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2/31 10:18:19瀏覽482|回應2|推薦7 | |
昨晚看電視『你大學了沒』,剛好聊到留洋的差異性,大扺是留洋經驗可以鍛鍊語言增加國際觀等等‧ 談到國際觀時,看到台灣的學生所問的問題時,差點要噴飯了,節目中所談充斥著二分法:台灣以及國外‧ 首先有人提到外國人是不是作息都很怪,休息時間到了就不服務了,接著他舉例說他同學去義大利遊玩時,在下午1點時,郵局要關門了請他學生可否3點再回來為例支持他的問題論點‧當時我心裏想的是,小小的台灣2千多萬人,南與北的差異性台灣人都自己可以款款而談了,那台灣以外的大世界有幾十億存著很大的差異性的基本概念居然無法想像與接受? 拿一個義大利的例子便要以偏概全地去概述其他地域,從這樣的邏輯和談話內容裏完全無法看到台灣學生有夠廣的『國際』觀點‧ 再來有人提到外藉的課座教授教課方式很怪,他可以花一整堂課時間與座上某一積極學生對話一整堂而視他人而無物,此生以此為例問到是不是外國教授都會這樣子? 天呀~ 聽到這裏真叫我情何以堪,好像談到國外後所有的個人化的差異性都不存在了,好像只有台灣人會有差異性,外國人都是一個模子出來的一樣‧ 其他的內容也大都充斥著這樣的觀點,上節目的學生中沒有任何一個有sense到他所談的特質其實是屬於特定區域的特定文化的‧看到這樣的情況,我深深懷疑長久以來我所相信的『台灣學生比較有國際觀』這句話還有多少真實性? 我想近幾年台灣真的自我膨脹得太過頭了,我個人深信要懂別人的話要先放下自己的身段,要先承認自己的渺小與無知,也唯有如此才會真正擁有國際化的思維‧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