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11/01 12:03:47瀏覽335|回應1|推薦7 | |
仰觀宇宙,俯覽萬物,日月星辰之運轉莫不井然有序,而在這整個宇宙無形的運轉中, 人無疑的掌握了整個物質生態的部份支配權,由於社會的繁榮,工商業發達,造成了 世界上種種改變.農業社會,那個時代中若干文化或習慣已逐漸遠離我們而去.一些 有形的東西物品,從房屋的建築架構. 交通工具 ....一切的一切,有如夢幻泡影的流 逝,們也不斷發出無可奈何又婉惜的嘆息,一個美好而充滿浪漫的世界已遠離我們. ..................... 在這一切物質急遽轉變旋轉中,人們似乎被外在的環境弄的亂七八糟兼頭昏腦脹, 但物欲橫流. 物質奢靡 ,並未能解決人類所有的問題,相反的,越來越多的人不知 自己是為什麼而活? 在這天旋地轉之際,唯一沒有被改變的是人在精神上的需求, 尤其是宗教和文學一直隨伴在我們的周圍, 當我們的精神苦悶.徬徨.無依時,宗教 的虔誠信仰,美麗的天使用甘露水滋潤了我們充滿枯燥的心靈, 文學經由作家的 描述,將它變成文字或電影,也與宗教一樣,發揮了某種程度的潛移默化功能. 尤其 是實在美麗.通暢而充滿感性的思想文字,就像一枝能點石成金的魔杖,挑起失敗 沮喪而跌倒的人勇氣和信心. ..................... <異域>一書不僅僅描寫孤軍在滇緬邊區奮鬥的血淚史,更挑動了多少熱血青年 沸騰的.澎湃的思緒,當一批一批的青年申請赴異域作志工,我們可以感受到那書中 文字的巧妙和魔力. 自盤古開天以來,就有了最簡單識別事物的方法,也許那不叫 象形文字,也許那不叫象形文字,也許那時候還沒有產生所謂的文字,如我們曾經 知道的五四文學,三十年代文學,而後的反共文學,現代文學進而鄉土文學 ,然而 我們卻可以推測出當時的狀況,他們雖然沒有文學,但他們卻有自己獨特的傳達 方式,也許是男女間彼此的回眸一笑,也許是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也許是人性的 衝突,但正因為原始社會的單純簡陋,他們雖然不知道什麼是文學? 卻有了最基本 的文學內容與神髓. ..................... 本來文學所要傳達的就是人性,人與人間相處的衝突和溝通,含情脈脈時的氣氛 , 或者探討社會的問題,探討工人農人學生甚至於兩代之間的溝通問題,文學作家 發掘這些問題,希望獲得大眾的共鳴.幫女工寫出她們的心聲,使他們能夠獲得 一種精神的慰藉,看完作品後會有心有戚戚焉的感動. 就以心靈的寄託而言, 文學與宗教是有些部份的雷同,宗教常常是苦難中人民唯一的寄託.尤其在古代時, 人們常常會遇到一些不可解釋的事情,於是人們會將這些歸之於神明.除此之外, 宗教在黑暗的時代中,常扮演暗路中的明燈,指引人們走出一條光明大道. ..................... 尤其是西方的天主教.基督教,東方的佛教.天主教在西羅馬帝國滅亡,蠻族入侵後 的幾百年間,成為教育教化人民的中心,使人民心靈有所歸宿,而中國的佛教道教 以及民間神祇信仰,在中國政治幾千年的單元恐怖循環裏,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 的角色,就某種程度而言,也幫助苦難人民度過苦難. 文學也許能給我們當前枯燥 無依的心靈一點點慰藉,但終究還是比較短暫的,不像宗教常常能夠觸及人生較為 根本的問題,如<生從何來><死後往何處去>,尤其是佛教能讓人提昇至更高的 境地,頓悟了生脫死之道. ..................... 佛法常說,心迷為物轉,心定轉萬物,一個人應該常常往自己內心探求,追求自己 原來的本性和自性真如,否則一昧追求外在的名利財色,幼年時的學業,成年後的 愛情事業金錢,終其一生在這娑婆世界的五濁惡世打轉,把自己的心往外追逐, 將永無休止之日,因此如果要以探討人生境界來看的話,文學又大大不如宗教了.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