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古林子:说 龟
2022/01/21 11:34:33瀏覽46|回應0|推薦0

古林子 

 

 

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动物之一,迄今已存在了两亿年,素有活化石之称。

龟还是长寿的动物。中外的动物学家一致认为,乌龟可活二、三百年。不过,世上更有千年龟的传说。

《史记 . 龟策列传》里,汉代著名的历史家司马迁就曾写道:“龟千岁乃游莲叶之上”。

《庄子 . 秋水》中,东周末期的大哲学家庄子,也曾对人谈到“楚有神龟,死(时)已三千岁矣”。

上列的两则古代旧闻,或许过于简单抽象,且年辰久远,无从稽考,难以令人信服。那么,下列的两则当代新闻,既详尽具体,又都是近年报道的,该能证实“千年龟”传说之不虚:

其一,19931210日下午,湖北浠水县兰溪镇中村农民袁新民,从水塘石崖缝里意外捕获一只重6.5千克的千年乌龟。龟背上有“大宋庐山东林寺永济和尚放生”的字样,龟脚似乳猪脚大,缚有四只金箍,嵌入皮肉达0.15厘米。

其二,1993年,湖南淑浦县均坪乡一位三十来岁的妇女,在溪边捉到一只奇特的金龟,重1620克。与普通乌龟不同,它腹部为白色,鳞边突出,花纹明显;背壳凹凸、黝黑,长24厘米,宽18厘米;头部呈黄色,颈直径4厘米,脚长9厘米。甲壳四边无论横数竖数都是八块,和八卦相似。

经专家鉴定,此龟名叫凹甲金龟,每一百年长成一道明显鳞纹,它现有12道鳞纹,已1200岁了。

  

龟不但是动物中当之无愧的寿星,而且,也非一般意义上的寿星。它能在很恶劣的条件下,延续其极坚韧的生命。

据《史记 . 龟策列传》记载:“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行二十余岁,老人死,移床,龟尚生不死。”

这一例轶闻,发生在二千多年前,事之离奇,本已让人大开眼界;不料,当代别有一例,更加惊世骇俗——

前些年,广东梅县重修城南观澜亭时,发现一只活龟,形状又大又扁,重3.5公斤,背面径宽30多厘米,留有明显的柱压印痕。查《嘉应州志》,该亭建于清乾隆11年(公元1746年),营造的当时,为求吉祥,特意在亭柱下垫一活龟。

此龟不吃不喝,在地下度过了240多年。它在封闭的低氧环境里,耐饥饿的本领,可谓独步天下,使气功家的辟谷食气相形见绌。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健康格言,想必大家皆耳熟能详。但龟创造的奇迹,却展示了活着的另一种状态:生命在于不动。(当然,所谓的“不动”,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别看龟其貌不扬,笨头笨脑,它以震撼人心的辉煌,将道家崇尚的“清静无为”的境界,推向了极致。也给今天的生命学家,留下了趣味无穷的研究课题。

司马迁从龟垫床脚二十年,人死龟不死的现象里,得出“龟能行气导引”的结论。

古代养生家惊羡于龟的长寿,以极大的兴趣对龟进行研究,经过长期探索后发现:龟没有肋间肌,常靠伸缩头足来调理脏腑,使肺一张一收而获得氧气。龟休息的样子也很特别,总要收拢四肢,缩回头颈;那一动不动的神态,宛如老僧入定,超然物外。

龟独特的摄生方式,启迪了人的智慧,悟出了龟长寿的奥秘——龟善纳气息,能通任脉;动则增进呼吸器官的运作,静则积蓄生命的活力;故龟悠然而长寿。

《抱朴子》系古代养生专著,有“知龟长寿,效其导引以增年”的叙述。

无庸置疑,模仿龟的呼吸特点,可以达到治病养生、延年益寿的目的。

龟确是人类十分难得的朋友,它不仅自身长寿,并以其生存习性,形象地教化人类养生长寿,更不惜牺牲血肉之躯,慷慨地帮助人类长寿。

祖国医学认为,龟全身皆宝:

龟甲可治骨结核、肺结核、淋巴结核,以及阴虚发热和肾虚的筋骨不健,腰脚软弱无力,小儿的囟门不合等症。

龟板胶补血止血。可治健忘失眠、胃出血、高血压、肝硬化,用于肾阴不足引起的心功能减退、崩漏,尤为合适。

龟肉治疗血热、脱肛或子宫下垂、慢性疟疾,有口皆碑。

龟头对脑震荡后遗症、头痛、头昏有效。

龟血大补虚损。

龟油乃哮喘、气管炎之克星。

龟胆清热解毒明目,何异于蛇胆。

龟掌润肺、健骨、补肾的功能亦佳。

龟卵、肝、肠、胃……甚至龟尿,均可入药。

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龟的血清,据说,它一旦进入人体的循环系统,就像行侠仗义的剑客四处游弋,遇到癌细胞即大开杀戒。

如上所述,龟为人类健康作出的贡献,已完全彻底到了浑身里里外外、通通派上了用场。

龟非但药用价值极高,食用价值也极棒。同样有滋阴潜阳、强筋健骨、益肾补血、养肝和胃的作用。我们聪明的祖先,很早就懂得以龟食补之妙。西汉中叶,司马迁在江南旅行时,亲眼见到当地人“常畜龟饮食之,以为能导引致气,有益于助衰养老。”

科学研究表明,龟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微量元素和多种酶,可调节人体分泌功能,增强全身免疫系统,提高抗病力,预防癌病变,是体弱者康复、保健的珍品。

龟肉不独营养丰富,且味道鲜美,柔润适口。食后轻身不饥。

龟肝、龟肠是档次挺高的稀有佳肴,因量太少,作为专项盘菜,还很难有机会尝到。

龟板甲清炖成汤,饮之,解热去毒,止渴生津;即令置身苦夏,亦如沐春风。平时若求清补,采用活龟当属最佳选择。

龟善于养生长寿,具有吉祥的象征意义;龟用于药疗食补,又有吉祥的实质意义。所以,龟在许多国家被视之为延寿增年的吉祥物,成为亲友间彼此祝福、互相馈赠的贵重礼品。

  

  

我国疆域辽阔,物产丰庶,现存龟类动物约21种,分布东西南北,绝大多数省区都有龟活动的踪迹。

我们有这么富足的龟资源,龟又有那么多的好处,而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利用却很不充分。

从前,买龟者多为放生积善,药用有限,食用鲜见。究其原因,跟国人的讳龟风俗有关。

陋习始于何时,虽然并不清楚,但,大致上可以看作是宋朝以后才有的事。

因为,唐朝尚有李龟年、陆龟蒙,以龟入名。李是中唐的音乐家,陆是晚唐的文学家,皆风雅之至的名人。雅人肯取龟字为名,足以证明,在时人眼里,龟的形象还是吉利的。

倘若论到唐以前的龟的地位,那是崇高到非仰视不可。

古人将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其中三灵,子虚乌有,唯龟一灵,是实实在在的动物。

龟既被奉为神灵之物,在古代自然就派上了异乎寻常的用途。那时盛行“龟卜”,上至帝王公卿,下至平头百姓;大到战争胜负,年成丰歉,小到生男育女,问病求药;都要用龟壳占卜——龟壳上留下的卜辞,就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龟的影响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仿佛人之生死,国之存亡,世间万事万物的吉凶祸福,全系于龟壳上,龟卜的预测权威几乎到了主宰一切的地步。

宋以后,龟尊崇的地位才一落千丈,形象也给糟践得一塌糊涂。龟成了骂人的替代物。再没人敢用龟命名了。何以造成这种状况,说来又颇为滑稽可笑,恐怕同民间的动物传说很有关联——

故老相传,龟因坚甲裹身,雌雄不能交尾;雌龟传种,须求蛇成全。蛇是雌龟的情郎。

雄龟心存妒恨,遇蛇与雌龟欢会,便在外围撒上一圈尿,此时此尿剧毒,对蛇有害。眼看蛇无法逃走,雌龟顾念露水情分,让蛇盘在甲背上,由自己驮出险境。

龟蛇相交的结果,繁殖出来的杂种,就变成蛇头蛇尾龟身的怪象。

这个传说的产生和传播,使龟渐成面目可憎的两栖动物。

从此,龟蒙受羞辱,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

凡妻子不贞,丈夫必被人数落为龟;吃软饭的男子,总有“龟公”的头衔;旧时,妓院里的男性帮手,也逃不脱“龟爪”的蔑称。至于“龟孙”、“龟儿子”、“缩头乌龟”之类的贬义词,更是市井男女在吵架骂街时,经常使用的武器。

其实,龟受了天大的冤枉。

龟传说中的情景,与历史的真实风马牛不相及。动物传说不同于科普知识,不是用生物学原理解释、说明物种起源和习性特征的,它只是人们以动物为载体,在艺术幻想基础上的产物。龟的传说,就是扣住龟的头尾形状同蛇相像,加上龟生性胆小、缩头缩尾的特点,引伸开去,想像出逗人发笑的故事。

很显然,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世界,任何物种能够延续下来,自有其合理的繁殖方式,决不可能让“非我族类”的物种越俎代庖。龟类也不例外——

每年的四、五月,晴天的傍晚,在有龟活动的塘埂湖边,只要仔细观察,便可见到发情的龟嬉戏追逐。有时雌龟后面跟定雄龟,有时雄龟绕着雌龟打转——这美妙的图景,很像人类的造爱在登堂入室前的调情。试探过之后,相互愿意了,雄龟才把握机会,扑到雌龟的背上,前肢紧抓雌龟的背甲两侧,后肢着地随同雌龟爬行。等雌龟停下不动,雄龟就伏背交尾。若在水中,雌雄双龟则面对面拥抱,上下翻滚,完成交配。

由此可知,雄龟不光有健康的情欲,也有能力将情欲完美地奉献给雌龟。

那又为何会有丑化龟的传说?

这是个谜一样不易回答的问题,正确的答案像谜底,久已沉没在漫长的历史里。如今要想弄清事情的真相,是非常困难的。

也许,龟的传说本无深意,纯属消遣,是人漫不经心编出的粗俗的笑话。

也许,龟的传说托物言志,有所讽喻,是人对某些社会现象带刺的调侃。

不过,若从说者乐道、听者喜闻,并能广泛传播上去思考,也许,龟蛇杂交的传说,可能性更大的是对龟本身的不满。

难道龟伤害过人类?龟没有。但从古人对龟卜的极端迷信上,又不难揣测出,古人肯定吃够了龟卜的苦头。

我们不妨做这样的猜想:

生活在古代的人,思想意识受到历史的局限,习惯将一切未知之事、不解之谜,寄希望于龟卜,祈盼神灵的保佑和指引。然而,当人们遵从龟卜的启示,去进行各种生存所需的活动时,得到的结果往往又事与愿违——除了能巧合一二,不如意的必十有八九。

长年累月对龟卜的失望,求卜者难免积怨满腔。这本是人自作自受,跟龟无关,龟是无辜的。可古时的人哪有这样的觉悟,以为都是龟的神灵在作怪,迁怒于龟理所当然;于是,为出一口恶气,求得心理平衡,就编造难听的故事,把龟任意倒霉一番。

诚然,以上所谈的辱龟的起因,只是一种推论,距离事情的本来面目,是近是远不得而知;权充一家之言,留与识者斧正。但无论怎样,龟蛇杂交的传说,通过口耳相传,客观上产生了很不利于龟的影响。

龟,果真倒了大霉!

人们变褒龟为贬龟,由敬畏到亵渎,渐渐视龟如秽物,年复一年,形成了不喜欢龟的风俗。

这种非理性的现象,一直到了当代社会,才有了根本性的改变。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生活品质的提高,食疗药补的需要,讳龟的风俗,正慢慢地被喜龟的新俗所取代。龟的景遇大为好转。

尤其是到了本世纪的九十年代,龟在药用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开发。以龟为主制作的中成药,如龟板胶、龟灵膏、龟鳖丸、龟鹿补肾液等等,品种繁多,并普遍应用于临床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与此同时,龟的食用风气渐开,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前景一派光明。龟在调整人的营养结构,改善人体素质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现在,南方许多城市的宾馆酒楼,饭店食铺,都有经营以龟为基本原料的高级菜肴。有的地方还别出心裁,用龟搞出一种颇具特色的热饮,名唤“金龟汤”,要价虽不菲,食者却盈门。

龟还纷纷被请进寻常人家的庭院居所,点缀环境,美化生活,以其憨态可掬的稚拙模样,给人以赏心悦目的快乐。

所有这些情况,都清楚地表明,龟不但在药用领域,已引起医家和病患者的高度重视;而且,它的食用价值,乃至观赏价值,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展望未来,龟成为极受欢迎的消费品,广泛地进入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写于1995

 

本文的相关资料来源和主要参考书籍如下:

《史记》[汉]司马迁著  宁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文白对照)

《庄子浅注》曹础基著  中华书局1982年版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著  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白话精译)

《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北京中医学院中药方剂教研组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1972年版

《食物中药与便方》叶桔泉编  江苏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农家特种养殖》王锡庚编写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7年版

《天下奇闻大观——怪物·异兽卷》王一心等编  江苏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花木虫鱼丛谈》叶灵凤  三联书店1991年版

《民间文学概论》钟敬文主编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民俗与民俗学》张紫晨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此外,还参考了一些气功资料。

说明:

本文写于1995年,当时是应报刊之约而作,后又因故未用。今发上网,想抛砖引玉,和网友做点交流。希望对龟或龟文化有兴趣的,多多发表高见。如果能详细说些各地与龟相关的习俗,就更有意思。

鉴于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不断发现和加深的过程,在此必须说明,文中谈到的龟的药用价值,是笔者当年梳理了一些资料后的归纳。仅供参考。如果与今日的科学结论不符,应以今日的为准。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ulinzi&aid=171376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