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6/07 12:17:26瀏覽1108|回應6|推薦68 | ||
莊子去見魯王。 魯王說:我國多的是懂儒家之道的人,至於先生所學,則甚少研究。 莊子說:魯國哪就多儒士了,我看是很少。 魯王說:滿街都是穿著儒服的人,怎麼說少? 莊子說:我聽說,自認能知天時的魯人會戴頂圓帽,以為懂地形的就穿方頭鞋,敢於斷事的就在腰上繫塊玉珮。其實,有真知的君子不會去追求外在的表象,未必會在服飾上昭顯自己,反倒那些穿戴配備琳瑯滿目者,或懂片面皮毛而已吧;不信,你下令說要重罰未精儒學而著儒服的人,看看結果怎麼樣。 魯王於是下令如有這等情事,以死論罪。 五天以後,只剩一個人穿著儒服站在宮門外。魯王召見他,問他任何道理他都能給滿意的答案。 莊子說:懂儒道的就一個人,怎麼算多。 這裡要談的,不是魯國到底多不多儒士。 我想說的,是這些穿佩儒飾的人,在魯王頒令嚴法之前,應該是認為自己明白儒家之道的,只是懂得多寡而已。 當必須靜下心來認真審視自己時,才發現,原來有那麼多讓人心虛的不足之處。 莊子這個故事讓我了解,很多時候我也有思慮上的死角。 當我以為我懂的時候,我或許未必真懂,也或許我只是自以為是的懂,其實觀念有偏差。 有時我會把我自認為懂的地方圍上藩籬設上限。當有人提出異議,讓我感覺思想受到侵犯時,我也常直覺反應的站在籬內,為捍衛疆土而抗拒。 我更未必見得有站上更高一層,客觀將不同意見去蕪存菁的雅量氣度。 我需要再努力。 2016年轉眼即將過去一半,在這六月伊始之際,期許自己行事更臻成熟,也願與大家共勉: 一、為自己掛上任何標籤前,先有無愧的領悟。 二、未能窺得全貌的片面認知未必正確,做判斷前,不要只選擇自己想聽的,而摒棄與己願不合的資訊。 三、眼見耳聞未必為實,眼睛耳朵接收的訊息會騙人,在沒有用心沉澱過濾之前,會干擾思考的正確性 。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