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亞理士多德悲劇論
2006/11/17 13:44:07瀏覽307|回應1|推薦7

亞理士多德的悲劇論

亞理士多德的悲劇論基本上如下

悲劇的定義:

他說悲劇乃是對一種嚴重、完整及有某種長度的行動模仿,在方式上以表演為主而非敘述。

組成悲劇的要素:

1、情節---乃悲劇的靈魂

2、人物個性---個性及思想是影響所有行動的內因,造成了劇情的反轉而最終帶動了整個行動。

3、思想---

4、措辭---措辭、音樂與場景乃悲劇形成的質料因,屬形而下的部分。

5、音樂

6、場景

所有悲劇情節的發展依著

開始---反轉---發現---受苦---結束   這種程序展開。

在命運反轉間的糾葛裡他必須合乎情理,一方面又要能出乎意外,如此才能激起悲劇的最佳效果。

而亞理士多得認為悲劇的情節取決於人物的性格與思想,他極其重視所有悲劇情節及人物性格的分析,這使的原本屬於虛構的文學與現實的人生產生了巨大的關係,因為由此他深切體悟了人類真實的行動大多受性格與思想的支配,(這與中國王陽明的心學不謀而合)悲劇的產生即是依照人,性格與思想缺失所產生的錯誤判斷造成。

而悲劇的產生實際上是模仿現實的行為思想及性格,用一種表演的方式表現出來,以做為人們淨化情感之用。

一方面他使欣賞者產生憐憫悲劇的英雄,另一方面他使觀者產生類似災難降臨自身的恐懼,繼而發出一種崇高的情感,也就是說他認為悲劇基本上有著一種教育的、淨化的意義,他同時也能造成一種理智的的享受,藉著欣賞悲劇所產生的移情,使人充分的處於一種現實生活中,不可得之憐憫、恐懼情緒的狂迷狀態,當劇情結束的時候,可進而提升其心靈的淨化,帶來一種純粹且清明的快感。

但縱使亞理士多得提出了淨化說,卻未深切澄清其意義,尤以一代西方哲學大師未對悲劇的精神價值有所著墨,反以其展現的形式為重點,實是令人訝異的。

 

我想悲劇所存在的價值,其實應是彰顯人在面臨人生的苦難、荒謬、無常時所展現的堅強與高貴,就如同尼采所說的:正視人生的苦難與荒謬而絕不是氣餒與投降。這也許才是悲劇存在的意涵吧!

( 不分類不分類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語 冰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人間苦難
2006/11/20 11:55

面對苦難
惟能
肅靜沉默


親愛的妳(你)今天好嗎?
要相信生命會發生不平凡的事喔!!
妳(你)有能力,可以吸引妳(你)真心想望的人、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