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7/27 11:39:10瀏覽753|回應1|推薦15 | |
超越世出世間 (摘錄自佛經) (ps: 此篇是節錄自六祖壇經及相關佛經,可供自修超越世出世間的心法~ 佛菩薩對眾生的苦口婆心躍然在心頭,文辭義理旨趣均非常殊勝,謹以此心與大家同修學!) 善知識,世人終日口念般若,不識自性般若;猶如說食不飽,口但說 空,萬劫不得見性,終無有益。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梵語, 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須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 露如電。口念心行,則心口相應,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 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耳根靈明不受塵 圓通本妙全體現 我從耳門圓照三昧,緣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地,成就菩提,斯為第一。 (修耳根圓通法門,藉由專注一心聽聞外在的音聲,而返聞內在的聞性,進而契悟自性成無上道。) 一切如來應供等正覺。為受化者隨應說法。愚癡眾生諸纏所纏。計我我所。著吾我見。常隨顛倒。生邪見惑。起邪虛妄。為縛所縛。流轉生死。遠如來道。為如是等諸眾生故。如來應供等正覺。出興于世。佛子。若菩薩摩訶薩。起一瞋恚心者。一切惡中無過此惡。何以故。佛子。菩薩摩訶薩。起瞋恚心。則受百千障礙法門。 法身報身及化身,三身本來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見,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從化身生淨性,淨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當來圓滿真無窮。 婬性本是淨性因,除妊即是淨性身, 性中各自離五欲,見性剎那即是真。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親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若能鎖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 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菩提只向心見,何勞向什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定慧猶如何等?猶如燈光。有燈即光,無燈即暗;燈是光之體,光是燈之用。 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無相者:於相而離相;無念者:於念而無念;無住者:人之本性,於世間善惡好醜,乃至冤之與親,言語觸刺欺爭之時,並將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繫縛。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此是以無住為本。 善知識!外離一切相,名為無相;能離於相,即法體清淨;此是以無相為體。於諸境上心不染,曰無念;於自念上常離諸境,不於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盡除卻,一念絕即死,別處受生,是為大錯。學道者思之。若不識法意,自錯猶可,更勸他人,自迷不見,又謗佛經;所以立無念為宗。善知識!云何立無念為宗?只緣口說見性,迷人於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見,一切塵勞妄想,從此而生。自性本無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說禍福,即是塵勞邪見。故此法門,立無念為宗。 善知識!無者無何事?念者念何物?無者:無二相,無諸塵勞之心;念者,念其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無,眼耳色聲,當時即壞。 善知識!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經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三身者:清淨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若離本性,別說三身,即名有身無智;若悟三身無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 汝之本性,猶如虛空,了無一物可見,是名正見;無一物可知,是名真知。無有青黃長短,但見本源清淨,覺體圓明,即名見性成佛,亦名如來知見。 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雲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還如太虛生閃電; 此之知見瞥然興,錯認何曾解方便, 汝當一念自知非,自己靈光常顯現。 汝觀自未心,莫著外法相,法無四乘,人心自有等差。凡聞轉誦,是小乘;悟法解義,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萬法盡通,萬法俱備,一切不染,離諸法相,一無所得,名最上乘。乘是行義,不在口爭,汝須自修,莫問吾也,一切時中,自性自如。 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為自縛。 見相同源 心物不二 染淨一如 質能同體 體一如 相差別 用各異 萬法唯識 法界唯心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