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北故宮中華十大國寶
2009/10/04 03:27:19瀏覽1937|回應0|推薦3

圖:台北故宮隆重推出的文物特展,吸引文化界知名人士前來觀展.

       哪些才是台灣的「中華十大國寶」呢?學者和民眾給出了不同的答案。學者評出的國寶分別是《散氏盤》、《汝窯天青無紋橢圓水仙壺》、《鍍金鑲珊瑚松石壇城》、《藏文大藏經》、《帝監國說》、《快雪時晴帖》、《國子監刊本(爾雅)》、《萬壑松風圖》、《早春圖》、《溪山行旅圖》。

1.《散氏盤》「這是台北故宮的鎮館之寶散氏盤,之所以珍貴,說白了就在於它的字多。散氏盤,共三百五十七字,記載的是西周晚期的土地契約。如今,這個國之重器成為我們得以研究商周時期歷史的寶貴鑰匙。秦始皇曾派千人水下尋九鼎,為了他的江山尋寶;1810年,阿毓寶在大雪中為嘉慶皇帝50歲生日送上壽禮散氏盤,由此當上兩江總督,為前程獻寶。散氏盤造形與紋飾均呈現西周晚期青銅器簡約的風格,文字線條宛轉靈動,是研究西周金文重要的材料。」

2.《汝窯天青無紋橢圓水仙壺》

汝窯為北宋徽宗朝的官窯,以天青釉色著稱於世。天青釉又名雨過天青,是一種幽淡雋永的高溫蘭色釉,我國古代陶書描寫的青如天,明如鏡,正是這種釉色特點的形容。宋汝窯天青,是一種淡淡的天青色,色調較穩定,多數釉面無光澤。此盆高6.7釐米,深3.5釐米,長23釐米,寬16.4釐米,是精品中的精品。汝窯傳世作品不多,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約20件。

3.《鍍金鑲珊瑚松石壇城》

壇城(Mandala)是藏傳佛教用以象徵宇宙結構的法器。這件壇城是達賴喇嘛五世于清朝順治九年(1652)送給順治皇帝的禮物,高14.8釐米,直徑32.4釐米,通體鍍金,並以綠松石鑲嵌,極為珍貴,由此可見清朝與西藏在政治宗教上的密切聯繫。

4.《藏文大藏經》

《藏文佛經的裝幀形式不同於漢族人習慣用的佛教經本,而是以經葉、經版和經衣組成。這种經本形式源自印度,為西藏佛教沿用,稱為「梵夾裝」。此為清朝的收藏,泥金寫本藏文甘珠爾經的經葉,正反兩面均以金泥正楷書寫,每函300~500葉不等,經葉依次序疊放後,邊緣即呈現金泥彩繪的法螺、法輪、寶傘、白蓋、蓮花、寶瓶、金魚、吉祥結等8種圖案。

5.《帝監國說》

這是張居正為當時年僅10歲的明神宗(萬曆皇帝)所編的教科書,每段故事先錄一段簡短的史傳記載,再翻譯成當時通行的白話文,于文末提醒為政之方,通俗易懂。「台北故宮」所藏《帝鑒圖說》共兩冊,是清代內府的圖繪寫本,色彩鮮艷,製作精美。依製作人員的年代判斷,應該完成于咸豐十一年(1861)之後。

6.《快雪時晴帖》

「這張簡潔的信經歷了1000多年的時光,紙頁早已泛黃。雪仍然在下,仿佛下在書帖上。據說每逢入冬初雪時候,乾隆皇帝一定要取出來看一看,並在裱框的四週寫字賦詩蓋章。有一天,他心情特別舒暢,在帖的中央。寫了一個大大的「神」字。1924年11月5日下午,溥儀出宮,桌子上還有沒吃完的半個蘋果。路過神武門,軍警和辦事人員竟在包裹中搜出《快雪時晴》。

當時已經下班,各庫門緊鎖,而這三希堂第一號寶貝《快雪時晴帖》名聲又太大。竟無處可放。有人立刻到市面上買了一個保險櫃,諾大的一個鐵櫃,空蕩蕩地擺進這張紙頁,放置在神武門的西值房。如今的神武門每天無數遊客出入,卻很少有人知道,三希堂第一號寶貝就在這個小屋孤零零地度過了一個有驚無險的夜晚。那之後,紫禁城改了名,叫故宮博物院。莊嚴進了書畫組。但除了《快雪時晴》,另外的兩稀卻因為早被謹妃偷出宮賣了當而一直流落民間。1933年,曾在大收藏家郭世五的家中看到一次。隨後……世道便越來越亂了。莊嚴最惦記的三件的書法都不在這批箱子里——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羲之之子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羲之外甥王珣的《伯遠帖》。這就是乾隆皇帝最珍愛的「三希」。」

7.《國子監刊本(爾雅)》

此刊本由南宋最高學府——國子監刊印,保存完整。國子監自五代開始刊刻經籍,但如今五代與北宋的刊本已不多見。這部南宋時代的《爾雅》是孤本,也是研究五代刻書規模的重要物證。值得一提的是,古書的字體與刊印形式也如藝術品一般有其風格演變的歷史。這部《爾雅》的字體端莊有力,版面寬大疏朗,又稱為宋刻大字本,是難得一見的精品。

8.《萬壑松風圖》

「宮廷畫家李唐畫了一幅《萬壑松風圖》,描繪的就是萬歲山建成後巨岩重崗,雲霧繚繞的景象。李唐喜歡用一種他自己發明的新筆法來畫岩石,被稱為「斧劈皴」,這使得這張畫更具陽剛氣質。岩石下有一曲流動的泉水,在畫面上流淌了幾個世紀,800多年的風塵讓白色的絹帛變成了古銅色。松樹幹部的赭石顏色和松針的綠色都暗淡了。畫面的落款隱密地寫在主峰左側的一劍遠峰之中。」

9.《早春圖》

「這是一幅北宋傑出的風景巨作。作者郭熙是宋神宗時期的宮廷畫師。郭熙認為山水是有生命的。在這張畫里,他並沒有像前輩范寬那樣將山畫的雄渾大氣,而是讓整個畫面充滿輕鬆的戲劇式風格。

據宋代鄧椿《畫繼》記載,宋神宗對郭熙的畫十分喜愛,甚至專門騰出一座宮殿用以懸挂他的作品。從畫中作者的簽名可以看出,畫家完成這幅畫的時間是1072年,這正是畫家在宋神宗身邊享受皇恩的幸福時光。

然而,這樣的好日子並沒能持續多久。神宗死後,舊黨勢力被繼任的哲宗皇帝重新啟用,以郭熙為代表的新派山水畫也隨即遭受劫運。一次,鄧椿的父親進入宮中,發現擦桌案的抹布竟然是被撤換下來的郭熙作品。隨小心地向朝廷請求得到這批退下來的畫,沒想到,第二天便得到了恩準。或許,當年將要被改做抹布的那一批畫中就有這幅《早春圖》。

有趣的是,這幅畫上還有當時大文豪蘇軾的一首題詩:

玉堂晝掩春日閒,中有郭熙畫春山。

鳴鳩乳燕初睡起,白波青嶂非人間。

此時的蘇軾還正值意氣風發之時,他肯定不會想到,自己的一生的命運即將這張變得和這張畫作一樣畫坎坷。」

10.《溪山行旅圖》這是一幅高2米6.3,寬1米3.3的巨大挂軸。是一千年前北宋畫家范寬的代表作品。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矗立在畫幅正中央的一座高大的山峰,密如雨點的墨痕將飽經風霜的岩石刻畫得十分生動。細線般的瀑布在高山深壑間飛瀉而下,隱沒在雲煙縹緲的深淵中。一隊商旅行進在摩天巨岩與深邃林莽間。這幅畫構圖並不複雜,卻將山峰高不可攀的氣勢烘托得極其生動自然。

當年徐悲鴻在北京故宮看到了這幅畫,不禁讚嘆道:「大氣磅薄,沉雄高古,誠辟易萬人之作。」

畫的題跋是一代文人領袖明朝董其昌的親筆。幾百年間,這一直是人們確認這幅畫的主要依據。

以下是民眾心目中的「台灣的中華十大國寶」。它和學者心目中的國寶僅有一件相同。

它們分別是:《翠玉白菜》、《龍形佩》、《大雁玉帶飾》、《掐絲琺瑯天雞尊》、《清高宗夏朝冠》、《乾隆香山九老》、《漢六朝玉角形杯》、《清明上河圖》、《多寶格》、《快雪時晴帖》。《大雁玉帶飾》

1.《翠玉白菜》

「翡翠白菜,是台灣人最為熟知的台北故宮藏品。因其長年出現在中學歷史課本上,幾乎成為台北故宮的代名詞。只要提到台北故宮就會想起翡翠白菜。

據說,翡翠白菜是清朝光緒皇帝瑾妃的嫁粧。翡翠白菜象徵新娘清清白白,而白菜上的小蟲則象徵多子多富。翡翠白菜隨瑾妃一同入宮。應該很受喜愛。一直擺放在瑾妃居住的永和宮內。」

2.《龍形佩》

中華民族早在周代以前就有佩玉的習俗,這組以青綠玉雕成的龍形佩產自戰國時代,長20.5釐米,寬7.8釐米,厚0.75釐米。像這樣尺寸如此之大而又保存完好的佩玉實屬罕見。

青綠玉,局部灰黑斑;器表多薄沁一層灰白斑。雕作一對盤旋繞轉,氣勢矯健的大龍。龍體上滿雕谷紋,谷粒多排列成行,卷勾上常雕有毛束紋。為典型的戰國風格。考古出土以及流散或傳世的,成對戰國玉龍形佩為數甚豐,但鮮有尺寸如此長大,而品相端莊,雕工精緻的佳品。這應為當時最高級的貴族,始能擁有的,象徵身份的玉佩。

3.《大雁玉帶飾》

長11釐米,寬6.4釐米,正面以多層次鏤空技法,呈現大雁穿梭于河塘葦叢間的景況,塑造出線條層疊的豐富空間。背面則由銅制帶扣,供穿係革帶之用。這件作品既有元朝帶飾的橢圓造型,又只呈現大雁而無獵鷹,可能創作于元明風格交替的時期。

4.《掐絲琺瑯天雞尊》

為18世紀後期文物,銅胎,倣古銅器天雞尊形制,高25.8釐米,寬9.0釐米,最長處21.0釐米,重約3535克。銅胎,倣古銅器天雞尊形制,鳳首與背部「T」形脊鍍金,餘施淺綠及藍地滿飾各式羽紋,腹飾獸面紋,喇叭式口飾纏枝花及拐子龍等變飾,雙足蹲在車軸上,以內卷的尾羽和鏤制的車輪為座,器形莊重,釉色鮮明麗,是上好的陳設器。根據粉紅、紫紅等釉色,應屬十八世紀後期的文物。

5.《清高宗夏朝冠》

這是乾隆皇帝的夏朝冠,又稱為涼帽。冠高14釐米,直徑28釐米,冠頂高12.4厘米。帽體以一種出產于東北的「玉草」編織而成,涼爽舒適。夏朝冠帽頂需繫上「冠頂」、正面飾上「金佛」、並於背面綴上「舍林」,現以故宮院藏的冠頂、金佛、舍林等配飾搭配,大致還原為當年的樣貌。這些帽飾均嵌有東北出產的名貴珍珠「東珠」。在清朝的制度中,只有皇帝王才能享有在「冠頂」與「金佛」上嵌入十五顆東珠的特權。

6.《乾隆香山九老》

這件清朝木雕是廣東宮廷匠人楊維佔所作,高18釐米,寬9釐米。這件比一本書還小的沉香木上雕刻出9位老人在危岩壁洞邊的活動,形象傳神,岩壁間還刻有乾隆皇帝的詩句和印章。其中一人於壁題字,兩人旁觀,後方四人繞幾相談,再往外又有兩名立者倚石而望,角落有童子烹茶。根據題識可知是香山九老的題材,即唐代詩人白居易與八位老友聚會吟詩的情景。

7.《漢六朝玉角形杯》

玉杯的質地為青白色的閃玉,雜有褐色斑。杯身似獸角,而橫斷面則呈圓角的長方形。器的正面飾一龍紋,從左上方起首,軀體呈s形向下延伸至器底,接著尾部大幅度扭轉到器的背面後再向上攀升,約在杯身的三分之二處回向,繼而沿杯外側的弧度徐緩下降,于杯的右下方盤卷成一圓後終結。

首、身、尾採取不同的表現方式,首、尾為高浮雕,身則為淺浮雕。器的背面淺浮雕一鳳鳥,身軀亦呈S形。超過比例的長尾一直延續至杯底與龍尾相接,而頂部的鳳冠也出乎意料的高聳華麗。紋飾的處理虛實相間,佈局四方呼應,具有律動感,且十分平衡和諧。

8.《多寶格》

「這是清宮內專門收藏各式珍玩的百寶箱,常被稱為「皇帝的玩具箱」。多寶格的獨特之處在於一個「巧」字,它將格內做出橫豎不等、高低不齊、錯落參差的一個個空間。人們可以根據每格的面積大小和高度,擺放大小不同的陳設珍玩。」

9.《清明上河圖》

此為清院本(北宋張擇端原作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設色絹本,長1152.8釐米,寬35.6釐米。「清明上河圖」歷代有很多畫家相繼模倣,清院本便是其中最著名的倣本,雍正皇帝下詔繪製,乾隆年間完成。此版本廣採各家所長,並增添了很多明清時代的特殊風格,如踏青、戲劇、猴戲、特技和擂台等。

10.《快雪時晴帖》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3999423&aid=3375192
 引用者清單(1)  
2014/10/03 19:40 【udn】 這有其他產品!黑釉 日式 人用 橢圓比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