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中潭子新冠後遺症睡眠障礙中醫推薦治療 台中豐原新冠後遺症沮喪中醫推薦治療 台中龍井長新冠後遺症-全
2022/07/05 05:25:53瀏覽51|回應0|推薦0

大雅廣和中醫診所(新冠後遺癥)特別門診

臨床上我們發覺愈來愈多確診者染疫康復後(快篩陰性),但其實有一些後遺癥正影響病患的生活品質

而這些後遺癥應該要被追蹤治療;中醫講究固本培元,身體在經歷與病毒的一場大戰後,雖然敵軍已然撤退但家園殘破

如果您有以下出現的1種後遺癥,並且持續數週之久,就要注意治療。

Q&A:

一、Q1:為什麼會有新冠後遺癥?
A: 大量冠狀病毒在急性感染後繼續潛伏在人體各種組織如腸 道、肝臟或大腦中,並繼續造成傷害。
感染新冠病毒後所引發的廣泛免疫反應,觸發了針對人體組織 的抗體和其他免疫反應,而這些反應引起後續的併發癥。

二、 Q2:新冠後遺癥有哪些?
A: 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最新研究顯示,約有7至8成染 疫者康復後至少會出現1個長新冠癥狀,其中最常見的癥狀為

生理上:
●全身倦怠
●呼吸易喘(肺部功能受損)
●肌肉容易痠痛
●胸悶、胸痛(肺部功能受損)
●13%的人出現腎功能下降的現象(性功能退化)
● 腦霧(記憶力、專注力變差)尤其是老人及小孩為高危險群

心理上:
●睡眠障礙(失眠)
●焦慮和沮喪
●憂鬱

65歲以上長者在痊癒後出現神經系統疾病的風險增加,不只如此,還可能出現情緒障礙、藥物濫用等情形。

三、Q3:有新冠癥狀後遺癥該看哪科?癥狀會消退嗎?

A: 廣和中醫可以治療長新冠?
以下舉例,我們如何治療對治的方法:

生理上:肺部主要的後遺癥為肺纖維化,即肺部受到病毒侵擾,組織修復後出現較厚、較硬的疤痕,中醫以潤肺化瘀為治療原則

如:何首烏、當歸、菟絲子等;氣虛下陷酌加補陽之藥物,如:黃耆、人參、柴胡等,需要時可再加麻黃、杏仁等,如此可逐漸改善乾咳、呼吸淺快、血氧飽和度不穩定、倦怠等現象。

嗅覺或味覺障礙方面,可能是因嗅覺或味覺相關細胞受到感染導致發炎和損傷所產生的,可在中醫四診辨證後

透過辛涼、辛溫、益氣、滋陰或補陽的中藥,協助逐漸恢復原有的嗅覺或味覺功能。

注意力和記憶力減退問題,可能與病毒直接或間接造成腦神經、腦微血管損傷有關,可運用如活血化瘀、補氣、補血或補陽藥物

幫助腦神經、腦微血管修復,或用化痰飲藥物幫助代謝廢物排出,亦可酌加麻黃、細辛、辛夷等醒腦藥物,依病人病狀選擇上述適合藥物,協助恢復原有認知功能。

心理上:

新冠肺炎在心理上所產生的睡眠障礙(失眠)、焦慮和沮喪憂鬱。

這類的病人原本或多或少就有自律神經系統失調的問題,只是肺炎疫情促使其病情誘發或加重

廣和中醫對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就有開設專門的門診,所以對於這部份心理疾病的治療已有不少的治療經驗

會運用加味逍遙散、六味地黃丸來調治自律神經失調,視個案情況輔 以針灸「內關」「神門」「三陰交」…來達到藥砭同治之效。

臺中大雅廣和中醫診所運用傳統中藥來調理過度緊繃、亢奮的情緒,依據中醫藥的學理來調理體質;多管其下,改變您的體質,調理平衡

不是單純以藥物來壓制癥狀;經過一系列的療程,很讓您擺脫長清冠後遺癥,讓身體原恢復平衡統合狀態

透過我們診治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都可以漸漸找回正常的生活品質,使用正確的方式將幫助您擺脫失眠的痛苦!

醫療團隊:

門診時間:

CC115RGG74RG1

「長新冠」有321特徵 確診康復者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隨著確診人數激增,「長新冠」湧現,因為臺中潭子長清冠後遺癥-嗅味覺失靈康復還是會感到倦怠、走路容易喘,甚至有腦霧(失智)、失眠、胸悶、咳嗽、頭暈、痠痛、體力變差…等癥狀出現,而這是臺中南區新冠後遺癥嗜睡中醫推薦治療擅長的治療項目。

「長新冠」有321特徵:臺中南區長清冠專注力變差中醫治療就是這些癥狀可能在感染後3個月內出現、癥狀會持續超過2個月、無法用其他診斷排除的癥狀,可能就長達1年。,臺中南區長清冠腎功能下降中醫治療

「長新冠」有很多種,多重器官發炎影響大:

1.腦部發炎就可能會造成腦霧。

2.心臟發炎則造成心肌炎、心血管疾病等。

3.呼吸道發炎,則會出現容易有痰、慢性咳嗽的癥狀。

4.常見肌肉酸痛、腹瀉以及關節痛。

臺中神岡長清冠後遺癥-嗜睡中醫推薦治療長新冠的發生與染疫後癥狀嚴重程度 呈現正相關

看明月說人間, 有個夢給明天。 知自己問知音, 寫好詩沒變情意。 >>>更多美文:自創詩

快樂端午 文/司岳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各地過法不盡相同。我認為最有特色的還是我的老家——慶陽的端午。 慶陽是著名的“香包之鄉”,民間藝術文化底蘊深厚。每年的端午節也是這個小城市最熱鬧的時候,因為這時會舉辦一年一度的“香包節”。除了家家戶戶門上掛艾草以外,不管大人還是孩子,身上都會佩戴各式各樣香味撲鼻的香包,手腕、腳腕、脖子上還會系上五彩線搓成的“花花繩”來祈求平安和風調雨順。 今年的端午節我是在慶陽度過的。一大早,我便喊著要爸爸媽媽和爺爺帶我去“香包節”湊熱鬧。 來到“香包節”會場,哇!可真熱鬧啊!廣播里鑼鼓陣陣,樂曲激昂,喜氣洋洋。地上鋪著紅地毯,數不清的香包展位前人們熙熙攘攘。有的在與漂亮的香包合影,有的精心挑選喜愛的香包,有的在往自己和孩子身上佩戴香包。最吸引人的當然是琳瑯滿目、美不勝收的各種香包了。有巨大的“五連粽”,有精致的“五毒”背心,有小巧的“虎頭鞋”,有精美的“五彩錢”,還有喜慶的“慶陽娃娃”…… 人們面對這么多精美絕倫的民間藝術精品,無不嘖嘖稱贊。我們一家也不例外。攝影愛好者老爸似乎找到了攝影的天堂,舉著相機各個角度拍個不停。媽媽見到每件香包都愛不釋手,不斷在自己身上試戴。爺爺則是不住地贊嘆現在的生活好了,原來端午節小孩戴的小香包也可以做得這么好。 我最感興趣的是憨態可掬的“慶陽娃娃”香包。卡通的形象,頭上戴著虎頭帽,肚子上繡著大大的“福”字。一針一線,縫得十分認真。整個形象活靈活現,十分惹人喜愛。拿起一聞,還散發著撲鼻的香味。我迫不及待買下它,戴在脖子上,漂亮極了。我們還買了各自屬相的小動物掛在身上,把五彩的“花花繩”系在手腕上。 肚子有些餓了,不知不覺我們來到了小吃城。這里有慶陽當地和全國各地的特色小吃。有糖油糕、粘米飯、豆花、蕎面……各路食客們個個吃得滿嘴流油。 最高興的是媽媽發現了小時候吃過而不能忘記的美味——“黃燜雞”。黃燜雞一上桌,一股濃郁的香味便撲面而來。雞肉上包裹了一層黃黃的“外衣”,剝開外衣,鮮嫩的雞肉便呈現在眼前。我迫不及待地嘗了一口,哇!好香啊!太好吃了!用嫩、酥、爛這些詞都無法形容了!怪不得媽媽一直念念不忘呢。 我們還品嘗了誘人的慶陽米糕、蒸兔肉、清湯羊肉……樣樣十分美味,最后我都撐得走不動路了。 漂亮的香包,美味的美食,留下了家鄉端午快樂的記憶。 短信過端午 文/龐進 以手機短信祝福節日,可謂當今一大時尚。 前年的端午節在公歷的6月16日,15日就有短信頻頻發來。“萬水千山粽是情,糖餡肉餡啥都行。青絲捆著祝福意,粽葉包著真感情。糯米纏綿紅棗香,雄黃醉人龍舟行。雞蛋伴著艾葉煮,平安健康永一生。”這是一首七言詩,首句利用諧音,改曾廣為流行的港劇歌曲《萬水千山總是情》詞一字,由“總”而“粽”,讓人心領神會不禁莞爾。不僅“粽”,雄黃、龍舟、艾葉等屬于端午節特有的民俗元素,詩中都一一涉及,且組合自然,讀來有滋有味,情趣悠然。 如此短信,好是好,但屬于一人創作,全民使用,不知出現在多少人的手機上。相比之下,那些因不同的時、地、人、事而創作的短信,對發者而言,畢竟要費一定的心思,對收者而言,就得仔細閱讀、認真領會了。 15日一大早,就收到了大學同學、現為解放軍某部少將的李偉發來的短信:“獻上藏胞的白哈達,送去高原的格桑花,李偉在玉樹祝你端午節快樂!”看到短信,眼前便浮現著我的這位昔日同窗,正率領著子弟兵們奮戰在抗震救災第一線的情形。于是,想了想,回復道:“以戈壁灘上九千年的胡楊向李偉祝福!”胡楊是生長在荒漠沙地上的唯一能成林的樹種,有“不死三千年,不倒三千年,不朽三千年”之說。——幾個小時前,我們到達新疆哈密,一出火車站,就看到了對面樓房上的廣告語:“領略大漠胡楊九千年風韻!” 手機短信縮短了空間距離,真所謂“天涯若比鄰”了。比如這條短信,就是從遙遠的海南發來的:“用一份健康的綠豆、一份開心的花生、一份美麗的紅豆、一份快樂的調料,包成一個開心的粽子送給您……”發信人小胡,是一家公司的員工。內容如此豐富,于是,趕快回復:“謝謝,我在新疆,這里有生命頑強的胡楊,它們也姓胡哦。”小胡很快再發一條:“啊,您在新疆過端午呀?有粽子吃嗎?需不需要給你捎去海南的粽子?”人有情之,須得領之,于是再復:“好啊,相信特別好吃,尤其是你做的。”這后一句,把一個“陽光80后”給難住了:“啊啊,我還沒學會包粽子,讓您見笑了。您發個地址給我,我給您寄海南的特色粽子吧。”…… 到了16日,短信更是接二連三,有復不勝復之感。其中一條是志明先生發來的,他作了一首詩:“汨江潤雨翠柳煙,楚使琴瑟寒千年。棕香俄傾百齡夢,詩到嘴邊憶屈原。”對這樣一首下了工夫的詩,當然也要下一番工夫回復了,斟酌片刻,和其韻道:“萬馬狂奔大漠煙,胡楊陣列九千年。一脈蒼涼志士夢,恰逢端午嘆屈原。”——此前,14日下午,哈密當地文化名人王喜明先生自駕車,引導著我們一行人到位于哈順戈壁中的雅丹魔鬼城參觀、體驗。但見大漠起風,風卷沙塵,呼嘯速行,如萬馬奔騰。而胡楊,如前述,既是自然生態的奇跡呈現,也是一種生命精神的象征。那么,廣袤的戈壁,給人的感覺,除了遼闊,便是蒼涼了。這樣的蒼涼,可不可以與中國歷代志士生命末年的心態相比呢?比如屈原,比如司馬遷,以及嵇康、袁崇煥、王國維、吳宓、陳寅恪…… 端午節的“五大功能” 文/汪金友 自從2006年5月國務院確定端午節為法定假日后,端午節的氣氛,就越來越濃厚。時間還差半個月,商家就忙著推出各式各樣的粽子,火車站就忙著增加列車和售票窗口。無論南方北方城里鄉下,都有很多人打起行包準備出發,或探親,或訪友,或展演,或旅游。 其實,端午節只有五月初五這一天,即便加上雙休日,也就三天時間。在近處,尚能看點景色。走遠了,就只剩趕路。但就是在這數以億計的匆匆人流中,卻蘊含著巨大的文機和商機。需要我們開動腦筋,積極開發端午節的各種功能。 其一是文化傳承功能。端午是中國的傳統節日,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國家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30日,又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端午不僅起源悠久,而且具有極其豐富的內涵。這是中國文化的傳統,體現著中國文化的精髓。通過這個節日,讓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記住屈原,記住伍子胥,記住曹娥,記住秋瑾,記住那些獨特的民俗和美好的傳說,記住“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其二是經濟發展的功能。端午節前幾天,家人就開始張羅包粽子,買蘆葉、泡糯米、煮大棗。一鍋香噴噴的粽子撈出來,東家送幾個,西家送幾個。“黏嗎?”“黏!”“甜嗎?”“甜!”“香嗎?”“香!”端午粽飄香,九州共品嘗;屈原若有知,當羨今人強。我在想,一個端午節,中國人會吃掉多少粽子?為了給親人送粽子和跟親人一起吃粽子,又會有多少人要乘飛機、趕火車和坐汽車?端午節不僅拉動了消費,而且促進了經濟信息的交流。 其三是豐富生活功能。人活著,既要創造生活,又要享受生活。而且創造生活的目的,就是改善和享受生活。勞動是我們需要,工作是我們需要,奉獻是我們需要,幸福和快樂,更是我們需要。而統一的節日和假期,則是放松身心和尋找快樂的最佳時機。利用端午節,爬一次名山,游一次郊野,劃一次龍舟,會一次親朋,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共飄香,不僅可以愉悅身心,而且能夠陶冶情操。 其四是弘揚愛國主義的功能。端午節的主題,就是愛國。人們之所以懷念和紀念屈原,也在于他的愛國。雖然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但屈原的愛國之心不渝。他在流放途中,仍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于是在五月五日這一天,抱石投汨羅江而去。無論什么時代,愛國都是一種高尚的情操。愛國者,人皆敬之。 其五是扶正壓邪的功能。端午節的很多風俗,都與驅邪有關。在我們家鄉,就流傳著這樣的諺語:“端午不戴艾,死去變妖怪。”為此每到端午這一天,大人小孩耳朵上都要戴一片艾葉。還有的地方,以菖蒲和黃酒驅邪。如今雖然浩然正氣和美好道德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流,但歪風邪氣依然存在,有時甚至會非常嚴重。而端午節的復興,最終體現的也是社會文明的進步。只有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才能為人民群眾造福。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是唐代詩人文秀在《端午》詩中對屈原的感嘆。但我覺得,屈原并沒有白死。人們對他的懷念,不僅已經形成一種傳統風俗。而且過節的規模和功能,也“更上一層樓”。 麥田間的端午 文/若星 那個端午,沒有百舸爭流的龍舟,沒有號角齊鳴鑼鼓喧天的沸騰;沒有門口斜斜搖曳的艾葉,沒有雄黃酒氤氳的醇香;沒有南國濃郁的鮮魚、肉粽,也沒有北方香甜的豆沙棗粽、綠豆糕,更沒有四處懸掛的美麗的香包。 那是幾十年前關中平原上麥田間的端午,盡管十分簡陋,但卻充盈著親情、善良,特別是那種令人感動的,在物質條件極度匱乏的貧瘠中所守護的尊嚴。 如同《山楂樹之戀》中的靜秋去西村坪一樣,那時,學校也會經常組織起我們這些中學生,以各種主題或名目,到不太遙遠的鄉村去生活一段時間。 我們來到這座長安與藍田交界處的村莊已經快一周了。村莊就在浐河河谷邊的臺塬上,四處是金黃色的麥田,空氣中浮動著成熟小麥的味道。與靜秋他們不同的是,我們沒有住在村民家里,而只是在村民家中吃飯,晚上就在村小學的教室里打地鋪睡覺。 我吃飯的村民家中有大叔大媽和他們的兩個孩子,大女兒已嫁往外村,從來沒有見到過;小兒子也很難見到影子;每天同我一起吃飯聊天的是與我年紀相仿的二女兒。 我們是來參加夏收勞動的。一天割完麥子吃晚飯時,大媽走過來,帶點兒驕傲地告訴我說:明天是端午節,他們的大女婿會來看望他們,還會幫著家里收麥子。 第二天快近正午,正在麥田里收割麥子時,遠遠的,我們看到一位年輕人從田隴上走過。他穿著淺藍色的布褂,灰色的褲子,戴著麥稈編成的草帽,整整齊齊的,一看就是出門做客的樣子。年輕人的模樣周周正正,右手里還提著一方用紙繩捆扎得四四方方的鼓鼓的褐色的紙包,是那個年代典型的作為禮品的點心包。我想,這一定是大媽大叔的女婿來了。不一會兒,就看到他已經換掉了那身做客的衣服,穿著汗衫短褲,揮舞著鐮刀,一頭扎進了麥田中去。 轉眼就到了晚飯時光。大媽的家中有了一些與往日不同的氣氛。晚飯端上來了,湯面條比往日稠得多,里面還有許多切得碎碎的肉皮丁;同時,每個人,都分到了一塊兒呈現著金黃色油亮色澤的、松軟的、梅花狀的雞蛋糕,這可是當時那個年代在城里都難得吃到的美食啊!這一定是大女婿來時所提的點心包里包著的內容。 現在還記得大媽把飯端來給我時的眼神,有些驕傲,還有些糾結。我看到,她的二女兒,還有小兒子,碗里幾乎見不到幾星兒肉皮丁。我忙告訴大媽,自己不大喜歡吃肉,忙把碗里的肉皮丁撥給了她的女兒。我看到了大媽如釋重負的笑容,看到了在房屋的角落里,正捧著一個大碗吃面的她的女婿;同時我還注意到,他的碗里,也有著同我一樣多的肉皮丁。 端午節的符號 文/汪金友 每個節日都有自己的符號,這是約定俗成的標識,也是文化傳承的藝術。有了這些符號,我們的節日才過得充實快樂,有滋有味。 要說端午節的符號,每個人都可能會想到粽子。有一個謎語,是這樣講的:“三角四棱長,珍珠肚里藏;要吃珍珠肉,解帶扒衣裳。”還有,“珍珠白姑娘,許配筆葉郎,穿衣去洗澡,脫衣上牙床。”不知是誰這么有文采,把粽子比作“珍珠”和“新娘”,給人帶來無限美好的遐想。 粽子起源于春秋時期,是端午節的傳統節日食品。起初的時候,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的,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的,稱“筒粽”。關于粽子最早的記載,是1600年前西晉新平太守周處所寫的《風士記》,其中講:“仲夏端午,烹鶩角黍。”后來南朝梁文學家吳鈞又在《續齊諧記》中說:“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 直到現在,人們仍然愿意相信這個傳說。有時候,“死也是另一種生”。屈原在不該死的時候死了,但他的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卻得到了永生。唐代詩人殷堯藩在《端午日》一詩中說:“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因為屈原,人們記住了端午;因為端午,人們記住了屈原。 端午節的另一個符號是賽龍舟。相傳楚國百姓發現屈原投江之后,很多人都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岳陽洞庭湖時,不見了屈原的蹤跡。但每年五月五日的龍舟競渡,卻流傳下來,并成為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 因為出生在北方,我一直沒有機會親眼觀看龍舟比賽。但聽老家的人說,去年的端午節,我們縣也舉辦了一場賽龍舟活動,而且今年還要舉辦。我聽了備受鼓舞,這項在我國南方流傳了兩千多年的文化遺產,現在也能在我們這樣的北方小縣上演。可以想象那種場面,鼓槌擂響箭離弦,振臂齊聲斬浪尖;萬縷雪侵揮手過,九龍破水勇爭先。 我們的人生,其實也如賽龍舟。再多的人,再多的舟,最后獲得第一的,都只有一個。不是規則不公平,也不是我們不努力。因為這是誰也不能改變的規律,有第一,就得有第末。如果有誰心理不平衡,就想一想河邊的那些看客。人家沒有機會上船,沒有機會表演,反倒非常的開心和快樂。 端午節還有一個符號,就是菖蒲和艾葉。在我們家鄉,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端午不戴艾,死去變妖怪。”為此每到端午這一天,大人小孩耳朵上都要戴一片艾葉。為了這片艾葉,爺爺奶奶們專門在院子里留出一塊土地,讓艾草自然地生長。到端午節這一天早晨,孩子們還沒有起床的時候,大人便將艾葉放在了他們的枕邊,并把艾枝插在門上。還有的人家,把艾葉放在米飯或黏餑餑里,味道很清香。 菖蒲和艾草一樣,也是一種中藥。不僅葉叢翠綠,端莊秀麗,而且全株芳香,可作香料或驅蚊蟲,還可開竅醒神、化食消脹等。五月初五,酷暑將至,邪氣襲人,所以用菖蒲、艾草和黃酒等物驅邪,既有文化意味,又有科學道理。 端午是一個節日,也是一種景色。有人細細咀嚼這些符號,也有人寓情于景或寓景于情。其實,無論賞景、戀景、應景,都是文化的傳承。美在其中,樂在其中,責在其中。 >>>更多美文:好文章


台中石岡長新冠後遺症-腎功能下降中醫推薦治療
台中霧峰長新冠後遺症-全身倦怠中醫治療 台中長新冠後遺症-腎功能下降中醫治療 台中南區長新冠後遺症-台中烏日長新冠後遺症-肌肉痠痛中醫治療 台中后里長新冠睡眠障礙中醫治療 台中西區新冠肺炎後遺症性功能
( 興趣嗜好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68tabk464454&aid=17556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