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8/08 14:58:51瀏覽829|回應0|推薦0 | |
印度瑜珈與佛教的瑜珈
〔初刊於本刊印刷版第五十一卷〕 文‧徹威 數個星期前,《時代週刊》(Time Magazine) 有一個報道,說美國現在佷流行瑜珈運動。所說的是「哈達瑜珈」,即香港人也有修習拗手拗腳那種。一般說瑜珈術是指這種運動。其實印度傳的瑜珈有二十多種,以這種最普及。 《時代週刊》說因為美國人生活壓力大、緊張,所以藉此種「運動」來放鬆神經,也可以對很多種病態有良好反應。其中亦介紹很多個職業的名人現身說法,對「哈達瑜珈」有很高的評價。 在這篇報道的同版,又引述了一位印度瑜珈大師的說法,給讀者一個另外一面的看法。該大師的意思是說,瑜珈是印度傳統的一種修練方式,「瑜珈」一詞的意思是指「相應」,或「共鳴」。修練瑜珈是想達到個人身心與天地(大自然)相應共鳴,天人合一。絕對不是一種甚麼運動。要運動,不如跑步好過。 據我所知,印度瑜珈有傳承的起碼超過二十種。大部份都是以天人合一為修練目的。其實佛教所採用的修持,就是瑜珈。 佛教修持是以解脫為目的,此點與一般印度其他教派不同。佛教不立本體,不立第一因,並無任何主體依歸。不同於其他宗教以「神」、「梵」、「天」為依歸。其他宗教修練各種瑜珈是想要與他們的「神」或一種超自然力量相應達到一個最高的理想境界。 佛教所採用的瑜珈方法是同一類。例如佛教的禪定是瑜珈一種。真言宗所用的瑜珈有咒術瑜珈,禪定瑜珈、軍荼利瑜珈,甚至現在美國非常普及的「哈達瑜珈」。在真言宗而言,瑜珈是一種工具,修持者憑此工具進入甚深「定」中,在定中生起「般若智」,此即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云「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起觀照般若。 一個普通人要進入「定」境是十分困難的,因為就算身體四肢都不動,人的腦筋仍然活躍,甚至在睡眠之中,潛意識都不停活動,要完全定下來,要通過很多修練的方法。真言宗有月輪觀、本尊觀、種子字輪觀、曼荼羅觀等等。為了要行者專注,乃假立了各種本尊(菩薩)(佛)形相,以專注此等形相而進入定境。重現佛菩薩的外形開始進入觀想佛菩薩的本誓。例如觀世音菩薩本誓大慈大悲尋聲救苦。行者乃觀觀音的外形、種子字、曼荼羅,之外更要觀六道輪迴之苦,又觀大慈大悲心尋聲救苦。此即所謂「止觀雙運」。能夠入定,起止觀雙運,即與觀音菩薩「瑜珈」——「相應」或「共鳴」,而自成觀音菩薩,即身成佛。行、住、坐、臥,皆在定中,皆與觀音相應。所謂行佛行儀。在真言宗,除了止觀雙運又加上佛菩薩的真言、手印,以身、口、意三種行為統一與本尊瑜珈,此所謂三密加持。 修練瑜珈,首先要明白「定」的重要。所有瑜珈修練都是從定開始。就以哈達瑜珈而言,每做一個架式都要求身心統一。例如架式之王的頭手倒立。首先要求倒立之後全定下來,眼要專注一點,呼吸要慢下來甚至停止,身體任何一塊肌肉都受控制至不受控制而放鬆。心跳亦慢下來,高層次者甚至心跳也可控制至停頓,又控制腦部思維活動完全停止,才可以算是定的初步。 佛教一般的靜坐法以雙盤(蓮花身印),手結定印,坐定亦是這個要求。真言宗的觀法是定之時起本尊本誓觀法,以達到大悲心起,能任運於世上。所以有些人修定而進入頑空,但起大悲心才得以運用。日常生活任運即是行佛行儀。 這就是瑜珈本來修練的意思。現在美國的瑜珈運動,顯然是採用了定的副作用,能令人精神放鬆以至統一身心,收調節身心的效果。以目前經濟社會的生態而言,未嘗不是好事。不過辜負了瑜珈本來形而上的高層次作為。 在此欄,我曾經說過佛教是沒有氣功的,就是因為佛教的修持方法並非中國傳統氣功功法。至於修持瑜珈而得氣功效應,則非我所知也。 又曾經有人將真言宗觀想法教人達成心中願望,例如有人希望兒子入到某名校,於是教他觀想該名校的建築物,觀想兒子穿著該校校服在那裏出入,如此可以達成願望,竟然有人照做。此所謂大迷信也。 真言宗無論觀想法、持咒、手印等等修持,必須以「定」為最基本條件。所有世間法,亦必須以定中起大悲心為用。能夠濟世的佛法,不可離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四大無量心。如此才可以說是以方便為究竟。 佛法一切修持,先得定而生一切法。顯宗以「戒、定、慧」為修持次第,認為持戒而得定而生智慧。這是「從因向果」的修法。真言宗修法次第不同,是「從果向因」的修法。因為人性本是清淨,因為無明不覺自性。知道了就不必行冤枉路。此即已知冰是水,不必解冰歸水,直認冰是水可以了。但此「認」必須通過一些手段與工具,否則祗是常識上的辨認,而非本質上的回復,這種手段與工具就是瑜珈。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