斜巷
2014/02/20 00:20:28瀏覽689|回應0|推薦8

2013.4.3

葡萄牙人殖民時期的澳門,使得澳門的街道免流於類似台灣中山、中正之菜市街名的氾濫,不過以人名為名的大馬路,唸起來可是相當抝口,初到澳門第一天就被要記住長長的路名打敗,以致公車下錯站,走路也迷路,印象最深的一條路是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葡文:Avenida de Almeida Ribeiro),還好改成新馬路了,「新的馬路」淺顯易懂,不然每次問路都打結講成打屁大馬路嗎?

大三巴斜巷


研究澳門的街道也是有趣的事情,不僅街道牌用著古典葡萄牙青瓷磚(藍色和白色的主調)畫鋪陳街名的詩意(在台灣啊一天到晚在材質上無意義地浪費替換)。

葡文裡對道路、巷弄有著細微的詮釋,大馬路、馬路、街、斜巷、斜坡、路、石級、巷、里、圍、圓形地、前地,街道的地理特徵也和歷史軌跡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就連取名也是非常有意思,分類屬性上可以區分五大類:

    • 紀念人物(士多鳥拜斯大馬路)

    • 紀念事件(十月初五街、四月二十五日街)

    • 標明地點(媽閣廟前地、海邊馬路)

    • 標明行業(工匠街、賣菜街、小販巷)

    • 日常生活(跛腳梯、肥胖圍、戀愛巷)

其實還有不同狀況產生的街名:

    • 闡述中葡友好關係,如:友誼大馬路

    • 城市,如:北京街、馬六甲街

    • 體育,如:東亞運圓形地、體育路、奧林匹克大馬路

維基的澳門街道條目也寫著"有一些主要街道的原名很冗長,大家習慣另取較易記的名字甚至使大眾忘記原名。如俗稱新馬路的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俗稱荷蘭園正街或荷蘭園大馬路的肥利喇亞美打大馬路、俗稱提督馬路的罅些喇提督大馬路、俗稱澳氹大橋的嘉樂庇總督大橋等。

也有一些以街名的諧音而衍生的謔稱,例如把沙嘉都喇街稱作「沙煲罌罉街」;「巴素打你屁股街」或「揸把掃把打你屁股街」作巴素打爾古街等()你看吧是打你屁股沒錯吧...

我挺喜歡斜巷這個名稱,我忘了是在哪個迷途點上發現了這條長樓斜巷的,很像昔日淡水的重建老街的詩意(重建街現已面目全非),剝落的彩牆,傾頹的房舍,尤其那窄窄的階梯,讓我想起昔日走在重建街窺探敗壞屋瓦的浪漫

澳門大三巴街長樓斜巷,手機拍照一直避不開那個叫什麼建築的廣告

其實這個時間點已是夕陽黃昏時刻,手機竟然拍的這麼透亮

有河的店長686竟然也有發現在此拍照

敗壞屋瓦有時會隨時間的流逝依舊傾頹,有時則會隨都更而消失(臺灣),

不知澳門怎麼看待自身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cliu1516&aid=10647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