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9/05 06:17:59瀏覽1513|回應4|推薦28 | |
也許是已經習慣美國媒體力求客觀、公正、平鋪直述、正反兼顧的新聞報導方式,對於一些台灣媒體的報導非常不能認同。姑且不談內容深度,各種不必要的情緒言辭、主觀判斷、加油添醋,常常混淆視聽、模糊焦點。尤其是電視新聞,加上刻意的言辭語氣和肢體語言、使得報導變成渲染個人主觀意識的片面之詞,而不是陳述事實的新聞報導。只是偶爾可以看到少數報導片段是比較中肯的新聞,而大多數所謂的「報導」以美國的標準而言只屬不入流的故事評論。 即使在極度言論自由的美國,新聞業者對於公眾利益攸關之事也頗多約束自制。不會毫無考慮,只顧一意行使言論自由權和公眾知曉權,而損害公眾和國家利益。而在台灣則甚少看到這種例舉。即使是國家敏感政策﹑高度軍事機密,採訪時也窮追猛打。世局變幻詭譎莫測,露出一點蛛絲馬跡,一失先機,很可能滿盤皆輸。兩岸敏感時刻,媒體能不提高警覺,多些自我約束嗎? 另外就是美國媒體業者專業、敬業精神值得欽佩,大多數新聞業者都會竭力避免不實的報導,以及無法証實的新聞。如有報導不實的情況發生,也會立即道歉、更正不實。為趕結稿時限,也會提示觀眾聽眾尚未涵括的觀點事實,不會搪塞敷衍、混水摸魚、不了了之。反觀台灣電視上大多數美其名為時事評論,內容則是戲謔謾罵,造謠生事,刻意扭曲,品味風格皆失,毫無公正客觀可言,更遑論為報導負責的基本態度。 敬業精神其次的表現是在採訪和評論時的態度﹐不乏美國名記者年薪百萬。但是不論是訪問市井小民﹑名流顯要﹑達官貴人﹐都是態度謙和有禮﹐即使問題尖銳﹐也不失記者本份﹐主持評論立場公允﹐探討問題深入。那裡會像一些臺灣的評論主持人和一夜蛻化而成的名嘴﹐評論採訪時的問題膚淺又不切題﹐預設立場﹐扭曲事實真相。再加上採訪技巧拙劣﹐和立法院那些沒格調的咨詢比美﹐同樣態度惡劣﹑盛氣凌人。就算自己內心有個人情緒﹑政治立場﹐也該有些職業操守﹐扮演好記者和主持人的角色。 美國媒體新聞,尤其是電視新聞,一樣受到收視率的影響,但是主流電視新聞並未為了營造收視率,而對新聞內容品質的要求和客觀公正的立場有所妥協。反觀台灣媒體程度高下﹑參差不齊,除了少數幾個傳統報紙、電(視)台的新聞和時事評論,新生代的媒體稱得上是一般水準的也寥寥可數。尤其是電視新聞﹐打出字幕錯別字不斷﹐播報口齒語意不清、加上偏跛循私、譁眾取寵。真的不懂這些劣質媒體如何苟存?為何劣質媒體如此眾多?為何惟恐天下不亂的媒體遍地開花?難道民主的台灣人中喜歡大鳴大放的比例特別高?!這些人都轉業成為台灣媒體人了嗎? 新聞媒體內容品質的水準常常反映社會文化的偏好和深廣度。有鑑於此,台灣社會文化的偏好和深廣度到底何在?這是個更有趣的問題。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