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到巴黎之路 怎麼走 評比
2015/06/17 01:15:53瀏覽11|回應0|推薦0
受到全球矚目,連開12天甫閉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0次締約國大會」,被視做「到巴黎之路」,意思是說,今年大會將預示未來各國減碳的承諾額度與作法,未來透過一年的談判攻防,將最後落實於明年巴黎舉行的第21次締約國大會,一旦新的國際協議溫室氣體減量目標確定,各締約國基於「共同,但是相異」的責任,必將各盡所能,投入減碳大業,攜手減緩全球氣候變遷,並承擔未能履約而面臨的國際制裁。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是一項需要長期投入、具高度挑戰也充滿機會的艱鉅任務。我國並非聯合國會員國,但也不能逃避世界公民的責任,近年來在各界努力下,已逐漸展現減碳的具體成果。台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近年來大致呈現持平趨勢,2013年排放量為2億5千萬公噸,雖較2012年微幅增加約0.67%,仍低於2007年歷史排放高峰值。同時,二氧化碳排放密集度持續改善。if (typeof(ONEAD) !== "undefined"){ONEAD.cmd = ONEAD.cmd || [];ONEAD.cmd.push(function(){ONEAD_slot('div-inread-ad', 'inread');});} 我國行政立法步履蹣跚另方面,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也於利馬氣候公約會上公布「2015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 2015),我國在受評比的58個國家中排名落後,這個結果讓我們深感沉重。德國看守協會這一套評比指標舉著鮮明的歐風減碳道德意識,對於以進口能源支撐出口貿易的國家,如台灣、日本、韓國等形成極大的挑戰。歐洲的氣候政策係以提升能源效率、促進再生能源發展與善用排放交易機制作為主軸,並強調妥善運用邁向長期減碳目標的政策工具或技術應用,例如:財務融資、碳捕存利用等,針對碳的全球跨界傳輸屬性,則強調國際合作之必要,這些特徵皆反映於這次CCPI評價方式。然而,這些項目對於工業占總耗能50%以上且經濟命脈倚重於貿易出口的台灣,及其他亞洲國家而言,在主客觀條件上都是極大的挑戰。減碳途徑不外乎提升能源效率,加重低碳能源占比、善用市場經濟工具、碳捕存……,這些正好也是歐洲氣候政策的核心關鍵策略;而為落實此目標,我國無論在行政(如:永續能源政策綱領、國家綠能低碳推動方案等)或立法(如:能源稅法、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氣候變遷調適法草案等),出現許多攻防與躊躇,步履蹣跚。欠缺如歐洲的法治基礎作為一個新興亞洲民主國家,我們仍在摸索公民參與的充分途徑(例如:太陽花學運,婉君現象);作為一個中度科技發達的國家,我們也在探索如何運用新興科技,做出最好的能源組合(例如,擁核與反核),過程中的有許多利益折衝,去年的油電雙漲及近日醞釀的降價都是鮮明的例子。又如,我國雖已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與修訂「能源管理法」,藉以開發低碳能源,卻面臨技術成熟度(太陽能發電)與公眾接受度(反對風機)的問題,而在此等問題未解決前,投資者因不確定性而卻步。綜合言之,政府需完成法制建置、需要經過民主程序得到民眾支持,建置具有誘因的財務工具,方足以使再生能源的價格相對於傳統能源具競爭力,但顯然,我國仍欠缺像歐洲一樣的法治基礎來追求這樣的目標。氣候變遷已然是目前全球矚目焦點,影響層面廣泛且複雜,幾乎等同於永續發展所需兼顧的社會、經濟與環境各面向,也正因為其涉及各國發展競爭力與跨世代公平正義,如何本諸同舟共濟理念,堅持減碳作為,正是欠缺自主能源且環境承載力有限的我們,所應深思努力的目標。(作者為環保署署長)



F3C3C16BC3A1E075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x15df73b&aid=24566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