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集 無感 倒閣; 有感 被看扁 倒胃口!?
************
倒閣與倒胃口【聯合報╱黑白集】2012.09.23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381988.shtml
民進黨提出的倒閣案,不出所料遭到否決;台聯揚言要接續提出罷免總統案,亦可以免了,且將心力用在更實際的地方。
這次倒閣案,雖是對陳內閣的不信任投票,卻更像是對藍軍立委的忠貞檢驗。結果,多位近來砲口向內的藍委悉數投下反對票,一票未跑。可見,他們深知政黨政治的紅線所在,沒有含糊空間;況且,要求「改組」和「倒閣」也不應混為一談。
「批評」與「推翻」的不同,從倒閣案看便更顯清楚。內閣表現如何,執政黨立委當然可以批評,但這並不表示他們要推翻內閣。同樣的,反對黨不滿內閣表現,除了批評,還可具體提出相對主張以贏取民意;若動不動就要祭出全盤否決的手段,不僅扭曲正常施政,更顯得唯恐天下不亂。
比倒閣更受矚目的,是王建煊的表態。他宣稱倒閣「符合民意需求」,又說馬英九的歷史定位就是「無能」;這些言論,顯示他可能根本不了解「倒閣」的憲法意義,也不知道監察院長不宜在監察機制之外,自行「糾舉」總統「無能」。這並不是說,王建煊是馬總統提名,就沒資格批評總統;但倒閣是立法院的職權,輪不到監察院長越俎代庖;而總統是否「無能」,可由電視與報紙去議論,監察院亦可受理彈劾,但院長不能像路人甲一樣站在那裡指手畫腳。
這個令人倒胃口的倒閣案,暴露了朝野面對問題的眼高手低。執政黨不能將倒閣失敗解讀為反映民意,在野黨也不要將鬧劇視為成就;台灣是大家的,應當一起面對問題,共同思考解決之道。
【2012/09/23 聯合報】
*************
有感的謠言?【聯合報╱黑白集】2012.09.20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375528.shtml
乍聞這一波黨政人事調整名單,令人誤覺這是不是有人故意要唱衰馬政府的謠言?
這是一份「有感」名單,令人「感」到驚奇,「感」到錯愕,「感」到不可思議,更「感」到怎麼會這樣?
這卻也是一份「無性」名單,不見開拓「性」,不見包容「性」,不見系統「性」,也不見前瞻「性」。
在野黨正在發動倒閣,馬政府其實有兩種因應方式。一是按兵不動,馬步站穩了;二是拿出一份令人擊掌叫好的名單,不要再被人看扁。但是,這份名單是什麼?
例如:林中森一下子把海基、海協的高度從雲端拉到山谷裡,有什麼「前瞻性」?金溥聰這個自誇不入府、不入閣的人物,如今居然成了駐美「大使」(外交部的新稱謂),有什麼「包容性」?外交部長林永樂的形象差不多就是另一個「楊進添」,有什麼「開拓性」?用金溥聰,說是「提升台美關係」,用王郁琦又說是「可完全掌控陸委會」,這又有什麼「系統性」?
這份名單給人兩種強烈感覺。一、赫然發現馬英九口袋裡真的是無人可用,這麼多重要位子,用來用去都是「自己人」;且這些人在原職上皆不甚突出,調升後恐更見「彼得原理」;二、奇怪的名單,使人對政策的方向與品質更加不能預期。
在危機中,主政者若不能彰顯自己的實力,令人敬畏;至少須知千萬不要自暴其短,讓人掂出了斤兩。在「示威」與「藏拙」間,必須謹慎拿捏。
這份「有感」「無性」的名單中,每一個名字都有點奇怪。若是單獨出現,尚是見仁見智;但這般和盤托出,真教人瞠目結舌。令人對馬英九的想像幾近幻滅,到底這是怎麼一回事?
【2012/09/20 聯合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