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你的用心發表我提出幾點看法
或許行業作多了想法跟你們比較不一樣
1.當前國內需要的是經濟活水,而發行消費卷3600,佔台灣所得不少喔將近10/1跟日本的4000只佔所得不到20/1而且發放的人口是全體,所以可以造成的影響我相信可以讓很多國家借鏡。而且是立竿見影。因為成立公司到運作產品流通。最快也要2年以上。
2.你評論很對科技業我之前也罵過,你可以到我網站瀏覽你的觀點我認同,可是又怎樣台灣有幾家有氣魄的產業可以單擔大型產業,大同你有聽過吧?他的臭名實在有夠臭,我現在我的家電沒有一樣是大同的就算送我我也不要。
3.關於要生產什麼傳統產業,我認為是由市場機制決定,台灣過去的出口經驗你懂嗎?我做過空運4年,花過很多心力研究歷史。台灣曾經是雨傘大王橡膠大王水果大王很多產業台灣都拿過第一名,為什麼轉移了原因在產品沒有有效定位跟產品升級。所以很多產業外移那是逼不得已。大陸現在已經是世界工廠。所有全世界的物資都投入中國。我們沒有理由不用大陸貨。進而去發展沒有競爭力的產業。我們是要思考怎樣讓產業跟的上世界潮流的競爭。這樣產業生存下來才有意義。不然這次政府給1000億創造出10萬間中小型企業。所造成的問題不是再花個1000億就能解決。美國次級房貸就是一個例子不是錢多就不會倒。
4.台灣的確在世界上有他的一席之位,台灣過去都是做代工產業。所以在品牌上都沒有做過宣傳,這幾年已經很多外國公司在幫台灣產業作轉型。也讓台灣出口變成一種品質的象徵。
5.其實台灣能做的還很多關於法律(破產法)產業(旅遊業)教育(雙語教學)...台灣有很多產業都是停滯在這些問題沒有解決。所以競爭力沒有辦法在往上拉高一個層次。旅遊過香港韓國新加坡泰國,不是我到的國家多而是我從中有了很大的體會。為什麼人家會比我進步。台灣從來沒有去想這個問題。無非就是在教育文化法律媒體上出了很大的問題。所以很多都四不像。
6.馬先生要馬上好我覺得也不可能,可是你認為當前有哪一個人可以做的比他好。我想也沒有。其實我能感覺馬先生是很用心在做每一件事情。只是這些事情可能要20-30年後再來評論他可能比較客觀。
最後其實每天過的快樂,台灣還是一個很適合人居住的地方,我們都會見證他的成長,還有更美好的未來。因為我相信馬先生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