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到年底,即將揮別2015年,又是什麼字能代表臺灣過去這一年來呢?我想我會選「微」這個字。
我今年又開始喝手搖茶飲,因為今年臺灣實在太熱了。鑑於健康飲食觀念風行,我們都知道要減少糖份的過多攝取,但完全無糖又難以下嚥,因此今年我開始屏棄過去奉行不疑的「半糖主義」,開始跟著實行「微糖」運動。我們都知道所謂「微糖」就是「三分甜」,就是少掉百分之七十的糖份,也就是介於不甜跟不會太甜之間,於是「微糖」給人謹守本分,但又不會太超過的拘謹形象,「老闆,這杯我要『去冰微糖『!」,說出「微糖」這個詞彙時,除了帶著一種做人的基本堅持之外,還有一種有點濃又不會太淡薄的人情味在裡面。
但喝下之後,我的疑惑也跟著來。為什麼「微糖」比「半糖」還要甜,甚至跟全糖差不多?我想我的口味變重了?直到我最次偷偷改回來一次「半糖」,果真證明我的懷疑沒有錯,「微糖」真的比「半糖」還要甜!
我上網查了國語辭典「微」的解釋,動詞有3個解釋,形容詞有6個,副詞有3個,微糖的「微」是修飾名詞,所以是當形容詞用。而「微」當形容詞的解釋為:「精妙幽深、細小、卑賤、衰落、少、昏暗不明」,想當然爾,是「少」的意思,但是微糖究竟是「少」了多少糖,感覺真是昏暗不明,精妙幽深。再看副詞的解釋,如果「糖」是作給糖的動作,那麼微是「稍、略」,甚至「暗中、秘密」的意思,因此,我都不禁聯想,點微糖時,老闆深怕你覺得不夠甜,不禁要幫你再偷偷多加甜一點,免得我們覺得微甜「不夠甜」?
上半年延燒著去年的劣油案,食用油反正只是加一點點酸價或精煉化了,這樣的「微量」不會造成身體影響?六月八仙水上樂園粉塵爆炸,不禁讓人對這樣「微小」的顆粒,感到居然有這樣驚人的爆發力與殺傷力?七月反高中課剛微調運動,這課綱只是「微調」,為何卻不斷被質疑是黑箱作業、洗腦課綱?
今年廖鴻基在大島小島書中,他的一篇「微」也提到他的思索與觀察:「微」不知道怎麼回事,在臺灣有了更「多元」解釋,可大也可小,但有驅向「多、大」的走向。不過,我只是個小市民,我該思索的是下次我要點飲料時:請問,還有介於不甜與微甜之間的選擇嗎?因為,微糖,怎麼感覺太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