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緊扣住華嚴一真法界的話語
2008/11/07 09:37:38瀏覽283|回應0|推薦5

此處的生是指合乎中庸之道的生,

此處打死的是妄想執著念頭,

所生出的念頭才能合乎<執兩用中><允執厥中>的中道義.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 , 有些從古以來就流傳的話語 , 是長輩對我們後生晚輩

誨 , 代口耳相傳而來 . 個人認為 , 假使我們能夠用心體會 , 也是進入

嚴一真法界的捷徑和方法的一種 . 然處於五濁惡世 . 娑婆世界的無明眾生,

常常不能打開心內的門窗 , 以致無法接受到這些無形訊息 , 轉煩惱為清淨

染的菩提智慧 , 得自在心境 .


打破妄想謂之死

以<置之死地而後生>這句話來說,一般認為此處的<死地>,指的是極度危險

方,反而能夠得到生存的機會.危機即是轉機,只要我們能保持寧靜安詳

的心靈,莊敬自強處變不驚,而後經過收集資料.研判,再找尋其如何入手的

地方,此即所謂的<慎謀能斷>.但我認為,此句話和華嚴經所說的<一真法界>

相通,<死地>指的是打破了第六意識的妄想,和第七意識的執著,進入清靜

染的如來本因境地.於此之際,阿賴耶識因為沒有一絲一毫的灰塵,有如一面

一塵不染的大圓鏡智,能現眾生相,卻又不滯留任何鏡中人事物.


<愣伽經>中常將阿賴耶識和其餘七識間的變化關係,比喻為海波浪,經中有

如此描述 :


學如海波浪,鏡中像及夢,

一切俱時現,心境界亦然,

鏡界不具故,次第業轉生,

識者識所識,意者意謂然,

五則以顯現,無有定次第

清淨無染謂之生

此句話的<後生>,依個人理講,即金剛經中所謂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處於

<死地>的境界時,念頭便不會起現形,內心面對外在境界時,對人事物能生出

妙觀察智的心,而不會帶著有色眼鏡看事情.所以此句話的<生>,指的是清淨

無染的本心,此心中具足了種種不可思議般若智慧.

古代,一位俗家弟子到觀音院拜見方丈趙州禪師說:

<弟子專來觀音院拜見方丈,請方丈教我修行之道?>

<你吃過粥沒有?>趙州禪師問.

<吃過了?>

<那你就去把碗洗一洗吧!>

禪師簡單的對話,讓我們體悟到<置之死地而後生>這句話要能運用到日常生活

之中.個人更認為此句話也是修行法門的一種,在待人處事接物之際,能保有法

真如;於人事物對待不起妄想執著,不戴有色眼鏡,能就事論事.

此處的<生>指合乎中庸之道的生;

此際打死的是妄想執著念頭,

所生出的念頭才能夠合乎<執兩用中><允執厥中>的中道義.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imi82000&aid=2362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