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6/25 22:28:00瀏覽269|回應0|推薦0 | |
頁2,晉朝的八王之亂原本是統治階級的內鬨,某些“封王”拉攏異族匈奴的勢力來壯大自己,最後演變成中原地區的民族對抗。 頁15--16,西晉強調孝道,宣帝、景帝、文帝和武帝,喪親皆服哀三年,……,這類國家大肆渲染表彰的模樣,不僅矯揉造作、惺惺作態,而且扼殺人性、難見真情。﹝《隋文帝傳》,頁15-16﹞
頁1,西晉永嘉五年(西元311年),匈奴劉曜的軍隊攻破洛陽,俘虜晉懷帝,大火吞沒中原文明,史稱「永嘉之亂」。 頁1,西晉建興四年(西元316年),長安城被匈奴劉曜圍困五年,晉愍帝投降,西晉滅亡。西晉建興五年(西元317年),駐守在建業(今天的南京附近)的琅琊王司馬睿即位稱帝,建立東晉王朝。 整個中原地區是異族相互戰爭的局面,歷史上稱為「五胡亂華」。 頁8--20,西晉滅亡後,中國進入大混亂的局面,南方的宋、齊、梁、陳,北方的五胡十六國,「弱肉強食的法則之下,他們誰也無法取得公認的正統地位,神聖的權威被打碎之後,實力代表了一切,勝利就是真理。這樣,戰爭做為衡量是非的最高語言。」﹝《隋文帝傳》,頁8﹞ 「魏晉南北朝時代,荒淫暴君,多不勝數。……他們對所有人,哪怕親子之間,也缺乏最起碼的信任和友愛。」﹝《隋文帝傳》,頁21﹞
東晉太元十一年(西元386年),鮮卑族的拓跋珪在牛川(今天的內蒙古的錫拉木林河)召開部落大會,當年四月,自稱魏王,改國號為魏,歷史上稱為北魏。北魏太和十八年(西元494年),孝文帝把首都從平城(今天山西省北方的大同市,靠近內蒙古)向南遷到河南洛陽,推行一連串的漢化措施。 北魏武泰元年(西元528年),皇太后和皇帝相互爭鬥,導致嚴重的內亂。最後形成兩大軍事集團,一是以晉陽(今天山西省南方)為根據地的高歡集團,一是以長安為根據地的宇文泰集團。 高歡集團支持的皇帝獨立為東魏,後來(西元550年),齊王高洋篡位,改國號為齊,歷史上稱為北齊。 宇文泰集團支持的皇帝稱為西魏,後來(西元557年),宇文泰的嫡子宇文覺被集團擁上帝位,大臣宇文護實際掌握朝政,歷史上稱為北周。 北周天和七年(西元572年),武帝誅殺宇文護,取回國家統治權,改國號為建德元年。 北周建德五年(西元576年),武帝發兵親征北齊,任命楊堅擔任主力第三軍的總管。隔年年初,北周滅北齊,重新統一北方。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