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文學概論》第三章
2013/12/05 12:23:12瀏覽1004|回應0|推薦20
<---快來按圖搶購,博客來書籍館現正熱賣特價中!!

書名:中國文學概論(平裝)

作者:黃麗貞
出版社: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章:散文
第一節:散文的古今界義
  散文,無運而句不整,散行以達意之文章。
第二節:散文之分類
  一、敘事散文┐
  二、抒情散文├寫作目的不同
  三、議論散文┘
  四、古文  ┐時代不同┌以文言文所寫,唐時的散文革新
  五、現代散文┘    └以白話體所寫
第三節:歷代散文特色
  一、歷代散文特色
   (一)歷史散文_「尚書」「春秋」「左傳」「戰國策」
    尚書:典、謨(魔)、訓誥、誓命
    春秋:魯國編年史
    左傳:解釋春秋而作。例「燭之武退秦師」、「季札觀樂」、「鄭伯克段于鄢」、「秦晉殽之戰」、「曹劌(桂)論戰」
    戰國策:寫記策士宣揚謀略,極縱橫捭橫的語言藝術。例、「鄒忌俸齊王納諫」、「畫蛇添足」、「狐假虎威」、「鷸蚌相爭」
   (二)哲理散文_諸子學說
    「老子」內容含陰陽家和法家思想
    「論語」語錄體記錄,是大綱式結構
    「墨子」措辭淺易、評盡析明、邏輯細密,為古時完密的哲學思理,奠定論辯文的形式和方法。
    「孟子」議論文張,善用比喻,文彩華贍,氣勢磅礡,辭鋒犀利。
    「莊子」把事物人格化,善用比喻誇飾等修辭,以預言故事獨步。例「庖丁解牛」、「螳臂擋車」、「東施效顰」、「匠石運斤」、「濠上觀魚」
「荀子」重質尚用觀念反映於散文,多用排比、比喻、論題鮮明,析理細微、用問答法作賦,最早以賦名篇的人。
    「韓非子」戰國後期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作說理散文。例、「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濫竽充數」
   (三)先秦散文評價
    章學誠「文史通義」先秦散文價值於文章的淵源
  二、兩漢散文
   史傳文學巨著「史記」「漢書」,並稱「史漢」
    *司馬遷:傳記文學總集創始者。「史記」辨而不華,質而不俚。借人物言行表現其性格特徵。
    *班固:第一部記傳體斷代史「漢書」,亦是著名史傳文學,將傳記人物刻畫生動。
    「遷文直而事覈(核)(核實深刻),固文瞻而事詳」
    *王充:其文學理論可謂「散文學」先鋒。「論衡」。基本精神「疾虛妄」主張為文通俗易曉,形式內容統一。
  三、唐代散文_「古文運動」和「散文學」發軔
   劉勰「文心雕龍.總術」篇,提出「文」有韻、「筆」無韻之分。
   散文改革先驅自初唐,經「古文運動」推廣,確立「散文學」。代表人物:「韓柳」並稱。
    *韓愈「韓昌黎文集」,尊儒排佛,倡散排駢,「文以載道」。「古道」儒家之道。「古文」先秦兩漢散體文。
             *柳宗元「柳河東集」,「文以明道」,例「封建論」擅以「寓言」蘊藏經邦濟民的道理,「永州八記」以遊寄情。
  四、宋代散文_「古文運動」成形,唐宋八大家產生
   「復古運動」建立宋代「道統文學」的基礎觀念。
    *歐陽修「歐陽文忠公全集」,繼承韓愈「不平則鳴」觀念,提出「窮而後工」,反對「務高言而鮮事實」,重內容而輕形式。例、「秋聲賦」「醉翁亭記」「瀧岡阡表」
    *蘇軾「蘇東坡全集」,與其師歐陽修並稱「歐、蘇」。繼承北宋文壇領袖。熟讀「莊子」建立超脫自由的人生觀。例、「石鐘山記」「教戰守策」、「方山子傳」「記承天寺夜遊」等。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
 明、茅坤.輯「唐宋八大家文鈔」:韓愈、柳宗元、歐陽修、三蘇、曾鞏、王安石。
  五、宋代道統文學觀
   「理學」為學術思想主流。重視儒家「聖道」及經學觀念。建立「道統文學」權威。
  六、明代復古與擬古
   前七子(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王廷相、康海、王九思):提出擬古之說。
   後七子(李攀龍「滄溟集」、王世貞「弇(掩)州山人四部稿」、謝榛、宗臣、梁有譽、徐中行、吳國倫)
   前後七子皆倡導「文必秦漢,詩必盛唐」。
  七、明「反擬古」與晚明小品文
   *唐順之「荊川集」,例、「答毛鹿門知縣論文書」為復古的反響。
   *歸有光「震川文集」,為清代桐城派遠祖。例、「項脊軒誌」「思子亭記」「先妣事略」「滄浪亭記」「吳山圖記」
   與唐順之、茅坤並稱「嘉靖三大家」抵制「追章逐句,模擬剽竊」的形式,亦稱「唐宋派」。
   *王陽明「傳習錄」,「唯心派」理學思維。
   *袁宏道「袁中郎全集」,例「虎丘」「滿井遊記」「西湖雜記-晚遊六橋待月記」
    與袁宗道、袁中道並稱三袁為晚明「公安派」,「獨抒性靈,不拘格套」
   *「竟陵派」鐘惺、譚元春。
            *張岱「陶庵夢憶」,例「石匱書」「西湖夢尋」「瑯嬛文集」「陶庵夢憶-湖心亭看雪」
  八、清代散文-「桐城派」
   *「桐城派」方苞提出古文義法理論,劉大櫆、姚鼐發揚,與劉開同為代表。
   *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主張「文道合一」講究「義法」即言有物、言有序。
   例「獄中雜記」「左忠毅公軼事」。
   *姚鼐(奈)「惜抱軒文集」「後集」「九經說」。並編纂「古文辭類纂」,提出文章必以「考據、辭章」手段為「義理」服務。
   清-黎庶昌輯編「續古文辭類纂」
   *劉大櫆,與惲(運)敬「大雲山房集」、張惠言「茗柯文編」,並稱「陽湖派」亦稱「桐城派的旁支」。
  九、「桐城派」推進與革新---曾國藩的「湘鄉派」
   *曾國藩「曾文正公全集」:於清政、文皆有「中興功臣」地位。編選「經史百家雜鈔」注重文章「經世致用」的觀念。例、「致劉孟容書」
   梁啟超等,受曾國藩影響,走向「文言淺顯化」。
       十、現代散文
   (一)新文學觀念
    民.六(1917)胡適、陳獨秀等提倡「白話文運動」。
    該時發生「五四運動」,抗議第一大戰結束,於巴黎會議上,美將德國佔領的山東權益交轉日本接收,於美中關係處理不公。
   (二)現代散文發展
    新文學運動-五四新文化運動-接觸「人道主義」與「寫實主義」
     *胡適「文學改良謅議」提出「八不主義」。
     *陳獨秀「文學革命論」提出「三大主張」
     *周作人「個性的文學」、及「美文」觀念影響散文創作的推動。
     *王統照提出「純散文」分散文為五類。(歷史、描寫、演說、教訓、時代)
     若以現代散文發展中的體裁作分類:
    1.小品文
     魯迅、林語堂、周作人等成立「語絲社」出版「語絲」週刊
     其間陸續發生「五三慘案」「九一八事變」促進小品文發展。
    2.雜文:文藝性論文
     魯迅提倡並實踐新文學的雜文散文。
   3.從「報告文學」到「報導文學」
「報告文學」文藝通訊和特寫總稱。取材現實「真人真事」,專為報導社會人所關心的事件。具新聞性、文學性及政論功能。
    起源:捷克基希(1932)「秘密的中國」以文學反應現實陰暗面的報告文學。例「紗廠童工」。後為共產主義蘇列寧用於將記者所見所聞以文字報導出來。
    早期: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東京=河南開封);清王秀楚「揚州十日記」、劉鶚「老殘遊記」。五四初期瞿(懼)秋白「餓鄉紀程」。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5)「中華民國作家作品目錄新編」散文-報導文學:劉克襄「橫越福爾摩沙」、林衡道「台灣古蹟蓋覽」「鯤島探源」等等。
   (三)現代散文名家和作品例析
    五四後,白話文成文學主流。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稱為「新民叢報體」
    *魯迅「熱風」「墳」「野草」「朝花夕拾」、「華蓋集」「而已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淮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等、對現代散文雜文影響深遠。
    *許地山「空山靈雨」,例「落花生。」並曾與沈雁冰創立「文學研究會」。
    *朱自清「朱自清文集」,例「背影、」「荷塘月色」。
    *梁實秋「浪漫與古典」「文學的紀律」「文藝批評論」、「罵人的藝術」「雅舍小品」「秋室雜文」「偏見集」。例、「中年」
   (四)現代散文學
     民六年(1917)胡適、陳獨秀提倡白話文始,方祖燊(深)與邱燮(謝)友,合寫「散文結構」並另著「散文理論叢集」。使散文綱分目舉成為「學術化」的道路。文建會的出版更集結了散文大家的名著,現代散文的發展代表著時代脈動的演進。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ullsarah&aid=9765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