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心目中的貝聿銘
2007/12/30 19:30:58瀏覽1203|回應0|推薦3

最近讀了一本我極欣賞的偉大建築藝術大師貝聿銘先生有關他一生的著作,從書中我不僅學習了大師的建築理念、建築定義、為人的處事的態度、對工作的看法,書中列舉許多建築作品(甘迺迪紀念館、東海大學思義堂、羅浮宮….)背後的感人故事,對於我而言我更加欽佩、更加崇拜大師的認真、謙虛、沉著的精神,不僅啟人深思,更是我們學習的典範,他不僅是建築大師也是生活大師,是我們一生都尊敬的建築巨人。

有人問先生,建築教育的重點是什麼?

1、      結構、構造、工程科學一定要懂得。

2、      建築材料特質的理解與運用(如木材、石材、鋼鐵、玻璃)運用及

改良都很重要。

3、      對我國的民族歷史、固有文化、社會情形須透徹了解。整理保存而滲揉在建築。

貝聿銘對建築的定義?

貝聿銘說:「建築不僅是人類蔽避風雨的住所,而是人類供應居所的一種方式。隨著文明的進展,人們居住的方式有所改變,因而建築也是文明的反映,或者說是文明的一面忠實的鏡子」

貝聿銘建築作品的發人省思的小故事

1、      貝聿銘的甘迺迪總統紀念館的故事,當夫人第一次見到貝聿銘請教他設計概念時,他竟然回答“不知道”,因為貝聿銘還沒有勘察場地,因此無法有任何概念或意見。

當他開始設計時他說:「我認為這紀念館,應該啟發思想多於引人敬畏,我認為它應該是一個活的紀念,是要真正能被人民使用的。」這建築自然會反映出甘迺迪總統的人格、精神和個性。

2、      東大的註冊商標,東海大學思義堂

這座教堂建於1963年,是以黃色的面瓦為外,露面的混凝土為裡的兩片曲殼架起。堂內牆上由低往高越來越細的菱形框骨,更增加戲劇化的力量。

貝聿銘曾仔細的解說:「首先,這是一個崇拜祈禱的地方。我認為古代哥德式的建築很能代表這種崇拜的精神,那種高超昇騰的空間,啟人深思。」因為時代不同,我們不可能回到十一或十三世紀,採用現代建築方法與形式表現這種精神。它另一作用,是在防範颱風與地震。此外採用面瓦就是就地取材、美觀、經濟又富地方色彩。簡單說:「每一個建築都得個別設計,不僅和氣候、地點有關;而同時當地的歷史、人民及文化背景也都需要考慮。」

這也就是為什麼世界各地的建築仍各有其獨特風格的原因。

3、      生平最大的挑戰,但也是最大的驕傲,法國羅浮宮新館的創作

貝聿銘曾說:「生平遇到最大挑戰,但也是最大的驕傲,就是法國羅浮宮的創作。」

法國人起先反對,不停地罵,責問為什麼作金字塔,金字塔是埃及的與法國沒關係。其實金字塔是基本幾何圖形之ㄧ,而且是最經典的形狀。

羅浮宮在巴黎中間,是巴黎的中心,它代表法國的歷史、文化;再加上政治色彩貝聿銘本身是美籍中國人。法國總統密特朗請我做,法國人打從心裡不服。

羅浮宮是一座宮殿,要不觸動不損害它,既充滿生氣,有吸引力,又要尊重歷史。這是擴建的首要問題。

現在總算完成了,法國人民也接受了。專家對它的評語:「藝術與邏輯的結合」、「它那純淨與嚴謹的幾何形體,使矯揉造作無以生存」它可以不受時間的限制,而同羅浮宮長期共存。

有人問,作為一個建築師最大的考驗是什麼?

貝聿銘認為是:一方面要保持自已獨立的風格;另一方面與整個

環境調和,要美觀,同時也要顧到實用。這點我相信對於任何一位建築大師都是一大考驗。

又有人問,貝聿銘對工作的看法?

他認為,並不再於一個人多努力,多辛苦的工作,重要的是他有沒有興趣,能不能在工作中自得其樂。而碰巧,貝聿銘就非常喜歡它的工作。這點對於現代人而言是誰都想的奢望與理想。

請問,貝聿銘對創作的看法?

貝聿銘認為:「建築創作對我來說,是一個艱鉅的、費時間的、需要深思熟慮的過程。」

總之,閱讀貝聿銘整個成功過程,我覺得他除了是舉世公認的建築大師外,他更是一位認真、謙虛、沉著的實踐家,他的美德、謙虛值得你我學習,他的處事、為人更是我們現代人的典範。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ine12355&aid=1496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