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菜刀談無所不在觀心法門
2008/11/08 22:07:03瀏覽608|回應0|推薦8

觀心法門, 說簡單也可以, 說困難也是對的, 這中間的分別只存乎自己的一念間. 也就是在日常生活. 起居飲食. 行住坐臥間, 觀自己妄念的起伏變化,能不能找出一個方法讓妄念全消, 進入三輪體空的法性大海中, 由點而面的念念了了分明.證入並如實的知道, 椅子就是椅子;菜刀就是菜刀;, 於其間不起第二個念頭, 例如看到菜刀就認為它是用來殺的, 或是看到菜刀就認為它是用來切菜的, 然這兩種思考方向, 都只看到了菜刀的某一個側面罷了, 恰如佛經上記載瞎子摸象的故事, 摸到鼻子說象是長長的, 摸到肚子說象像一面牆壁 我認為 , 菜刀的比擬和瞎子摸象的道理是一樣的 .

其本體只有一個 , 當你觀因緣法入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 自然見到實相無自性 , 就像菜刀一樣 , 拿去殺人則是凶器 , 用來救人即變成吉祥物 ,如果拿去切菜 , 它則只不過是一件工具罷了 .

這便是所謂菜刀的故事 .

而體相用的道理和壇經中的三身四智 , 又是緊密相結合 , 契機相通 , 雖然三身講的對象是人的報身 .化身 .法身 , 就菜刀而言道理也是可以相互會通 , 彼此相印證 .

菜刀的報身是有個手拿的柄 , 刀身分為兩面 , 即刀背和刀鋒 , 刀背可以有穩定的作用 , 因為比較厚重 ; 刀鋒很利則可以用來切割食物 ; 菜刀的化身也很多 , 當我們用在殺人時變成了凶器 , 用來跟別的武器對打是兵器 ,用來衝鋒陷陣殺敵人則是我們的保命金丹 . 同一件物品因為用途的不同, 而變為種種的名稱 , 這不正是千百億化身 ?

而如果我們在使用菜刀之際 , 把它用在眾生都能得到利益的地方, 在一切一割之間的無形痕跡不正是它的法身 ? 每一個過程都不能用眼睛或用照相機 . 攝影機記錄下來 , 然從這動靜之間所不輕易間透露出的訊息 , 不正是清清淨淨的法身 ?

菜刀的故事和佛經中瞎子摸象的寓言相通 , 而這一事一物又能契入壇經的報身 . 化身 .法身之中 .觀心法門正如念佛圓通 . 耳根圓通相同 , 出發點都在心地上 , 而不在心外 , 不在生活外 , 楞嚴經的七處徵心 , 講的不正是這些嗎 ?

掌握住佛法的核心 , 經典自在你的方便善巧妙用中 , 大地萬物 . 花草樹木無時無刻的對你微笑 , 喝茶吃飯皆具法喜法味 . 而領悟觀心法門後 ,即能知道 , <佛和大家一樣都是平常人 font="">須仰賴社會人群生活 , 佛不過是思想行為跟一般人不一樣而已 .> , 佛陀的心量無限的大 , 並且能不受外在七情六慾所左右 , 不執著留住空虛無實的假相 , 觀心法門的行者過的是一種 , <竹密不礙流水過 font="">雲飛> 的自在瀟灑生活 .

心觀地經中如是說 :

<<三界之中 br="">

不能觀者 , 永處纏縛 , 不能解脫 .>>

觀心法門, 說簡單也可以, 說困難也是對的, 這中間的分別只存乎自己的一念間. 也就是在日常生活. 起居飲食. 行住坐臥間, 觀自己妄念的起伏變化,能不能找出一個方法讓妄念全消, 進入三輪體空的法性大海中, 由點而面的念念了了分明.證入並如實的知道, 椅子就是椅子;菜刀就是菜刀;, 於其間不起第二個念頭, 例如看到菜刀就認為它是用來殺的, 或是看到菜刀就認為它是用來切菜的, 然這兩種思考方向, 都只看到了菜刀的某一個側面罷了, 恰如佛經上記載瞎子摸象的故事, 摸到鼻子說象是長長的, 摸到肚子說象像一面牆壁 我認為 , 菜刀的比擬和瞎子摸象的道理是一樣的 .

其本體只有一個 , 當你觀因緣法入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 自然見到實相無自性 , 就像菜刀一樣 , 拿去殺人則是凶器 , 用來救人即變成吉祥物 ,如果拿去切菜 , 它則只不過是一件工具罷了 .

這便是所謂菜刀的故事 .

而體相用的道理和壇經中的三身四智 , 又是緊密相結合 , 契機相通 , 雖然三身講的對象是人的報身 .化身 .法身 , 就菜刀而言道理也是可以相互會通 , 彼此相印證 .

菜刀的報身是有個手拿的柄 , 刀身分為兩面 , 即刀背和刀鋒 , 刀背可以有穩定的作用 , 因為比較厚重 ; 刀鋒很利則可以用來切割食物 ; 菜刀的化身也很多 , 當我們用在殺人時變成了凶器 , 用來跟別的武器對打是兵器 ,用來衝鋒陷陣殺敵人則是我們的保命金丹 . 同一件物品因為用途的不同, 而變為種種的名稱 , 這不正是千百億化身 ?

而如果我們在使用菜刀之際 , 把它用在眾生都能得到利益的地方, 在一切一割之間的無形痕跡不正是它的法身 ? 每一個過程都不能用眼睛或用照相機 . 攝影機記錄下來 , 然從這動靜之間所不輕易間透露出的訊息 , 不正是清清淨淨的法身 ?

菜刀的故事和佛經中瞎子摸象的寓言相通 , 而這一事一物又能契入壇經的報身 . 化身 .法身之中 .觀心法門正如念佛圓通 . 耳根圓通相同 , 出發點都在心地上 , 而不在心外 , 不在生活外 , 楞嚴經的七處徵心 , 講的不正是這些嗎 ?

掌握住佛法的核心 , 經典自在你的方便善巧妙用中 , 大地萬物 . 花草樹木無時無刻的對你微笑 , 喝茶吃飯皆具法喜法味 . 而領悟觀心法門後 ,即能知道 , <佛和大家一樣都是平常人 font="">須仰賴社會人群生活 , 佛不過是思想行為跟一般人不一樣而已 .> , 佛陀的心量無限的大 , 並且能不受外在七情六慾所左右 , 不執著留住空虛無實的假相 , 觀心法門的行者過的是一種 , <竹密不礙流水過 font="">雲飛> 的自在瀟灑生活 .

心觀地經中如是說 :

<<三界之中 br="">

不能觀者 , 永處纏縛 , 不能解脫 .>>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imi82000&aid=2366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