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動物的領域
2013/10/27 22:21:30瀏覽651|回應0|推薦0

 

談到動物的領域,一般人大多會把對人類社會的傳統認知,套用在自然界。以為動物的領域充滿爭奪戰,也像黑社會爭地盤一樣。

再融合根深柢固的達爾文進化論觀點:「生存競爭,優勝劣敗,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而把動物世界看成像罪惡的人類,時時上演暗潮洶湧的殺戮戰爭片。

但是,正好相反,生態學家早已發現生活在相同環境下,而食性各異的不同種類動物,根本就沒有利益上的衝突,無須為生存而競爭,反而發展出彼此守望相助,互利共存的祥和社會,他們沒有獨霸地盤的概念。

例如非洲草原生態系,長頸鹿、鴕鳥就像個活動的瞭望臺;白尾鹿一遇危險就豎起白尾奔逃,其他動物看見整群警示性的「白尾」,馬上跟著跑;斑馬最擅長馬拉松,但牠們也不只顧自己逃命,反而會群聚一處,以靜制動,讓追來的獅或豹只看到一整片黑白條紋的佈景,把牠們搞糊塗了!以為可能會闖入獵人的帳篷,趕快溜之大吉。

再來看看生活在相同環境下,而食性也相同的不同種類動物,是怎樣的呢?

就拿森林生態系中的鳥類來說,他們彼此之間也會避免競爭,但要劃分好勢力圈。

通常依森林不同高度劃分成三、四個階層,各人在自己的勢力圈裡活動,就都相安無事,無論是吃蟲的或吃水果的,都是依出產量平均分配各取所需。

倘若年頭緊縮,各階層也差不多,就可能搬家,尤其是遇到森林火災。

有些鳥兒獨沽一味,專門等森林火災之後,大雨沖刷之後,搬過來在滿目瘡痍的地面築巢。

因為許多昔日(或許八九年前)埋藏在地表枯枝爛葉之下休眠的堅果,經過這樣三溫暖的洗禮便復甦了,紛冒出嫩芽。

大多數的鳥獸散了,少了許多天敵,給那些地下沒被燒死的蟲兒大量繁殖的良機,這麼多美食當前,為甚麼不把握機會呢?

老實說,兩隻腳的還是比四隻腳的聰明一點!

大多數非群棲動物都有自己的隱私權,不容外人進出。

但若是有些雄鳥在外金窩藏嬌,可怨不得正宮娘娘前來大鬧一番,又啄又跩(尤其是妳的鳥蛋,更要啄破),不拆掉這偏房的窩誓不罷休。

希奇的是這個小媳婦自知理虧,竟然不還手,忍氣吞聲,畢竟這也是一時氣忿,還不至於要了她的命。

群棲動物如土撥鼠 prairie dog、河狸 beaver 大多以母系家族為單位,當成員不斷增加,牠們地下或矗立河中的房間就得不斷再增建,違章建築不安全,就有必要在附近另開門戶擴建,結果地面上有好幾個出入口,地面下或水面下更是錯綜複雜如迷宮。

不管怎樣,各家族還是有牠們獨門的氣味,塗抹在四處,不相干的路人是不會胡亂闖進來的,否則一定被揈了出去。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ace127&aid=9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