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泡湯促進血液循環?醫師:錯誤觀念
2011/02/21 11:06:47瀏覽256|回應0|推薦12

泡湯促進血液循環?醫師:錯誤觀念

文/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編輯部 東北季風陣陣,寒流開始一波波來襲,冬季熱呼呼
的泡湯活動開始熱門起來,坊間提供從台灣頭泡到
台灣尾、所謂的「泡湯秘笈」也正夯,不過,媒體
報導高齡銀髮族因泡湯而心肌梗塞致死的消息
也偶有所聞,泡湯玩樂之際,除了享受泡湯的
樂趣,也別忽略泡湯可能潛藏的風險。

泡湯有什麼好處?又會面臨什麼樣的風險?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心臟科主 任蔡忠文 醫師指出,「泡湯之後全身發熱、血液循環變好」是許多人既定的「錯誤印象」,但事實上,泡湯的主要好處,是在於能讓人心情變好,使人覺得放鬆,具有紓解壓力的效果,同時兼具水療復健,使關節痠痛或肌肉緊繃情況獲得改善的效果。
泡湯後頭暈目眩 腦部缺血的危險反應泡湯,雖然可以透過血管擴張促使心跳加快,但可能造成的風險會遠大於好處。 蔡 醫師解析,泡熱水時,為了散熱,會使身體表皮皮膚血管擴張,血管的阻力下降,相對的血液容積可能不足,導致血壓變低,心跳加速,心臟被動式的被強迫增加負擔,可能感到胸悶不適;同時,肌肉會變得鬆弛,原本像是幫浦般可調節身體血液分布的功能無法發揮,尤其是泡久了突然站立起來時,會覺得頭暈目眩,上半身的血液會迅速掉到下半身,原本身體透過交感神經讓心跳加快、使腳部血管收縮、讓血液回流到頭部、維持腦部血壓的機轉被切斷,對身體造成極大的考驗。

若是身體強壯的人,一段時間就能夠馬上恢復,但是心血管功能或心臟不好的人,泡湯後突然站起來的一瞬間,就等於是突然間嚴重失血1、 2公升 似的,腦部血管沒有阻塞的,會突然間呈現腦部沒有血液、心臟打不出血壓、冠狀動脈缺氧的情況,更嚴重的,可能會因而誘發心肌梗塞。糖尿病患、骨鬆者 不宜泡湯蔡忠文 醫師指出,有些民眾以為血管不通,想要藉由泡湯來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手腳冰冷問題,其實是錯誤的做法。泡熱水時,身體組織需氧量會增加,而患有足部病變糖尿病者,或是有周邊血管阻塞疾病者,原本血流已遭阻斷,一旦需氧量大增,卻無法供應足夠的氧氣,反而會導致缺氧壞死,因此,不僅不能泡湯,連用熱水泡腳也不適合。另外,年紀太大、有骨質疏鬆狀況等,在濕滑浴場中易有跌倒風險的人,宜儘量避免泡湯。

蔡忠文 醫師表示,想要促進血液循環,快走搭配間歇性衝刺的短跑,是最安全的方式,而不適合跑步者,走路甚至逛街,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聰明泡湯Tips蔡忠文 醫師建議,掌握聰明泡湯小撇步,就能安心享受泡湯的樂趣。1. 泡湯宜慢慢加溫,水溫不可過高,約 38℃ 至 40℃ 左右, 41℃、
  42℃溫度即已略高。老人家泡湯的風險較大,溫度過高也較容易
  昏迷。
2. 泡湯的時間不宜過久,幾分鐘就好,以免泡得太久,影響身體散
  熱,容易中暑。
3. 起身時動作宜慢,勿突然站立起來,可將雙腳抬起,先在浴池邊
  躺一下或坐一下,再慢慢起身。
4. 泡完湯起身後若覺頭暈,可以立即坐回溫水中,藉水壓幫助血液
  回流,或在池邊平躺休息,將雙腳抬高。救命常識:泡湯昏倒怎麼辦? 泡湯不小心昏倒時,先讓昏倒的人平躺在地上,並且儘可能將他的雙腳抬高,使血液能迅速回流至頭部;當昏倒者甦醒之後,儘速讓他喝水,以補充泡湯時出汗所流失的水分。

5. 泡湯不宜嘗試忽冷忽熱,一下跳進熱湯,然後又馬上跳入冷泉中;身體的調節機能有一定限制,在急遽
  環境變化下,會導致身體調節能力變困難或甚至完全喪失,引發心肌梗塞的機率會因而增加。
6. 有心血管疾病 (含中風) 的患者或年紀越老的人都不宜泡湯,更不宜久泡,本來就變差的身體調節能力,
  會受到更大破壞;泡湯的水位越高,影響越大,建議可泡膝蓋以下,或單純泡腳,影響性會較低。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94fu6&aid=4906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