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拜佛的意義
2013/12/10 22:02:00瀏覽1733|回應0|推薦3


P5qROS3DjObRJH88bW3U8Q.jpg

拜佛的意義

一般來說,佛教徒都拜佛。究竟拜佛有何意義呢?我們要知道,當一個人能夠虔誠地崇拜佛,他拜佛的時候,會

一心一意,用佛的功德來影響自己的心靈,他一定不會一邊崇拜佛,一邊又去作惡。所以,佛教所提倡的崇拜,是有一定的意義,可以令人改善心靈。

 些人拜佛,是爲了求智慧,希望自己能在成佛之道上行得快些,這不爲過;但如果拜佛是爲了聰明些,免被人欺負,這就不對了。在佛前這樣祈求,越拜就會越糊 塗,因爲你不明白道理,佛陀不會就這樣賜與你智慧,智慧是要靠自己修習。你被人欺負,皆因你以前吝嗇刻薄所至。你要明白緣起法,要知道人與人之間,互相爲 緣,能夠與人爲善,自然就不會被人欺負。

 些初入佛門的人,甚麼都不懂,在佛殿看見別人拜佛,他就跟著拜,這樣拜是不夠誠意的,他不知道佛有甚麼好處,需要我們這樣去禮拜佛。學了二、三年,信得很 堅固,就拜得很有誠意,只要看見莊嚴的佛像,他都會很

自然地下跪。他拜的時候,明白了佛法,就有一種敬意,並且把佛像當作是佛,如果有人用手摸佛像,他會 覺得不潔的手會弄污佛像。

越是初學佛的人,他越是緊張向著佛像來拜,學到一定程度,就不一定要向著佛像拜,隨 時都可以拜。如果你學佛的時間長了,你就深有同感。但一個初學佛的人,他未學過經教,他不對著佛像,又怎能生起信仰呢﹖所以,

我們千萬不要批評他著相,否 則毀了他的慧命,我們就犯下大過失。

因此,在最初的時候,我們告訴他這佛像很莊嚴,很不簡單,很有來頭,是某國的國寶。這樣,他就會 拜佛了,在拜的時候,他自然就入了心,拜了一段時間,他的智慧開了,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他就開始不需要這些,

就可以簡簡單單。其實,就算學佛很久的 人,即使做了多年的工夫,仍然還會著相,未能完全做到不著相,除非是真正的大菩薩,差不多成佛的時候,才能做到完全不著相。

  聖嚴法師開示  

  一般人拜佛,多為追求財勢名位及健康等利益,但是,有所求的拜佛,不能算是修菩薩行,故對人格的成長亦無助益,甚至還有鼓勵人去投機取巧,走偏鋒的負面作用。修行的拜佛,則有三層意義:

.懺悔罪過,2.修持禪定,3.感恩禮敬。

  佛教中常有批評只知瞌頭而不知懺悔、只知拜佛而不知慚愧者,那種拜佛,不過是如雞吃米、如搗蒜頭。只有動作沒有 用心,對於身體健康,雖也有用,對於人格的提升則不起作用。真懺悔是發自內心懇切的意念,不拘

限在一定的場所,也不一定要在佛像之前。佛像是禮拜時的道 具,是偉大人格的象徵。對於拜佛的凡夫而言,佛菩薩的聖像,具有證明我們正在修持懺悔功德的功能。只是佛與菩薩的法身,遍處都是,永遠都在。

  拜佛的動作,是心誠意敬地將雙手合掌,低頭彎腰,五體投地——兩肘兩膝以及額頭著地,完成頭面接觸佛足的最高的敬禮,又稱為頂禮。

  彎腰低頭是表示謙虛,承認自己的福德智慧不足,以致犯了許多的錯誤。一般人是很難向人低頭的,何況還要把額頭著 地呢!可是,大地是非常偉大的,大地孕育眾生,負載眾生,眾生把大地踩在腳下,把不要的垃圾丟

給大地,大地卻提供我們無窮盡的資源,我們如此的享用了大 地,無以為報,是否應該心誠意敬來感謝大地呢?

其實,我們如果能夠飲水思源,應該要感謝感恩的人實在很多。

  成熟的人格,好像成熟的稻穗,都會往下低頭的,愈成熟愈飽滿的,頭垂得愈低;空心乾枯的稻稈,倒是頭昂天外挺得 筆直的。如此想通了,低頭禮拜也就不難了。更何況在很多情況下,頭不低還真過不了身,不肯低頭

而趾高氣揚的人,往往會阻難重重,撞成鼻青眼腫乃至頭破血 流,還不知究竟錯在那裡。

  一般人向位高權重信的人士低頭,較為容易,對於沒有利害關係的人乃至不如自己的人,能夠低頭,就必須具有大修養的 工夫了。古時候的一些仁君賢臣,能夠放下高高在上的身段,禮賢下士,給一般庶民予禮遇尊重,因

而才能獲得賢士們之輔弼效命,這就是敬人者人恆敬之的道理。 現代人,雖都是平等的,每一個人還是需要禮貌的尊敬。對長輩及上司低頭,是受大家認同的,對於夫妻之間及屬下之前的低頭禮敬,也不能說是不應該的。

  犯了錯誤,當以禮佛來懺悔,心緒煩躁,當以禮佛來定心得到了利益,當以拜佛來感恩。拜佛的動作,實在是提升人格的好方法。

引用:http://blog.xuite.net/benleehk168/Lama/110777478#215988126

****************************************************************************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appyjane168&aid=985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