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文章【看摩斯漢堡】 發展別人品牌 的 政府智庫 的大股東 2011/10/25
那隻手不縮回去 政府發展服務業 哪來真新思維!?
報載發展服務業需要有新思維 【經濟日報╱社論】 2012.03.31...
國外服務業 品牌 摩斯漢堡,東元集團引進台灣,而東元集團是掌管國家千億資源分配 行政院科技會報 執行幕僚單位 私財團法人 資策會 的 民間大股東,國家發展服務業的政策及思維,長期源自於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及行政院科技會報 (不管誰擔任行政院科技政委),而聯合報集團的大股東之一,也包括私財團法人 資策會 ,報載發展服務業需要有新思維 【經濟日報╱社論】 2012.03.31...
...
實在搞不清楚 為什麼台灣政府的政治會是如此的利益不迴避....?
掌管國家千億資源分配...資源接受者...監督政府的媒體...
以上不是皆應獨立,不能有任何利益糾葛嗎?
********************
發展服務業需要有新思維 【經濟日報╱社論】 2012.03.31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998092.shtml
2011年我國服務業生產毛額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68.7%,遠超過工業部門的三成;在金融海嘯衝擊、製造業出口成長緩慢下,服務業已被視為提振經濟成長的主引擎。因此,如何讓服務業進一步發展,利用這種「軟實力」來創造就業、提振出口、提高生活品質,成為政府上下有志一同的新思維。
然而,思維歸思維,推動以製造業為主的工業發展已是政府數十年來的「慣性」,一時之間要改變思維,有效推動服務業發展,並不是容易的事。要推動服務業發展,甚至要促其成為出口新動力,首先要理解服務業的特質,其次要有推動服務業的決心,其三是要有正確的推動政策,三者缺一不可。
服務業的特質和製造業很不一樣:它的「產出」形式極為多樣化,涵蓋了金融、運輸、批發、零售、餐飲、物流、專業諮詢、個人服務等。這些林林總總的服務若又多又好,可以讓企業經營更為順暢、個人生涯更為美好、家庭生活更為幸福,也正是政府發展服務業的政策本質。
不過,在全球化衝擊下,目前製造業外包盛行,帶動大量製造業的服務市場發展,包括生產機具的租賃、產品代工、設計包裝、廣告行銷,衍生了「製造業的服務化」,也影響政府發展服務業的思維,多偏重於這一類型的服務,影響政策重點及措施而停留在「技術」層次,使得政府服務業發展對象還是以製造業為主,產生公共資源配置偏頗的問題。
在台灣,服務業和製造業一項關鍵性的差異,是服務業的技術相對於製造業更容易被模仿,人才培育的「外部性」更大,服務業的企業因而對於人才培育工作不若製造業那般積極。因此,政府或社會應該肩負起更多的人才培育工作,否則受限於內需市場小、國際間可貿易性較低的環境下,本地企業更不願意進行人才培育,乃至於想要「走出去」擴張海外市場時,就發現無可用之兵。
其次,雖說政府思維逐漸改變,其實並沒有堅定的決心來推動服務業發展。這可以從政府投注到服務業和製造業的相對資源上看出。一種非正式的估計,是財經部門投注於製造業的資源是服務業的兩倍以上,而投注於服務業人才培育的資源更是杯水車薪!但是,這樣的模式存在了幾十年,連區區幾億元的預算更動,都涉及了千絲萬縷的利害和本位糾結。因此,要政府進行稍具規模的資源配置調整,以宣示「真正重視」服務業,實非易事。
最後,服務業的發展涉及推動策略。長期以來,政府重視製造業,其職權集中在經濟部和國科會,問題不大;不過,服務業的推動權責卻分散在經濟部、交通部、國家通訊委員會、新聞局、文建會、體委會等,以致在實質面的推動幾乎是各行其是,難以整合。舉例而言,在金融海嘯中經濟部推出的「幸福巴士Go」活動曾得到社會高度肯定,但在預算用罄後停頓;繼之而起的交通部「台灣好行」,因僅涵蓋觀光景點,使一項可以整體規劃的方案打了折扣。顯然,政府若真有心發展服務業,超越目前規劃的部會業務整合是必要的。
這種資源整合的需求,不僅發生在相關政府部門,研究智庫也是一樣。例如在各界殷殷期盼下成立的商業發展研究院,已經運作數年,但各界對它的期待也逐漸消退,相對於政府高喊發展服務業的政策趨向,顯得矛盾;除了研究品質或努力程度可受檢驗,政府也應正視其資源限制的問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該部門自然缺乏整合性的人力及財務資源來輔導企業發展,更難展現應有的功能。
新時代、新需求之下,發展服務業要有新思維和新作法,更需要政府的決心和魄力,才有希望讓空泛的口號成為有用的政策。
【2012/03/31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