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你願意當「免費族」嗎?
2008/01/01 23:30:16瀏覽2007|回應3|推薦33

 

看新聞看到一個新名詞「免費族」﹐深入瞭解之後﹐才知道是指「一群專門在垃圾堆中尋找免費食物或物品的新族群」…

Orz~﹐那我應該也可以算和免費族沾上邊了﹐尤其是在衣服方面﹐許多都是穿家人留下來然後我加以改裝的﹐並且沒必要的東西﹐能不買就不買…

雖然﹐食物的衛生方面需要加以注意﹐但我覺得「免費族」的精神可嘉﹐並且在生活的某些方面﹐的確有值得我們向他們學習的地方。

而你呢﹐在瞭解了甚麼是「免費族」之後﹐你又願不願意當個免費族呢?

 

 

《美国"免费族"反对过度消费 从垃圾堆中找食物》

据西班牙《国家报》12月3日报道,“免费族”每周在垃圾堆中翻找食物并不是饥饿和贫穷所迫,仅仅是由于受到良知的召唤,他们不愿看到西方社会任凭成吨的新鲜食物腐烂在大街上。

“免费族”捡拾别人丢弃的食物。这是一个信念和一种生活方式。让我们陪他们在纽约的集装箱里“购物”,然后共进晚餐。他们每周在垃圾堆中翻找食物并不是饥饿和贫穷所迫,仅仅是由于受到良知的召唤,不愿看到西方社会如何任凭成吨的新鲜食物腐烂在大街上。

一些分散在世界各地,自称为“免费族”的人们尝试着推迟生态系统的崩溃,他们认为地球正面临着这种危险。这些人并没有为此花费金钱,只是重新利用每天被丢弃的尚可食用的部分食物,而这些食物为数并不少。

纽约一些超市门前,每晚堆积着数10个可能装满垃圾的口袋。但是,如果我们像大学教授珍妮特·卡利什一样每周翻捡两次这些垃圾袋,就很可能找到各种各样的新鲜水果蔬菜、酸奶、果汁、面条、大米、鸡蛋、肉和熏鱼。

马德琳说:“一年以来,我80%的食物都是这样获得的。最多的是面包。每晚上千条面包被丢弃。蔬菜通常是包装好的,干净的。水果有时被撞碎了,但多数情况下外观很好。可以找到无数酸奶,大多数没有过期。面条和大米有时仅仅因为包装破了就变成了垃圾。”

马德琳今年50岁,居住在一所摆满书籍的宽敞公寓里,是一个非政府组织的发言人,此前曾在一个跨国公司工作。她说:“每个人都可以决定如何履行自己的承诺。我作出了一个负责的决定——违抗购买的指令。这是一种对消费社会的抵制行为。人们消费过度,这么做就是在戕害地球。因此我尽量少买东西。书是旧的,家用电器是我自己修好的,衣服是从自由市场买来的。”

她是纽约数百“免费族”成员中的一个。他们每天捡拾的食物都是能吃的,与在超级市场中购买的无异,有的甚至就是来自那些市场。

也许有些食物过期了一天,有些食物两天后过期。但其实我们察觉不到它们的区别。商店为食品制定的保质期远远早于必须将其丢弃的期限。但是为什么把它们扔掉?因为供过于求。此项运动的推动者之一亚当·韦斯曼说:“有些超级市场收到更加新鲜的货物就把原来的丢掉,仅仅是因为缺少空间。”一个超市店员看到“免费族”捡拾垃圾的时候证实了他的话。

“免费族”在垃圾堆里小心翼翼地翻找着“宝藏”。珍妮特带着一个装满食物的背包,面前是两垃圾袋干净的胡萝卜。虽然这些胡萝卜当天过期,但两天后被她端上餐桌时仍非常美味。

据亚利桑那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美国生产的食物中有40%未经食用就变成了垃圾。这意味着美国家庭每年白白扔掉了400亿美元。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全球有8.52亿人口营养不良。据美国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纽约市有2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抵制过度消费,很多像“免费族”—样的有识之士正在不遗余力地进行努力。

【2007-12-12 中国网】

 

除了撿食物﹐免費族也會在垃圾堆中尋找還可用的生活用品甚至裝飾品。

 

《美国“免费族”从垃圾中挽救新鲜食物》

新华网华盛顿12月10日电 美国的“免费族”因不愿看到很多能吃的新鲜食物被丢弃而从垃圾堆中翻找食物,这不是饥饿和贫穷所迫,而是一种信念和生活方式。

据报道,大学教授珍妮特·卡利什是纽约“免费族”的数百名成员之一。她每周两次翻捡堆积在超市门前的垃圾袋,从中找到各种新鲜水果蔬菜、面包、酸奶、果汁、面条、大米、鸡蛋、肉和熏鱼。

50岁的马德琳一年以来80%的食物也都是这样获得的。她说:“最多的是面包,每晚上千条面包被丢弃。还可以找到无数酸奶,大多数没有过期。面条和大米有时仅仅因为包装破了就被丢弃。”马德琳住在宽敞的公寓里,是某非政府组织的发言人。她说:“这是一种对消费社会的抵制行为。人们消费过度,这么做是在戕害地球。”

 “免费族”成员之一亚当·韦斯曼说,也许有些食物过期了一天,有些食物两天后过期,但其实人们察觉不出它们的区别。美国商店为食品制定的保质期远远早于必须将其丢弃的期限,扔掉它们是因为供过于求。有些超市收到更加新鲜的货物就把原来的扔掉,仅仅是因为缺少库存空间。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表明,美国生产的食物中有40%未经食用就变成了垃圾,这意味着美国家庭每年白白扔掉了400亿美元。

【2007年12月11日 新华网】

 

 

《免费族:年薪数十万美元 却靠捡垃圾过活》

他们并非清洁工人,也不是专业垃圾回收者。他们中有的人年薪达数十万美元,但他们的衣食住行用品大都是从垃圾中找回来的,因而自称“免费族(freegan)”。他们的足迹已遍及全世界发达国家,他们并非因为缺钱而放弃原本优裕的生活,而是认为现代资本主义消费方式在经济上和社会上都带来了许多的不公正,给环境带来了太大的破坏。纽约免费族的队伍一年来在明显壮大。

校园疯狂大“寻宝”

据《纽约时报》6月21日报道,今年5月的一个星期五的晚上,也就是纽约大学2007届学生毕业的次日,有15个男女赶到了该校的第三大道北宿舍。这是学年末的大搬迁时期,学生们丢弃的东西都被打包放置在一些绿色的大垃圾箱里,而这些人就是希望能趁机在垃圾箱里大捞一把。纽约大学的学生总体上较为富有,因此他们的垃圾箱里宝贝也非常之多。

20来岁的本·伊伯肖夫现在已经头顶着两顶保龄球帽,身手敏捷的他又将身子深深地探进垃圾箱,结果淘出了一台夏普牌电视机。29岁的奥特恩·布鲁斯特发现了一幅描绘地中海一处海港的油画,她看了一看,然后将画交给了另一名同伴。

17岁的达茜·伊利亚现在还是一名高中生,她头上的头发剃去了一半。对于那中等大小的一堆她称之为“家用的零碎玩意儿”的东西———一盏台灯、一个碟架和一些掸子,她显然很是高兴,她将它们一溜儿摆在人行道上,引得路人不时投上怪异的目光。

欣赏这些小小战利品的不只是伊利亚。44岁的卡利希齐膝站在垃圾箱里,细细察看着一个塑料化妆品盒。她说:“淘宝当中会有一些小小的刺激,比如说当你看看一张课桌里有什么,结果发现了一本邮册。”

衣食住行都靠垃圾

当天在场的人当中有几个是偶然赶到的,但大多数人都是看了在免费族信息网(freegan.info.com)的一个帖子后,响应号召前来的。该网站提供活动信息和免费出让物品清单,服务对象就是免费族,这一群体的人数现在仍然较小,但其队伍在不断壮大。免费族这个词语源于vegans(严格素食者),许多免费族成员也和严格素食者们一样,排斥所有动物类产品。该网站相当于免费主义运动的一个正式“喉舌”。

免费族可以说是发达国家的清道夫,他们凭消费者抛弃的东西过活,目的是为了将他们对公司化社会的支持和对地球的影响降低至最小,同时与他们所谓的失控的消费主义保持距离。他们在超市垃圾中翻寻,挑出那些通常会被抛弃的轻度受损的产品或者刚过保质期的罐装食品,同时说服那些有同情心的商场和宾馆,请他们捐出多余的食物。

他们穿的是别人抛弃的衣服,用在大街上捡到的东西来装饰自己的房子;这些东西也可能来自免费回收网(freecycle.org),用户们会在那里挂上自己不想要的东西;或者来自所谓的免费聚会,也就是免费跳蚤市场。免费族当中的一些人声称自己奉行着严格的环保标准。29岁的亚当·韦斯曼在4年前创建了免费族信息网,是免费主义运动实际上的代言人。他说:“如果人们选择过一种道德的生活,那做严格素食者还是不够的,他们必须远离资本主义。”

不满足于主流环保主义

免费主义可以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它起源于反全球化及环保运动,以及像“要食品不要炸弹”之类的组织;后者是一个由一系列小型组织组成的网络,它为那些饥饿的人免费提供从食品市场垃圾中刨出来的素食类食品。从免费族身上也可以看出像“刨食者”之类组织的影子;“刨食者”是旧金山上世纪60年代一个无政府主义街头剧团,它免费提供食品和社会服务。

据纽约圣劳伦斯大学社会学教授鲍博·托雷斯介绍,从去年以来,由于对主流环保主义越来越感到失望,免费主义运动知名度和受欢迎度激增。托雷斯说,环保主义“正蜕变为这样一个问题 ———认为只要选择消费绿色商品,你就是一个环保者了”,而不去理会生产和配送这些商品需要消耗多少自然资源。

免费族足迹遍世界

免费族目前已遍及全世界,远至瑞典、巴西、韩国、爱沙尼亚和英国,近至美国本土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不过作为美国这个全世界最富裕国家金融中心的纽约,已经崛起成为免费族活动的中心,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韦斯曼对于这项事业的狂热推动,并为其奉献了相当多的自由时间。

该运动在纽约的成功]与纽约垃圾的数量和质量有关。据美国环保署介绍,2005年全美个人、工商企业和各类机构制造的城市固体垃圾多达2.45亿吨。这意味着每人每天产生约2公斤垃圾。而据纽约市卫生局介绍,这一数字为2.75公斤。

奉行者中有老有少

可以想见的是,免费族当中有许多是年轻人,在政治立场上属于激进左派。和父亲居住在曼哈顿的17岁的伊利亚就是如此,她说自己成为免费族,既是因为环保,也因为“我没有患上资本主义的坏毛病”。

他们当中也有像卡利希这样的中年人。他们有工作,从一些方面来说过的是中产阶级的生活。卡利希是一名高中西班牙语教师,有一辆小汽车,在纽约皇后区有一栋住宅,并将其中的一半出租。但和许多免费族一样,她看来对于自己的行为在环境上的后果有清醒的认识。比如说,她家中的木地板已经日渐老化,但她并没有去更换新的,而是使用由许多碎片拼成的地毯。

绝对免费主义不可行

当然,生活在当今的美国,要不购买任何新的制成品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要回避任何需要利用资源来生产、配送或者运转的东西也是如此。比如说,免费族能不用液化气或者电来做饭,或者不用商业产品来刷牙吗?

“我时不时也会购买一盒小苏打作为牙膏,”韦斯曼说,仔细分析一下就可发现一盒小苏打会比牙膏更环保,因为它所使用的包装纸盒是可降解的。

这些理想与实践上的冲突已经导致一些人暗示说,免费族尽管在呵斥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是,但又依靠它来生活,因而他们是虚伪的。甚至连常常严格推动免费主义运动的韦斯曼在被逼问下也承认,绝对的免费主义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严肃承诺必不可少

这并不意味着信奉免费主义不必作出认真的承诺。免费族相信任何产品的制造和输送,都会在经济上和社会上造成多方面的不公正,因此但凡与市场打交道就会让他们心烦意乱。这一点对于一些免费族尤其成为问题。就拿玛德琳·纳尔逊来说吧,她直到最近还在曼哈顿过着中上层人士的生活,方方面面都有仆人打点,消费着各种奢侈品。她选择过免费者的生活,就需要做出相当程度的甚至可以说是剧烈的转变。

近日的一天下午,纳尔逊一边在厨房里做中餐,一边说:“我的整个观点,就是不买公司化美国的账,我也憎恨向银行贷款。”这顿食物中有土豆和豆瓣菜汤、饼干和干酪,全都是此前从曼哈顿和布鲁克林的各家商场外的垃圾堆中找来的。

她现在渴望有一个弹簧扣平底锅来制作干酪饼,不过她正在等待着“免费回收网”上有人提供。书架上没有任何新书,她已有6个月没买一本书。但她现在常常去上“书籍漂流网”,在那里和别人共享旧书,或者上公立图书馆去借。

但这样做是不是太与自己过不去了?“在这一点上我感觉复杂,”她说,“放弃阶级特权总是很艰难的。但免费族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可持续发展的,你们正在剥夺各种资源。”

自从成为免费族以来,纳尔逊花费不少时间将各种免费品的清单及其他信息发布在网上,同时为因参加反对使用小汽车而被逮捕的骑车人士提供法律援助。“我并不是只坐在家中吃着小糖果,”她说,“我在工作。我只是不为钱而工作。

放弃奢侈是艰难的

免费族相信任何产品的制造和输送,都会在经济上和社会上造成多方面的不公正,因此但凡与市场打交道就会让他们心烦意乱。这一点对于一些免费族尤其成为问题。就拿玛德琳来说吧,她直到最近还在曼哈顿过着中上层人士的生活,消费各种奢侈品。她选择过免费者的生活,就需要做出相当程度的甚至可以说是剧烈的转变。

近日的一天下午,玛德琳一边在厨房里做中餐,一边说:“我的整个观点,就是不买公司化美国的账,我也憎恨向银行贷款。”这顿食物中有土豆和豆瓣菜汤、饼干和干酪,全都是此前从曼哈顿和布鲁克林的各家商场外的垃圾堆中找来的。

她现在渴望有一个弹簧扣平底锅来制作干酪饼,不过她正在等待着“免费回收网”上有人提供。书架上没有任何新书,她已有6个月没买一本书。但她现在常常去上“书籍漂流网”,在那里和别人共享旧书,或者上公立图书馆去借。

但这样做是不是太与自己过不去了?“在这一点上我感觉复杂,”她说,“放弃阶级特权总是很艰难的。但免费族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可持续发展的,你们正在剥夺各种资源。”

积极参与社会服务

自从成为免费族以来,玛德琳花费不少时间将各种免费品的清单及其他信息发布在网上,同时为因参加反对使用小汽车而被逮捕的骑车人士提供法律援助。“我在工作。我只是不为钱而工作。”她说。

免费主义可以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它起源于反全球化及环保运动,以及像“要食品不要炸弹”之类的组织;后者是一个由一系列小型组织组成的网络,它为那些饥饿的人免费提供从食品市场垃圾中刨出来的素食类食品。从免费族身上也可以看出像“刨食者”之类组织的影子;“刨食者”是旧金山上世纪60年代一个无政府主义街头剧团,它免费提供食品和社会服务。

据纽约圣劳伦斯大学社会学教授鲍博·托雷斯介绍,从去年以来,由于对主流环保主义越来越感到失望,免费主义运动知名度和受欢迎度激增。托雷斯说,环保主义“正蜕变为这样一个问题——认为只要选择消费绿色商品,你就是一个环保者了”,而不去理会生产和配送这些商品需要消耗多少自然资源。

【2007-7-2 中國江蘇網】

 

 

《是圣人还是傻瓜?美记者亲身体验“免费族”生活》

捡食垃圾者再不能和乞丐划等号,因为欧美国家十多年来存在一个特殊群体——“免费素食主义者”群体(Freegans,简称“免费族”)。他们长年依靠可食用都市垃圾和他人废弃物生活,脱离社会消费体系,并有完整“理论支撑”和道德认同。

如此奇怪的一群人,是圣人还是傻瓜?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免费素食主义和环保有何关联?

带着这些疑问,美国《新闻周刊》女记者雷娜·凯莉花费一个月时间,亲身体验“免费族”生活,饱尝其中酸甜苦辣,并用日记写下所感所悟。

这段经历,混杂新奇、满足、困惑、痛苦和自省,值得回味。

约法“九”章

凯莉的“自我体验”从2007年8月20日开始,用她自己的话说:“今后一个月,我将像‘免费族’一样生活,去体验他们所批评和排斥的‘肆意挥霍、过度消费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破坏’,并寻求真正可改变现状的做法。”

她信心满满地在博客上宣布:“现在我是‘免费族’了!”

凯莉随后按照“免费族”教师的要求,为自己定下九条规矩,这些规矩也正是“免费族”的基本理念和要求,主要包括:除了本地生产食品、绿色有机食品、急需药品,不再购买其他任何东西;使用环保交通工具,减少一半用电量,减少含碳物质排放;以“循坏、再生、翻新”为准则,时刻牢记个人行为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凯莉原本是一个喜爱ebay网站(著名网络购物网站)、爱好各种食物、有抽烟嗜好的“购物狂”,这些承诺对她而言可算“艰难任务”。不过,她决心已定,要让自己摇身一变,成为“绿色女神”、“环保公主”和“地球的忠实仆人”。

淋雨生怨

“实验”头三天,凯莉归纳了自己甘当“免费素食主义者”的动机和初衷。

她说,自己加入“免费族”行列,除了出于职业要求,希望了解“免费族”现象为何十年不衰外,还有一个深层原因,那就是厌倦了环保主义者们不间断的指责、劝告和说教,现在“至少可以远离他们一段时间了”。

起初一切似乎进展顺利,凯莉也逐渐进入状态,然而到了第四天,一场晨雨却让她心情跌落,甚至歇斯底里起来。

那天阴雨霏霏,凯莉没带雨具,本想快步走到地铁站躲雨,可临上车才发现,自己竟忘带地铁卡。如果此时回去取伞、拿卡(凯莉家中有8把伞、4件雨衣)就意味着上班迟到,而一个“免费族”此时又不准购买新伞。两难中,凯莉最后既被雨淋,又没坐成地铁,于是顿感委屈,从早晨一直抱怨到下午。

而且﹐她也想到:如今自己一天四分之三的时间要用来向好奇的同事们解释自己“免费素食”的原因,然后回答“能吸烟吗”、“水能喝吗”、“桃儿能吃吗”之类的问题。

她开始问自己,我每天要和别人一样工作,处理各种麻烦事,“为什么只有我非得关心地球不可?”

淘“宝”之行

实验第五天,凯莉参加“免费族”成员每周一至两次的“搜索垃圾箱”行动。要知道,从垃圾箱中寻找食物和生活用品是“免费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由于纽约市法律和杂志社限制,凯莉不能直接参与“垃圾箱淘宝”,只以旁观者身份参加。

凯莉看到,20多个“免费族”围在多个并排摆放的垃圾箱旁。其中的“老手”一边翻动垃圾,一边告诉新来的人在哪几个垃圾场可以找到可口食物。

凯莉在日记中写道:“他们从垃圾箱里找到大量看起来完好无损的食物。我没开玩笑,真让人难以置信。垃圾箱里竟有你能想到的各种水果、蔬菜,还有半打西红柿罐头,甚至包装完好的卫生纸。”

“在一家面包房前的垃圾桶内,他们发现4至5个垃圾袋,里面装满了面包圈和面包。他们打开袋子,空气里立即弥漫一股面包香味。你能想象吗?在另一个杂货店附近,他们还找到两大包名牌饼干,上面仅有些凹痕而已,”凯莉惊讶地说。

这趟“淘宝之行”让凯莉感慨万千:如此挥霍浪费何以发生?这只是纽约的问题,还是各地普遍存在?是为了满足消费大军千变万化的需求?还是商家害怕因食品质量问题招惹诉讼,所以干脆一扔了之?

一名“免费族”成员说出了他们的观点:“美国民众已陷入错觉,他们认为美国食物无穷无尽,要多少有多少,并且必须绝对鲜美。”

“食肉”诱惑

“免费族”只能吃素、不得购物等“清规戒律”考验着凯莉定力。与此同时,“诱惑”一次次袭来。凯莉有几次感到自己马上就要“松动”了。

先是同事在一旁大吃火鸡和牛肉,后有丈夫拿着排骨在自己面前摇来晃去,肉食开始“诱惑”她。凯莉不止一次地在日记里写道,想吃日本寿司,想吃奶酪,想吃中式外卖食品……甚至幻想有人来可怜她,给她一个过硬借口以违反规矩。

“坚强”的凯莉数次战胜自己,挡住诱惑,但也有失败,她承认自己一次在薯条上偷偷抹了点奶酪。

在第15天的“期中总结”上,凯莉说:“我可真不喜欢当素食者。我不抵制吃掉其他动物,因为它们确实好吃。你看,我有宽而平的后槽牙用来碾碎谷类食品,但同时也长了锋利的尖牙,专门用来吃肉。”

凯莉说,和免费素食主义者一样,她反对虐待动物,认为工厂应停止折磨动物,“可吃肉本身并不是错……植物生产我们都需要的氧气,它们被吃掉怎么就没人担心”?

她在日记里说:“成为免费素食主义者后,我常感到一种轻微挫败感,就像一个被宠惯的孩子忽然听到家长说:‘不准你再吃糖了!’一想到这些不自在都是我自找的,就更觉得难受。可怜的丈夫有一次问我喝不喝加柠檬的冰茶,我无端冲他发了火……近来脾气越来越差,几乎一点就着。”

孤独存在

“免费素食主义者是一个孤独的存在,”凯莉感慨地说,“特别是你否认世界大多数人生活方式的时候。”

这种孤独反映在周末假期上。从前,凯莉的周末是“一段从周五晚到周一早的长距离冲刺”:她有很多要见的人、要办的事,以至于需要写一份备忘清单。

然而,成为“免费族”后,凯莉4个周末都是在家中静静度过。由于不能购物、不能饮酒,她已没有出门见人的必要。

“‘免费族’就要拒绝社交吗?我不知道,”她说,“我不愿出门,是不想让朋友们觉得我煞风景或故意占小便宜,毕竟,你出去后连杯酒都不能买。”

她试着利用周末在附近散步,在房间整理文件,擦净书桌板凳,按颜色摆放架子上的书、照料花园里的植物,然后慢慢欣赏劳动成果,甚至作个“感觉良好”的白日梦——自己被评为“全球最佳环保者”。

她还在周末借助“免费族”理论,思考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免费素食主义理论认为,人类已陷入过度消费深渊,很多需求不是出于自发,而是由厂商创造。人们被动接受刺激,进而盲目购买。这种错误消费浪费能源,破坏环境。

凯莉意识到,自己没有运动兴趣却买了全套网球用具,还有至少三套高档健身器材,如今都堆在仓库里。先前买的玻璃蚀刻画、珠宝零件、鸡尾酒搅拌器、射击用眼镜、圣诞节装饰品等等,如今也扔在仓库里不再问津。

无怪乎凯莉在日记里感慨:“相信我,停止购物是发生在我身上的最棒的事……关于购物,我已经被洗脑了,奇怪吧?”

最后一日

终于,凯莉的实验倒计时牌已翻到最后一张,她的心情也变得复杂起来。

一方面,她觉得“自己再也挺不住了……如果再多体验一天,就会彻底疯掉”。一想到“免费素食”生活即将结束,她不仅可以吃到“夹着干酪和碎牛肉的三明治”,而且还可以堂而皇之地花钱买一个,凯莉感到兴奋和期待。

另一方面,凯莉开始总结一个月来的感受,“什么行为我准备保持下去,又有哪些做法让我迫不急待地一甩为快?”

凯莉发现,30天过后,她已决定限制消费。她说:“多买一双鞋不会让我有负罪感,不过,如果多买12双,我就会感到罪恶。这已和一个月前的我大不相同。我还决定不再仅因为降价打折而硬买那些不太喜欢的怪衣服。”

她写道:“我将试着只购买本地产品和绿色食品,时刻牢记本地产品因无需长途运输而有利于减少含碳物质排放。事实上,本地食品比那些大批量生产的东西好吃得多。”

谈到吃,凯莉承认,自己依然不能适应没有冰淇淋和奶酪的生活,但要求自己今后关注肉奶制品厂家信息,看它们是否“人道地对待动物”。

凯莉还决定今后要节约能源、尽可能循环使用商品,并乘坐环保交通工具。“自从开始写这篇故事,我就发现到处都有浪费,并开始为一些做法感到罪恶,比如刷牙不关水龙头、在商场里闲逛一整天、下班了还开着公司电脑、长时间沐浴等等。”

她说:“我妈真该为我感到骄傲,因为出生37年后,她的女儿终于学会出门关灯了。”

一个月的“免费素食”生活让凯莉省下大约1200美元。她决定继续省钱,像前些天那样自带午餐上班,并且远离杂货店。

凯莉说:“30天来对我最有意义的事,是让我开始留意自己个人行为对地球的影响,虽然这个想法曾一度把我逼疯。事实上,你对自己的食物、衣服、房子和娱乐品考虑得越多,你就会更容易地做出符合自己良心、有利地球生态的消费决策。”

体验生活终于结束,凯莉迫不及待地冲进一家快餐店吃了个大汉堡。至于味道,用她自己的话说,“那是天上才有的美味”。

什么是“免费族”?

“免费族”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他们抵制现代资本主义生活方式,认为人类挥霍和过度消费给地球环境带来沉重压力,并身体力行,要求自己仅凭他人抛弃的东西过活,反对虐待动物和食用肉类。“免费族”力图向他人证明,人类在过度榨取资源,因为他们仅依靠现代社会的“废弃物”就足以生活下去。

【2007-11-9 新华日报】

 

而以下這些﹐就是「免費族」撿到的食物﹐好像真的都還可以吃的樣子… ^^"

 

【圖文搜索、編輯、整理:✽ 貓 ✽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yjen&aid=1502546

 回應文章

**J I M**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在臺灣...
2008/01/05 22:55

最近這幾個月我在臺灣的北縣市都看到此景

由於經濟不景氣 不少工廠公司結束營業

中年失業人口增加   因為賺錢不易

不少人試圖在廢棄物堆中找食物傢俱等等可利用的日常用品傢俱

這當然是環保 但也讓原本就不景氣的社會經濟雪上加霜

因為消費者沒有錢可消費  只好忍住花錢習慣

最後的社會經濟的蕭條   惡性循環造成更多人的失業與犯罪

✽ 貓 ✽(fyjen) 於 2008-01-06 00:26 回覆:

台灣甚至全世界的經濟不景氣﹐我相信並非是因為「不消費」引起的。

而「不消費」﹐也分為「主動不消費」和「被動不消費」兩種﹔前者就如「免費族」﹐後者就如一些「失業人口」。

但「免費族」也並非完全不消費﹐還有他們反對的也不是「消費」﹐而是「過度消費」。

而且我相信:「經濟」還不是人類最嚴重的問題﹐就如「犯罪率高」若要說和「經濟」有關係﹐還不如說和「教育」更有關係﹐而我所指的「教育」﹐是廣義的「教育」﹐包括「品德、道德」。

(少一些阿扁型的人﹐我相信無論是經濟或社會方面﹐都會好很多。)

有頭髮﹐誰會願意做瘌痢?給失業人口一些錢﹐我相信他們絕對會願意“幫助促進台灣經濟繁榮”的﹐呵呵!

而台灣之前經濟難道不繁榮嗎?又是怎麼落到今天的田地的?經濟是唯一嗎?經濟好了之後呢?是幫助更多人吃飽﹐還是奢侈、浪費甚至將金錢用在錯誤的地方(如吸毒)?

經濟的確要搞好﹐但在搞好經濟的同時﹐有些更重要的事更需要搞好﹐不然﹐祇會創造一個「為富不仁」的社會和人民﹐有錢、有經濟﹐但除了錢、除了經濟﹐甚麼都沒有。

「免費族」的手段雖然有點極端(那是因為他們要和這個已經失衡的世界和社會抗衡)﹐但這也是他們試著要告訴我們的 —— 消費、經濟﹐不是最重要也不是唯一的。

聖經說「有衣有食﹐就當知足」不是沒有道理的﹐人對物質的需求﹐其實很少﹐但卻因為物質﹐使人忽略了許多無形但比物質更重要的許多東西。

經濟﹐不是唯一﹐也不是最嚴重的問題。


無己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這也算環保.....
2008/01/05 11:26

我常在黃昏市場搶收攤前的食物

哈哈

不過要付錢的....


我用燃燒文字來忘卻 而~~~
所有的過往也只不過是祭品!
✽ 貓 ✽(fyjen) 於 2008-01-05 11:51 回覆:

呵呵﹐也算、也算。 ^^

雖然還是要付錢﹐但應該會比較便宜吧?

像很多麵包店也會在傍晚時分將剩下的麵包降價出售﹐許多人還因此特地等到那個時間才去買麵包﹐但選擇會比較少就是了。


Daju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要我檢吃的寒市有困難
2008/01/04 11:20
我是會解一些家具阿,裝飾品等等
吃的話,還是有障礙要突破
✽ 貓 ✽(fyjen) 於 2008-01-04 20:48 回覆:

如果要當免費族﹐也要看是在哪裡當。 ^^"

如果是在外國﹐應該有蠻多好撿的﹐而且衛生方面比較沒那麼差﹔

但如果是在一些發展中國家甚至貧窮國家﹐那恐怕不祇沒甚麼好撿﹐衛生方面更是讓人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