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0/18 12:39:16瀏覽2717|回應0|推薦0 | ||||||||||||||
↑↑ 魚叉葉尾壁虎 Uroplatus ebenaui ; 葉尾壁虎 U. phantasticus ↑ 偽裝大師葉尾壁虎,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哈諾馬法納國家公園。可以變成褐黃色、灰黃色、綠色、紫色、橙色、咖啡色及粉紅色,甚至還能變成透明的,是馬達加斯加島最獨特的物種之一。
a 斑馬章魚不僅將它的觸手緊緊並在身體兩側來模仿條鰨 Zebrias sp. 的外形,它還會像條鰨一樣遊動;b 真正的條鰨〈比目魚〉; c 斑馬章魚展開自己的觸手,讓自己看起來像隻蓑鮋 lion-fish Ebosia sp.; d 真正的蓑鮋。 對比一下,其實能模仿蓑鮋這麼奇異的生物還是很有難度的; e 斑馬章魚把自己變成兩條 環紋海蛇; f 環紋海蛇 Hydrophis fasciatus。
斑馬章魚模仿秀 M 可以模仿求偶的螃蟹來誘惑公螃蟹。 M 會模仿的動物如有毒的海蛇、蓑鮋、比目魚、海蛇尾,海星、刺魟、水母、海葵、巨蟹和螳螂蝦。 M 而且懂得見機行事,比如雀鯛想要吃它,它就會把身體變成黑黃相間的顏色。 M 把 6 隻觸手埋在沙裡,另外兩隻觸手伸出來向兩邊揮舞,模仿成環紋海蛇。 M 模仿比目魚,把觸手拖在身後,壓扁身體變成葉子形,噴水前進,就像比目魚一樣。 M 伸開觸手當作魚鰭,在海底上方巡遊,就可以模仿蓑鮋。 M 舉起所有觸手彎曲成之字形,當作海葵的致命觸鬚,可以嚇走很多魚。 M 在水面上遊動,然後緩慢下沉,觸手在身體周圍攤開,還可以模仿大水母。
撒旦枯葉壁虎 ↓
↑ 珊瑚蛇 (毒蛇) 與 擬珊瑚蛇 (無毒蛇) ↑ 模仿卵石的螃蟹 ↓ 墾丁公園海域的豆丁海馬棲身於活珊瑚上 ↑ 生石花
顏聖紘 近年來許多演藝人員和素人流行表演〈模仿秀〉,有些素人一炮而紅,躍升高收入演藝人員。 其實,〈模仿秀〉或稱〈擬態〉在大自然動植物,甚至石頭,早在千萬年以前就已出神入化,令人刮目相看! 生物為了活命,演化出各式各樣的禦敵策略,最爾虞我詐的非擬態莫屬。 擬態可不只是模仿外形、顏色,其中大有學問! 重點提要: * 擬態並不只限於外形上的偽裝,視覺、嗅覺或聽覺等訊息都可以擬態。 * 近年由於基因組學 genomics、生理學與視覺生態學的進展,演化生物學者得以進一步探索天擇與生物擬態的關係。 *偽裝 camouflage:生物因其外表與環境的相仿,使得天敵難以偵測其存在。 *警戒訊號 warning signal:凡是與掠食者的不快經驗結合的訊息,就可以稱為警戒訊號,此訊號可能來自於視覺(色彩)、嗅覺(氣味)或者聽覺(聲音)的感知。 *擬態 mimicry:一種或兩種生物因其所展現的訊息,使其掠食者(或獵物)混淆而從中受益。 *擬態者 mimic:模擬物種所展現的訊息,因而受益的物種。擬態者可能是獵物,也可能是掠食者。 * 模式物種 model:擬態現象中被模擬的物種,而且該物種在擬態群中的演化起源較早、分佈較廣、在環境中出現的頻度較高,對掠食者展現較高的忌避效果,並可能驅動其他擬態者的趨同演化。 你了解擬態多少?先回答下面三個問題吧! 1. 某種生物的體色是 A 色加上 B 色,所以這是一種警戒色。 錯!事實上,某種顏色組合是否為警戒色,端視該視覺訊息到底對掠食者代表什麼意義,而非人類視覺與認知下的想像。 2. 某種生物的體色鮮豔,這表示牠有毒。 錯!體色是否鮮豔除了與視覺狀態有關,還與生物處在哪一種環境背景有關。 白蛾在黑色的樹皮上很醒目,但在白色的石頭上就變得隱蔽了。 而「有沒有毒」也得視掠食者對該物質的耐受或分解能力,並沒有絕對的標準。 3. A 生物看起來與 B 生物很像,所以牠們應該具有擬態關係。 錯!一個擬態關係的成立,必須包括諸多條件,例如模式物種與擬態者的分佈,必須有共域sympatric 或重疊、出現的環境一致,使掠食者的知覺系統(包括視覺、聽覺、嗅覺與認知能力)將兩者混淆。 在險象環生、競爭激烈的自然界中,如何避免或降低自己被天敵攻擊捕食的機會,是物種提高活命機會與適應環境的要務。 如何由形形色色的生命型式形塑,而展現禦敵策略呢? 將自己的身體隱匿在環境中以避免被天敵辨識出來,似乎是天擇壓力下常見的初級防禦策略。 無論是體色與背景吻合、破壞己身在掠食者視覺中所呈現的輪廓、隱藏身體最重要的部份、利用光影反差隱身、干擾天敵的視線或對焦,或者利用透明的身體使天敵難以看見,都是達成隱匿性 crypsis 的有效策略。 不過,這些採取隱身術的生物會不會被天敵發現,卻是機率問題,仍有風險。 生物的性狀會隨著遺傳變異的累積與天擇壓力而改變,也就是說,在某種環境背景下(例如落葉堆)看似隱匿的物種,很可能出現醒目(例如落葉堆上出現一朵大紅花)的突變個體。 這就好像集體穿制服、理平頭的國中男生班上,冒出一位染著粉紅金髮的同學,因為實在太醒目了,馬上受到教官或老師(天敵)的糾正。 從這個觀點來看,這樣的突變似乎不可能藉由遺傳而保留下來,因為可能已經被「校規」處理而消失了。 但如果這種突變的醒目個體同時具有十分厲害的「次級防禦力」,例如那位染著粉紅金髮的學生其實是個會考試的績優生,或有黑道背景,老師教官因此對其提振該校升學率,或揪團霸凌大家的角色有所顧忌,便對他的金髮採取容忍態度。 這種突變性狀就可能被天擇保留下來。 如果其他同學有樣學樣,教官老師看到金髮也不加以管束,具有這個性狀的同學就會增多。 於是這個通過天擇考驗的性狀不但保留了下來,還在族群中漸漸增加。這就是〈警戒色〉演化起源的理論性預測。 自然界中的次級防禦,樣式五花八門: 羚羊般快速逃跑、水牛的衝撞反擊、齧齒類的藏匿,或如甲蟲緊縮肢體裝死,可稱為行為防禦;而生物形體上所具備的尖刺、硬殼、絨毛等防止天敵攻擊要害的結構,被視為形態防禦。 自然界中最常見,也似乎最有效的次級防禦則是化學防禦,許多生物可從食物或環境中獲取化學物質,忌避 avoidance 或「懲罰」天敵,毒死你!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