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转帖]台湾不可承受之重,不可逆的台湾未来……
2016/06/05 19:35:23瀏覽63|回應0|推薦0

    [转帖]台湾不可承受之重,不可逆的台湾未来

       傻湾小强 于 2016-3-13 9:45:25 发布在 凯迪社区 猫眼看人

 

    现在的台湾人都想独立。“太阳花”运动后,即便是最期待和平统一的大陆人,也都认清了台湾人的这一想法。尽管以中国大陆的国力和战略态势来看,台湾人的“独立”梦显得不切实际甚至可笑至极。但不得不承认,“台独”意识的泛滥,对两岸统一,乃至中国的大国崛起造成了巨大阻碍。

    当然,时至今日,台湾自身已没有了抵抗大陆的本钱。但是,在台湾人反对统一的背景下,如何在收复台湾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证中国的利益,则是中国政府应该把握权衡的。

    1,台湾的地缘价值;

    从地缘角度上看,位于西太平洋的阿留申、千叶、日本、琉球、台湾、菲律宾以及印度尼西亚等群岛,共同构成一条相对完整的带状岛链,对东亚大陆形成海上环绕之势。当其为东亚大陆所控制时,是拱卫大陆的海上长城;但一旦被其他强大地缘势力所掌握,则成为其围堵、压制东亚大陆地缘势力的海上围墙。

    长期以来,第一岛链被美国用来作为围堵中国、俄罗斯的战略锁链。随着中国国力的快速增长,形势随之发生变化。

    鉴于东亚大陆具有不逊于北美的地缘实力,一旦其底蕴被激活,势必对西太平洋的格局产生颠覆性影响。无论是出于维护自身安全的需要,还是扩展地缘影响力的考虑,处于北美板块最外围,东亚板块内线的第一岛链,都成为中国必须从美国手中夺取的目标。

    在第一岛链的“封锁链条”中,台湾是最重要的基点之一。它位于第一岛链的中间,具有极特殊的战略地位,掌握了台湾岛就能有效地遏止东海与南海的咽喉战略通道。也把握住了进入“第二岛链”内海域的有利航道及走向远洋的便捷之路。

    同时,在第一岛链中,台湾又是与中国地缘关系最为密切的岛屿。台湾本身就位于东亚大陆架上,本岛距离大陆最近不过140公里,最远亦不过200公里。一旦台湾回归中国,第一岛链将被从中间撕裂,继而彻底瓦解。

    正因为台湾具有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所以任何一个东亚大陆的拥有者,都必须将台湾收入囊中。

    2,复台的技术性可能。

    法理上,得益于中国政府几十年如一的强势立场,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已承认台湾为中国的组成部分。这种国际承认,使中国收复台湾在法理上不存在任何障碍。

    军力上,而随着中国军力的增长,收复台湾也不存在任何技术性难题。形势发展至今,两岸之间的军力对比已经悬殊到了不值得再多费口舌的地步。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是:即便是最基本的远程武器——火箭炮,大陆的卫士2D远程火箭炮,有效射程都已高达400余公里,完全可以覆盖台湾全岛。这意味着,一旦两岸开战,台湾作为一个孤岛,将被大陆彻底封锁。台湾莫说反抗,甚至连上层人士想乘飞机逃亡都不可能,只能沦为瓮中之鳖,坐等被俘。

    当然,即便是最狂热的台独分子,也不会真傻到相信仅凭一己之力,就可以顶住大陆的军事进攻。他们唯一的寄望,无非是美系势力的援救而已。

    当然,在短期内,即便中国国力继续增长,也不大可能全面超过美国,更不用说再加上日、澳、加等其他潜在“盟友”。所以,至少从理论上来说,台湾的“底气”还是有一定依据的。

    只不过,一旦大陆决定武装攻台,这些所谓的台湾盟友是否真会挺身相助?他们又会为台湾的独立拿出多少家底?这或许是决定这场海峡战争结果的最大变数。

    就中国而言 ,台海战争一旦打响,对国家、以及政权意味着什么,恐怕所有人心里都一清二楚。

    这就决定了,一旦战争打响,大陆会不惜一切代价,确保取得军事上的胜利。换句话说,由于此战直接决定国运兴衰和政权续亡,所以中国政府的投入是没有上限的。即便战事受阻,中国政府也不可能拱手认输,而只会不断加码,直到押上中国的全部身家。

    中国的强硬,将台海战争引入到了一种近乎于“死斗”的模式。任何愿对台湾提供军事援助的国家,都将不得不陷入一种困境:即它无法做到见好就收,而必须消灭中国的几乎全部军事打击力量和战争潜能,使战争不可避免的扩大化成为一场具核性质的毁灭性的世界大战。而这是各国所不可承受之重。以美为首的各国会为一小小台湾和中国核大战?甚至冒自我毁灭的风险?这甚可疑!

    以中国现在的军力,其远程打击能力基本上已经将第一岛链全程覆盖更延申到第二岛链的关岛(东风26)。这也就是说,一旦美国参战,其在东亚的全部军事基地将直面中国打击。

    当然,美军也有强大的攻击能力,但由于中国拥有庞大的东亚大陆作为战略纵深,而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力量只能以少数的基地为依托,所以这种初级阶段的对抗几乎没有悬念,第一岛链以至第二岛链美军被全歼或重创几乎是铁板钉钉。

    而来自本土的支援也难以破局。尽管美军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航母舰队。但中国火箭军近年来大力推行远程遏止战略,已可以做到仅仅通过岸基导弹,就足以对第二岛链以西的任何目标进行大规模打击。这使得美国在基本摧毁中国导弹力量前,根本不可能将军事力量越过第二岛链,更不用说消灭以东亚大陆沿海为根据地的中国海空军。

    且从后勤上看,如战,日本,台湾,菲律宾都已是前线将不是安全的后勤补给地;

    美等各国联军如参战,兵少不够用,兵多,其后勤补给压力极大,难道联军的后勤要靠远在数千里外的美本土或澳洲吗?

    当然,以美国的实力,辅以一众盟友的支援,如果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投入,击退中国也并非无法做到。只是鉴于中国世界第二的综合国力,和全球最大的工业规模,这一过程必将十分漫长,再加上中国是核强国这因素,美国及其盟国必遭重创,日本等国甚至会被彻底毁灭。。而且,即便中国最后被彻底打垮,美国也会如一战后的英国一样,因此战元气大伤。其结果,不仅是其全球霸主地位无法维持,本身也有被俄、欧等其他势力压过的风险。

    对中国而言,台湾是其大国崛起的关键所在,并被赋予了重大的历史和民族意义;

    对美国来说,台湾、乃至第一岛链,都不过是其全球霸权的一个组成部分,虽则重要,但即便失去,也不会致命。台湾在中美战略中的重要性不同,决定了美国不可能像中国那样,在台湾岛上投入自己的全部实力;而台湾与大陆紧密的地缘关系,以及中美的国力对比又决定了,美国若不投入全部实力,则无法达到保台的目的。

    投入少了没用,投入多了又得不偿失。基于这种无法调和的内在矛盾,基本可以判定,一旦台海战争爆发,美国不可能直接出兵保台。而在美军不出的情况下,包括日本在内的其他任何国家都远非中国对手,更不可能出头找打。基于这种博弈格局,台湾回归在技术上不仅不存在任何问题,甚至是相当容易的。

    既然台湾如此重要,中国又已具备了收复台湾的能力,那么为什么北京仍迟迟不动手,而继续任由台湾割据下去呢?

    3,中国不急于收台的考量;

    在中国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国的情况下,收复台湾已不存在技术性阻碍。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收复台湾的战略时机已经成熟。

    在当前形势下,一旦强取台湾,必会引发美系势力的全线封锁,进而导致新冷战的发生。

    就本身而言,当下中国国力虽已大幅增长,但距离天花板尚有距离,远没有达到像美日欧等发达国家那般,国内经济潜力已经充分开发,必须通过扩张对外的影响力,从外部攫取大量利益,才能保证国力的继续增长。(这方面,一个比较形象化的例子就是:美日欧通过自家货币的国际化,获得了印钞票换资源的资格。而一旦这种地位被打破,这些国家必然陷入严重危机)

    而在外部环境方面,中国在国力上虽已是世界老二,但崛起速度过于迅速,国际地位一时尚无法跟上步伐。当下,国际政治经济话语权中,中国仍处于弱势地位,与美系势力全不能比。一旦因为强行复台,导致新冷战的爆发,美系势力必将对中国全线封锁,并会利用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将这种封锁扩展到全球范围。届时,中国无法从外部获取足够支持,也丧失了国内工业体系发展所必须的技术、市场和原材料来源,进而将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最终对自身的战略崛起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同时,台湾处于第一岛链核心的位置,也决定了一旦其回归中国,必将导致东亚政治格局的重新洗牌。而今日之中国,国力虽已十分强大,但这种实力仍多体现为“内功”,地缘影响力仍远未充分发挥,对区域内国家的影响远逊于美国。这种局面就决定了,中国虽然有能力收复台湾,但却无力把控复台后的东亚格局。一旦强行复台,必然在东亚各国引发连锁反应。在中国无力掌控的情况下,各国政府为维护既得利益,必会倒向美国,进而拼凑起东亚版北约,形成中美新冷战格局,中国的周边形势将急剧恶化。

    所以,尽管台湾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但这一核心利益的取得,不应以损害中国整体利益为代价。在台湾维持割据而不独立的局面下,中国政府不可能因一时一地之得失,而放弃大国崛起的历史机遇。

    当然,台湾割据的局面不可能永久持续。一方面,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终有尽头。一旦工业化和现代化基本完成,中国也就没有了韬光养晦以积攒国力的必要;另一方面,随着人民币国际化、金砖国家银行、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一路一带以及泛亚高铁、亚欧高铁等战略的逐渐施行,中国的地缘影响力和国际政治经济话语权也会逐渐增强。当此二者当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中国也就有了抗衡美系势力的本钱。届时,即便美国欲兴新冷战,此消彼长之下,它也无法拉到足够多的支持;而中国在获得充足战略转圜空间之后,对此也可以从容应对。而在这种内外兼修皆成硕果的形势下,中国也有了把控东亚格局走向的能力。届时再行复台,不仅不会遭受严重内伤,反而可以以此为契,一举粉碎第一岛链,将美国挤出东亚,建立由自己主导的东亚新秩序。

    4,大陆台湾的盘算;

    不管台湾人心作何想,本身几不足道的实力,决定了在这场事关台湾命运的大国博弈中,台湾人的意愿几乎无足轻重。

    当然,台湾人也不是完全没有搅局的能力。如果台湾强行宣布独立,将同时打乱中美双方的战略布局,进而迫使二者提前摊牌。

    只不过,这绝对是损人更害己的伎俩。

    台湾一旦独立,大陆只能选择武统。至于美国,它本来就不可能出兵援台,台湾的严重犯规,更使华盛顿有了不出兵的理由——至少在国内民众和盟友那里,白宫完全可以交代的过去。

    只不过,基于台湾在第一岛链上的重要地位,美国必须发起对中国的封锁,而中国也只能强势应对。对峙局面一旦形成,对中美两国都是巨大的国力消耗。

    由于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方面均处弱势,中国无疑是更吃亏的一方。而这也会加重中国的怒火。

    完全可以想象,在中国现代化进程被生生打断后,台湾将面对大陆何等样的报复:

    首先,政治清洗不可避免。对峙局面形成后,大陆已经无需顾忌国际压力。无论是出于报复,还是彻底铲除台独的祸根,大陆必将毫不留情的开动专政机器,台独分子的下场可想而知。

    其次,台湾人的全部财富积累将会一扫而空。作为打断中国崛起的罪魁祸首,台湾人必须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同时,严重失血的大陆,也必须找到血源补充自身。

    而国际形势的变化,也迫使大陆必须对台湾下狠手。

    在被全面封锁后,中国国力将严重受损。在这种情况下,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无法像过去那样,借助经济这种和平手段拓展地缘影响力。周边局势有可能急剧恶化。

    既然利诱已不可行,中国若想稳定周边局势,那剩下的方法,就只能是威逼了。

    毁灭台湾,通过这种残酷的手法,使周边小国感受到强烈的威慑。如果他们不想落得台湾这般下场,那至少就不敢跟美国跟的太紧,进而有可能成像当年冷战时的奥地利一样保持中立,至不济也能像西德那样有所保留。中国的周边局势也不至于败坏到不可收拾——而这一切,都将由台湾人买单。

    当然,由于后果太过严重,所以无论台独思潮多么泛滥成灾,这种局面也不可能发生——体现在现实层面中,最正常的局面则是台湾想独、美国不准;台湾怕美国撒手不管,故不敢强行独立。当年陈水扁一句“不能独立就是不能独立”,正是台湾害怕独自承担后果的真实写照。

    想独又不敢独,台湾的选择就只剩下“拖”字一途了。只是在大陆国力快速增长、战略布局逐步推开的大形势下,带有浓厚消极抵抗主义色彩的“拖”,虽能为台湾延续二三十年的“国祚”,但代价却是谈判筹码的流失。很难想象,等大陆万事俱备,开始破局后,台湾还有什么资格为自己争取像香港、澳门那样的特权待遇(香港特权待遇的负面影响,已经在“占中运动”中充分体现。有这个前车之鉴,而台湾又筹码丧尽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将来很可能会执行两岸一制的政策,以加快台湾与大陆的融合)。

    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导致了台湾与大陆的隔阂;台湾曾经的经济发展,更培育了台湾人面对大陆的优越感。只是,时至今日,台湾经济低迷,沦为大陆附庸,政治体制颓势尽显,乱象纷生;只能靠群氓主义式的喧闹,来掩盖内心的恐惧,维持幻想中的虚荣。面对这样一种类似于南宋末年的社会形态,恐怕二蒋再世,也只能徒唤奈何。

    当然,解救的方法也是有的,禅语一句: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只是,台湾人显然是不会听。

    台湾的盘算;

    所以台湾人走了第三条路:思想舆论反攻;

    台湾人当然晓得靠武力反攻已不可能,且意识到留给自已的时间已不多啦,但从前苏自已内部瓦解的现象中得到鼓舞,认为只要加速大陆的苏联化就可能不用一兵就可将大陆内部瓦解。

    所以台湾开动力量发起舆论思想宣传攻势,图谋通过影响甚至操控大陆的民意舆论,借大陆民众之手颠覆大陆政权(也既实现民主化,借大陆民众之手赶之下台,李登灰就曾说大陆民主之日就是台湾独立之时)。只要颠覆成功,无论是独立还是复国(民国复辟)还不是任由台湾人任选?

    但他们显然低估了大陆这些他们口中很傻很劣等的“之那猪”民众的智商,面对内外蓝右日复一日的宣传鼓动,除少部分亲美日台的陆蓝民运配合外,多数大陆民众均对此冷眼旁观。以至有蓝军发出哀叹:现在真是超稳定啊,你看无论出甚么事,周围平静得就象从没有发生甚么事一样?

    可见,面对政治上很成熟,智商很高的大陆民众,台湾的舆论战反攻似乎不灵啊。

    5,“独立”思潮

    自打《马关条约》签订以来,除了抗战胜利后的短短数年,台湾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一直与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先后被日本和国民党及美国统治,使两岸彼此对抗的政治实体,立场迥异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以及台海海峡的天然阻隔作用,为台湾的独立思潮的滋生提供了天然的生存土壤。而西式民主成为国际主流政治制度、并掌握充分话语权的现实,也在政治层面进一步加深了台湾抗拒统一的决心。

    经济因素更加剧了独立思潮的泛滥。在几乎整个20世纪中,由于大陆现代化转型过程不断被内外因素打断,导致两岸经济发展水平长期处于悬殊状态。率先迈入发达经济体的台湾,难免对大陆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更耻于与穷的叮当响的大陆人为伍。

    而到21世纪,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大陆经济快速发展,已跃升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大陆的这种进步,在经济层面对台湾造成双重影响:首先,大陆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两岸经济差距的不断缩小,导致台湾人的优越感大幅缩水;而大陆工业经济启动后的规模效应,更是对台湾产生巨大的吸附作用,导致台湾在经济上逐渐去实体化,沦为大陆附庸——台湾对大陆的巨额贸易顺差,已成为维持其经济、社会运转的基本条件,一旦失去,台湾将在一夜之间崩溃。

    由瞧不起大陆,到需仰赖大陆过活。短短十余年间,台湾人经历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基于这种转变,再加上政治上的长期敌视,导致台湾人对大陆的恨意和恐惧感持续增加。最终形成台独思潮的社会心理基础。

    资本与政治的双重投机

    台湾引入西式民主已有二十多年。这种以选票为中心的政治制度,在极大的增加每个公民的个体政治权利的同时,也导致了台湾整体政治水平的大幅下降。

    这是民主政治与生俱来的弱点。政治毕竟是一项极其复杂而专业的学问和技能。虽然集权制度下,存在政治被主政者个人利益左右的问题,但民主制度下,也同样存在政治被庸众绑架的弊端。

    毕竟普通人的政治能力是有限的,而且作为选民而非政治人物,普通人的政治诉求,通常仅仅只基于自身的愿景,至于有没有能力将其变现,则往往不在其考虑范围内。

    具体到台湾,当它面对中国大陆这样一个所谓“对手”时,普通民众限于自身知识水平和视野,很难对“两岸关系”这种与日常生活并无直接关联、却与台湾前途命运息息相关的重大事项有深入了解和理性分析。但民主政治的存在,又给了他们决定台湾重大政策走向的权力——至少表面上如此。

    在这种情况下,民众情绪不可避免的成为左右台湾政治的重要砝码。而体现在两岸关系上,期望独立、反对统一这一民众普遍情绪,便借此发酵,由一股社会思潮进而走上台面,成为台湾的主流政治倾向。

    当然,这种说法,看上去有些高估民众意识的作用。因为但凡对政治稍有了解便知,民意向来都是可以操纵的。无论是集权政治还是民主政治,只要未到乱世,社会秩序未被彻底破坏,掌握政治权力和资本权力的精英阶层,都可以通过控制舆论的手段,使民意向有利于自身的方向转化。

    具体到台湾而言,就算从感情上倾向台独,但精英阶层不可能不明白:在无力抵抗大陆的情况下,“台独”思潮会从根本上威胁到台湾的生存。因此,作为台湾的实际掌控者和最大利益拥有者,精英阶层从理智出发,不应该放任台独思潮的泛滥——但事实却截然相反。

    首先是资本权力。在民主制度框架下,资本权力对社会资源的控制力在政治权力之上(这也就是所谓的”金钱决定政治)。对资本权力而言,一旦大陆武统,台湾资本将被大陆消灭和接管(至少也是严重削弱)。因此,对挑战大陆底线的台独,资本权力当然是决不允许的。

    只不过,资本权力禁止的是台湾独立成为现实,而若“台独”仅作为一种思潮和主张存在,情况就不一样了:一方面,台独的政治立场和两岸分裂的现状,可以紧密其与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联系,进而保证台湾资本在国际主流社会的利益;另一方面,在中国大陆强势崛起,台湾资本必须依靠大陆来生存和发展的背景下,台独分裂主张的存在,会提高台湾资本在大陆开展商业行为时的叫价筹码。出于笼络,大陆政府有必要赋予台湾资本更多特殊待遇,在让其得利的同时进行经济捆绑,以换取其阻止“台独”的真实发生。

    一手拴住大陆政府,一手把控台湾民意。台湾资本权力大可以利用这种中间人的特殊身份,攫取最大利益。

    当然,偶尔也会出现玩砸了的情况,比如台湾的反服贸运动,就对台湾资本权力造成巨大伤害。但总体而言,台湾资本的这种两头通吃,是颇为成功的。

    其次政治权力。在全民选举制度的框架下,来自民众的选票是政治权力的唯一合法来源。在这种情况下,政党和政治人物不可避免的被选票所绑架。在台独已成为岛内主流民意的前提下,哪怕政治精英明知这种民意盲目、短视的、有损台湾利益,为了获取选票,也必须竭尽所能的迎合。

    当然,与资本精英一样,政治精英也不可能不知道台独的后果。但他们也同样清楚,只要不真正实现台独,仅仅是口头强硬,或者意识形态上的去中国化,便不会触动大陆的底线。而此举不仅迎合岛内大众,也配合了资本权力的两头通吃,同时,本身也是对政治权力的巩固(在“光复大陆”成为泡影的现实环境下,独立意识和分裂格局,是台湾政治权力的保障;一旦统一,台湾政治权力不可避免的将融入到中国这个整体当中。在由北京主导的统一进程中,台湾政治权力不可能分到满意的份额)。有了这个计较,政治权力对台独思潮的倾力鼓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当然,台湾人怎么想,那是台湾人自己的事。实力决定了,两岸关系的走向,主动权操纵于大陆手中。大陆当然不会允许台独,但也不会容忍现状的长期存在,总有一天,大陆将收复台湾。那么,大陆在什么情况下实质性启动复台战略?台湾内部又会有什么反应?台湾的结局会使什么样?我们下节解读。

    6,台湾的最终下场

    大陆并台战略和台湾的统一方式

    对于台湾民众和掌权阶层的心态,大陆自然洞若观火。台湾各界虽抗拒统一,但也出于对武统的畏惧不敢独立;而从大陆角度出发,在现代化进程基本完成前,暂时也无意引爆台湾这个火药桶。于是,“拖”便成为两岸在各自“统独”强硬表述背后,心照不宣的默契。

    当然,“拖”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颓势已显的台湾而言,拖不过是有心无力之下的得过且过;而对正蓬勃发展的大陆来说,拖不过是为了更好解决问题的一种战略——毕竟时间是站在大陆这边的。

    当然,这段时间中国也不是什么都不做。至少,对台湾资本引入,不但不会停止,反而会愈加猛烈。这种做法,一方面有利于发展经济,壮大自身实力;另一方面,也对台湾的资本权力形成深度绑架。

    台湾资本权力并非不知大陆的居心。只是全球化的背景、台湾的外向型经济特征和资本的逐利本质,决定了台湾资本要想生存壮大,便只能一头闯入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工业制造基地和最大新兴市场。

    一旦以“做蛋糕”为手段的现代化进程结束,大陆的“韬光养晦”也就走到了尽头。届时,中国必须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通过从西方口中“抢蛋糕”的方式,满足自己的扩大的胃口——而那时的中国也具备了这样的实力。作为预设的破局之处,台湾自然逃无可逃。

    以中国的实力,复台当然没有任何悬念,也没必要在此处浪费笔墨。不过,关于大陆复台的方式,倒是值得一书。

    一直以来,关于统一方式的争论,无非是“文”、“武”两途。由于台湾人的不配合,“文统”似乎已不可能,那么“武统”是否就只能是唯一选项呢?

    倒也未必。

    尽管台湾并不想统一,但大陆的强大实力决定了了,其命运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旦大陆正式开动统一战车,台湾从上到下,都会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

    首先是资本权力。由于长期被大陆深度捆绑,台湾资本权力根本无力挣脱大陆的控制。

    在大陆大兵压境,逼迫其做选择题的情况下,台湾资本权力若敢抗拒统一,那其在大陆的资本必将不复存在;留于台湾本土的部分,也将在战争中摧毁,或在战后被清算没收。

    另一方面,资本无国界的特征,决定了台湾资本权力并非只能依附于台湾这个独立政治实体而存在。只要大陆给出足够的承诺,那么台湾资本权力可以通过与大陆政治权力的合作,继续获得生存壮大的空间,完全没有与岛共存亡的必要。

    因此,不管在感情上,台湾资本家心做何想,但从理智角度出发,他们必然会选择与大陆合作。

    其次是政治权力。与资本权力不同,政治权力本身就构建于政治实体之上,一旦政治实体灭亡,寄附于其上的政治权力也必将灰飞烟灭。因此,任何台湾政治权力的掌控者,都绝不会赞同统一。

    只不过,大陆强大的军事压力,使台湾在军事上没有任何胜算;而在反抗不可能成功的情况下,资本权力也必将背叛。在保存政治实体已不可能、政治权力丧失已成定局情况下,无论是政党还是政治人物,甚至台湾军方,他们能做的,就只剩下权衡利弊,为自己留条最好的退路了。

    而这种权衡并不困难。坚持抵抗,或许会让大陆多受些损失,但台湾的结局不会有任何改变。而主张抵抗的政治人物,却会因此成为战犯,受到大陆的清算;而若顺应大势,主动归顺,则必然会得到大陆的犒赏。在政协主席台和战犯管理所之间,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做出理智的选择。

    当然,政治权力这么做,是对台湾民意的背叛。不过,政客们之所以叫嚣台独,不过是因为可以讨好选民,进而攫取政治权力。可是统一之后,台湾政治权力的来源,已不再是台湾民众的选票,而是北京的任命书。在台独已不再是赚取政治权力的筹码,而成为毁灭自己的催命符的情况下,他们也会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

    所以,除非北京傻到对他们不加区别的赶尽杀绝,那么台湾政党和政客也没有必要为尊重民众的意愿、搭上自己的性命身家

    最后是台湾民众。民众的主流意愿当然是抗拒统一。只不过,北京的政治家可不是由台湾的选票选出来的,在中国整体利益面前,台湾的民意无关紧要。而面对大陆的武装力量,台湾民众的意愿更是不堪一击;甚至,由于资本和政治两大权力的投降,仅凭一盘散沙的民众,连稍微阻挡一下的能力都不具备。

    此时台湾民众能做的,就是像香港那样,为台湾多争取些特权了。

    不过就连这点要求都很难得到满足。在上世纪80年代,香港的拥有者英国余威犹在,中国则是一个经济刚刚起步的贫弱大国。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有能力为香港争取诸多特权,中国出于发展经济的考虑也愿意保留香港的特殊地位。这才有了香港特区的存在。

    但轮到台湾时就不同了。现在的中国,已是综合国力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大国;而将台湾作为东亚破局突破口的战略规划,更意味着中国主动出手复台之时,已具备了把控东亚乃至西太平洋局势的能力——至少也具备了压制美系势力的能力。这意味着台湾将无法获得任何外部实质支持。

    由于台湾拒绝在两岸实力差距相对较小时统一,这意味着他放弃了通过谈判为自己争取最大权益的历史机遇;随着两岸实力差距的越来越大,台湾的筹码也越来越小。等到大陆万事俱备,主动破局时,台湾已沦为砧板上的鱼肉,只能任人宰割。在这种情况下,大陆也就没有了赋予台湾 政治经济特权的必要。两岸一制,会成为统一后,大陆治理台湾的基本思路。

    对于这样的结果,台湾民众肯定是心有不甘的,出现抗争也是大概率事件。不过,大陆军队的强势入驻和台军的被收编遣散,使这种抗争不可能升级到战争的地步。而一般规模的散步、暴动,根本不足以触动北京,反而会使自己遭受损失,最后只能像香港的占 中一样草草收场。

    说到最后,台湾民众唯一能给大陆造成阻碍的,也就只有心理上的不归附而已。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难题。两岸同文同种的特点,决定了双方不存在任何先天性的人种、宗教、文化障碍;在两岸一制的框架下,用不了多少年就可以消除政治隔阂;至于经济的差距,即便是现在,台湾较大陆东南沿海都已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将来更是自不待言。所以,两岸融合不存在根本性阻碍。

    在这种情况下,大陆只需要再施展一些技术性手段:比如通过温和版的征诛之术,给予亲陆者良好前程,重用重利抚之,对抗据的台独,杀,关,驱逐留放多手并用,再用经济手段将融合确立为台湾主流意识;文化上,则确立语文、政治、中国历史等课程在教育和考试体系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国意识。如此坚持下去,短则十余年,多则不过二三十年,台湾民意融合自然水到渠成。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11507993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ulinzi&aid=6032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