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珠寶業的現況及當前面對的挑戰
2011/07/03 14:23:04瀏覽3101|回應0|推薦0



台灣珠寶業的現況及當前面對的挑戰

文:杜雨潔 Judy Tu / Gem & Jewellery Planner

(本文之三分之二內容刊於2010年亞洲珠寶8月號)

 

一個奠基發展了七十餘年的行業,隨著貿易起飛經濟蓬勃不斷開發商品行銷世界的產業,在全球政商局面的變化輪轉之中,台灣的珠寶業是如何滿富著熱情、鼓足著勇氣加上驚人的耐力,在台灣本土、國際通路以及眾人期待的大中國市場上,發揮珠寶人的實力,一步一腳印地開拓,持續讓〝台灣珠寶〞成為一個獨特的精品品牌產業,成為精緻文化的代名詞。

 

多年耕耘,累積的實力

台灣的金銀珠寶業,以金銀加工家族或個人型態的小規模經營模式起步,在發展初期大環境局勢紊亂,戰亂期間一度禁止黃金買賣以穩定金融。早期台灣的珠寶業大多起名為〝某某銀樓〞,1950年代前後幾乎所有的銀樓皆以黃金交易為主要業務,亞洲人儲蓄的習慣,在購買黃金飾品的同時是以保值為目地,其次才考慮到款式,銀樓的功能可說是實現政策〝藏富於民〞的推手之一。爾後,人民所得日增,貿易連年開拓,開始引近許多寶石的種類,豐富了選擇性,珠寶市場也日漸萌芽。許多珠寶店的前身是銀樓,而且許多保留著原來的黃金買賣業務,然後陸續帶進寶石鑽石的使用。台灣珊瑚聞名世界亦是主打的珠寶項目,一是原材料供應 一是加工基地,珠寶界裡還有一批外貿尖兵,經營珊瑚、台灣玉、珍珠、瑪瑙珠、琥珀等半貴重寶石的加工,開拓藝品市場,出口至歐美日等國家,期間更是發展了鑽石切磨加工,合成二氧化鋯石(CZ,俗稱蘇聯鑽)的生產外銷至全世界。1970年代開始至今,台灣的珠寶製造業從家庭工廠、中小型工廠到大型加工廠,店面經營從傳統的銀樓黃金買賣走向貴重珠寶市場的消費階段。

 

通路改變,市場開始洗牌

常說危機就是轉機,何嘗不是用在台灣的珠寶業!近幾年來金融危機、錢包緊縮,同質性精品消費的飽和或新世代口味的改變,企業移民、市場轉移、通路轉型、加工廠移往中國、各個國際品牌搶攻市佔率、電視網購盛行等因素,台灣的珠寶業真的面臨太多挑戰。首當其衝的是電視購物的行銷方式,著實打亂了珠寶店面的經營,雖說電視購物並非實體商店,像是珠寶此種高單價的商品,較難建立起實際店家與消費者的互信基礎,媒體畫面的印象與所購得產品常發生落差,不過依然造成實體店鋪巨大的影響。

 

08年開放陸客來台,珠寶業曾經寄望於中國遊客來台灣能帶來的商機,然而發現遊客們團進團出,並無法為珠寶店家帶來實質的經濟效應。再者,一般珠寶店家還因台灣結婚率降低股市低迷婚戒首飾銷售銳減而有苦難言,同時金價飆漲, 很多珠寶銀樓在金流上難以掌握,一度停止交易或是只賣不補貨。許多業者面對諸如此類的原因,也無法存續而面臨歇業,或是轉往其他銷售通路。

 

台灣珠寶廠商從多年來培養的加工純熟技術,過往從產地和展會中累積的採貨經驗,也從買方市場漸轉型為賣方市場,從各個珠寶展會中可明顯看出來自台灣的廠商是越來越多,並且多以精品為導向。台灣內銷市場的發展走向往客製化精緻路線,數十年來累積的深厚資產,高端珠寶存量和消費實力亦不容忽視。

 

台灣的中國風,共通文化元素的交融

台灣大島的風土海洋性格開放熱情,冒險奮鬥進取,讓文創擁有活潑包容的特色,通過實體的創作,風貎不斷更迭,在多元的挑戰中塑造新的局面。台灣和中國本有分不開的文化根源,從思惟或美學創作上的解讀,和中國共有傳統藝術的價值觀,設計作品的形式走向或性格主張,易達成共識和領會,尤其是富含中華文化元素,古典風雅的設計師作品,在中國珠寶市場已得到相當的共鳴,雙方在持續的交流下能延伸創造出來的珠寶風華令人拭目以待。另外,台灣市場的消費者對珠寶配帶款式的選擇仍偏保守,強調主石的設計型態較受青睞,中國的消費者在各種大瞻創新的造型接受度似乎頗高,這或許讓台灣一些實驗性的創意設計作品亦能得到許多發展的空間。

 

打造精緻珠寶的夢工廠

台灣珠寶人材培訓的單位和資源,較為缺乏整體性的教育方針,目前可說是想踏入此行業的人對珠寶具有十足的熱愛而自力自強。前幾年有幾處大專院校增設珠寶學系,不過仍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經費及設備充實教育資源,方能從打模、電鍍、雕刻琢磨、金工、設計、美學、寶石鑑定、管理等培養延續的人才。珠寶精品代工,品牌創建,珠寶設計、工藝人材的提拔,這種大方向的產業帶動和扶植,仍需仰賴政府單位和協會團體的輔導來成就。

 

另一方面台灣在稅賦上給與珠寶業者許多優惠的免稅條例,十幾年前即實施黃金飾品免徵營業稅,爾後包括鑽石彩寶等進口關稅也逐步調降至目前的零稅率,這對提振珠寶產業的自由發展環境有相當大的助益。期待未來中國市場在珠寶項目的稅率如能逐步進行調降的鼓勵措施,將會是對台灣珠寶業開發的一項利多。

 

十多年前中國開始影響著世界的珠寶以及貴金屬市場,然而當時多集中在鑽石或寶石的加工出口,經過多年的技術累積與市場轉變,隨著中國國民消費能力的大幅提升,明顯的內需市場已經成為主流。中國買家的實力吸引越來越多國際品牌各國廠商的進駐,奢華級的頂級珠寶更是躍躍欲試要前進中國。中國市場具有自主性格局,眼觀中國自有珠寶品牌的不斷建立,更會推動提升廣大市場熱絡的交易。

 

台灣切入中國市場的方式將如何定位,大規模的產業經營需要長年深耕,走精緻珠寶更需要樹立品牌風格。以東方美學的思惟為經,歐美設計架構為緯,台灣的珠寶精品設計創作內涵特質為座標,來發展台灣珠寶業的新風貌。台灣珠寶的發展走向,要更勇於國際化的出擊,掌握中國化的經營,堅持品質第一,期望有朝一日,讓人一眼就能認出是出自台灣的珠寶,做出真正的品牌精神,真正的台灣精品。

 

圖說

 

1:品名:故宮久久如意項鍊

材質:米粒珍珠‧紅寶‧藍寶‧翡翠‧18K

說明:「人有人意,己有己意,能不求人,則自然如意」,如意可說是深植於中國人心中一個重要的依託與美好的象徵。有了「如意」,人生一切都將呈現出〝美好〞。在台灣故宮收藏如意珠寶味的要算清代鑲了珍珠寶石的「金質珍珠如意」了其珍珠較大,為縫件。而〝久〞與九〞同音,是特別吉祥的字,九朵靈芝交纏的造型,可以說是人生如意的最高境界。「朱的寶飾」設計師林芳朱,擷取了此件故宮藏品的元素,創作此件作品「故宮久久如意項鍊」。其作品「古典而現代」、「古意而摩登」,藝術風格展現出「最新潮的古典」,標榜濃郁的人文主義與文化特色。

 

2:清代金質珍珠如意

3:頂康珠寶,設計師康玲紋。表示想看到原石鑲嵌起來的感覺,率性地選用了柱狀和板狀的紅寶石晶體,嘗試原始風味的呈現。

 

4:品名:想飛。設計師康玲紋。

 

5:雕刻大師黃福壽碧玉作品,將玉石精雕成薄如蟬翼看似柔軟草葉,將堅硬的玉石注入傳神與感動。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