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7/06 20:36:21瀏覽758|回應1|推薦29 | |
台灣的政府組織及行政流程,真是已經到了一定要改的程度,因為再不改台灣的競爭力只能倒數,制定很多綁手腳法令,例如:採購法等一些沒有配套的制度再加上為了WTO又要實施政府採購協定(GPA),而且防弊程序一大堆,把公務人員都當"小偷"防,而不是從整個制度組織來防弊,這點想法不通,最後是公務員閃"責任"、避"工作",公文旅行繼續走,單一窗口永遠不一。 單一窗口的用意是在簡化"跨局處"時的公文轉移程序,另一方面也是在確認事權,讓接案的單位就是事權單位,不會有一紙公文轉來轉去就是轉不到該辦的人身上,但是,這只是治標,治本是要將各單位橫向連結的管道弄通,不要有單位的自我本位主義,自然他就不會去旅行,而政府的研考單位要下手努力監督的,就是這些"眉眉角角",少在那裡因人設事,綁死自己。 以下文章轉載自【台灣醒報記者賴宥霖特稿】 ********************************************************************* 公文旅行」讓劉揆很生氣,可是台灣政府部門的效率低下,早已經不是新聞,早在六月初,美國商會發表2009年白皮書,內容直指台灣競爭力下降最主要的環節就是「政府效能」。 其實追根究底,效率低下的原因在於公務員「沒有肩膀」,對於到手上的事情首先想到的不是「怎麼解決」,而是「誰要解決」,而這也不是公務員的錯,乃是整體結構造成的影響,如果能夠確立公務員單一窗口負責的機制,再輔以多方監督機制,應能有效改善。 其實市井小民老早就對公家機關的行政效率感到不耐煩了,否則民間不會有「代書」這種專門幫人跑公文的職業出現。往往一件簡單的公文,都要蓋上十幾二十個章、來往幾個禮拜才能解決,更慘的是遇到一句:「這不是我們的業務」,又要重頭開始跑公文,大多數民眾看到劉揆因為「公文旅行」五個月而發怒,心裡頭恐怕不是驚訝,而是「夠擔你甲栽!」(到現在你才知道!) 為何公文要跑那麼久?當初會有這樣的制度自然有其美意。制度的設置,是希望透過層層把關避免營私舞弊的行為發生,可是我們看到,今年四月亞洲政經風險顧問公司發表貪污評比報告,台灣的貪污程度竟比中國嚴重!由此可知這種「層層把關」,不僅沒有達成其防堵任務,反而使行政效率低落。 從避免徇私舞弊的角度看,公務人員的每一個章,都代表他為這紙公文負責,換言之,如果這紙公文有問題,他也要被牽連,而一紙公文送來送去,公務員拿到時往往還搞不清楚前因後果,他敢蓋下去嗎? 等他弄清楚前因後果,可能一天過去了,如果這時發現這跟他的業務無關,公務員的反應自然是盡可能往外推,畢竟章蓋下去,黑鍋是他要背啊! 於是公文再被送去其他單位、再重複一次相同的流程,所以一紙公文跑五個月,一點都不奇怪!至於如此有沒有辦法徇私舞弊呢?現在如果真要貪污,都是直接「接洽」企業家、政客,哪裡還需要經過公文? 如此看來,跑公文的防貪腐的美意不見,徒留效率不彰的糟粕,此時不改變還待何時呢?最好的方法,應該是「行政效率化、監督嚴謹化」,讓跑公文流程越少人參與越好,最好像是民間企業一樣是用「單一窗口」負責,一項業務由專人或少數人服務,而輔以嚴謹的監督機制,甚至一些緊急、有可回溯性的事務,採取事後監察機制,如此才能有效提高行政效率。 **********************************************************************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