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繫心活第36期—鄉音莫改
2019/01/21 10:24:44瀏覽132|回應0|推薦0

鄉音莫改

來這裡,大家外表看起來都一樣,但一開口別人就知道我們從臺灣來。聽說我們有種口音,雖然我從小就被說口音很不像臺灣人,但來到大陸,他們仍會覺得我有著道地的臺灣腔。

不過除了口音之外,我覺得從臺灣飄盪來的人常會跟人說「謝謝」,我還習慣講「不好意思」,這就不大像是大陸人。

我上車投個錢,隨口說聲「謝謝」,被司機斜看一眼。我去後面找個位置坐下來仔細觀察,的確不大有人說謝謝。聽到人家說謝謝,那十之八九也是從臺灣來的。

有次看到一個人提著許多東西大老遠追過來,公車司機刻意等他,他跑、跑、跑,氣喘吁吁地跑上了車,司機等他上車後才發動,這總該有個謝謝吧!

沒有。

那人很慶幸地上車,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整理整理自己大包小包許多東西,然後摸出錢來去投幣,但我期待的謝謝或者不好意思並沒有從他嘴裡出來。

買東西、辦事情似乎也一樣,你說謝謝,人家反而覺得你很奇怪。

那要改嗎?

有回有工人來我宿舍施工,一開門看他叼著菸,我嚇得退後半步又趕快把門掩上,請他在外面抽完再進來。這雖然看起來很不禮貌,但大概有「對不起」和「請」這類字,工人本來有點意外但接受了。後來他問我一些事情,開口說話很粗俗、壞脾氣,然而幾番對談下來,我對工人一直很尊重,他總算有點收斂與改變,之後偶爾路上遇到會微笑點頭,等他第二次再上門就很客氣。我希望自己能夠持續保持這樣的習慣,把這個當鄉音,讓周遭的人心情好些、和緩些。

最近看到有文章討論為什麼臺灣人喜歡說「不好意思」,文章居然推測說是多禮的日本人統治後的影響。

開玩笑,這我可不認同!

因為雖然我習慣這樣說,臺灣也有不少人這樣子,但是我自己家鄉週遭許多人可未必會這樣說,甚至我的鄉親大半人說話比前面講的那個工人更粗俗,而且他們可不會受我客氣話的影響。

那種粗俗的風氣現在還擴展影響到有些學校老師主張講話越粗俗代表越真誠,本來有的學生家教很好說不出粗俗話,遇到那種老師還要幫忙指導解放一下,整個社會也對溫良恭儉讓的人感到不屑、覺得虛偽、沒有擔當。

有些人留洋學回來居然也是滿口洋人的粗俗話,許多年輕學生也跟著朗朗上口,嚴謹的思辨還學不來,但耍耍嘴皮就引以為傲,認為這樣就身價不凡、見解很高,看那些客客氣氣的人更是不順眼。或者去美國待過的人發現如果遇上車禍或什麼糾紛一下來就先說「對不起」,哈!那就是認錯,這就會成為法庭上的證據,輸定了!因此有這種經驗的人會大肆告訴別人別輕易認錯,也學會攻擊那些喜歡反躬自省習慣道歉的人,對於自己從不認錯自我感覺良好。整個風氣在這幾十年有很大的轉變,我自己被人看不起就算了,但我很擔心整個大社會價值觀都偏了。

不過在家鄉我沒有舞臺,看著它的轉變雖然憂心卻沒辦法。現在來這裡,觀察這兒的現象,大家其實也有好心善意,不過沒有說謝謝的習慣,該怎麼做呢?

最近有回我去參觀幼兒園,那兒許多設備非常新穎、現代化,老師的課程設計得很好,學生聰明可愛,整個環境讓我大開眼界,非常佩服。我因為教營養學,因此希望能觀察到吃中餐再離開,看到餐車推進來,小朋友分組由組長去拿食物,轉身看小朋友各自就開始吃了,讓我有點嚇一跳。

我問老師:你們吃飯前不一起說謝謝嗎?

老師告訴我沒有這個儀式。那……

有儀式的確也太僵化了,但是我還觀察到有個機會可以表達謝意。我建議她剛剛各組組長去跟餐車阿姨領食物的時候,可以說謝謝。老師眼睛亮起來,覺得這個建議很好。我覺得應該培養學生感恩的心,對於照顧他們的大人、或幫忙的組長、其他朋友,隨口一聲謝謝是很適當的。最近看到理論也說,小孩子本來是很以自我為中心,藉由感恩可以讓他們學習把眼光放在別人身上,打破自我中心。

記得自己小一時有位老師,她教我們感謝的對象不是光給我們東西的人,還要去思考東西怎麼來的,一路推回去:有人煮飯、有人買東西、有人種稻穀蔬菜水果、有人養雞鴨魚豬,還有人製作工具、各式各樣的工具……真的有許多人要感謝,她教我們要感恩,也要我們懂得對別人好,回報給所有的人。多年來我常不斷回想當年上課的情景,覺得那是個很好的感恩教育,擴展小孩子的眼界與心胸。

我還記得自己第一次去買東西,忘記幾歲,雖然我不覺得自己很小,但大人還不放心讓我碰錢。我的任務只是幫忙碌的媽媽去巷口跟水餃攤傳個訊息,請他先下水餃,等下媽媽再過來拿就不用再花時間等了。後來媽媽過來看到老闆已經煮畢,包裝好在等她,很高興,聽他們對談才知道原本她還擔心老闆以為我是小孩子,說話不可信。但老闆卻說:「我從來沒見過這麼有禮貌的小孩,她剛剛來口齒清晰地說:『麻煩幫忙下20個水餃?我媽媽等下會過來拿,謝謝。』我怎麼會不下呢?」在一個充滿溫情又單純的社會,大家都會對有禮貌的人多尊重。

不過也有人對人看似客氣有禮貌,其實是想多佔別人便宜,或者覺得自己人很熟了不用講禮,這些奇怪情況不可謂沒有,也不可謂不多。但一切回到「禮」來看,進退之間、與人相處之間,都要適當、有分寸,這才是禮。真誠正直的人,不會想靠著多禮去佔人便宜,也不會因對方地位不如自己或者因彼此很熟而不講禮貌。相反地,我反而看到許多以粗俗為率真的人,真的遇到肉麻兮兮的話反而很喜歡,甘心被那種話套住也樂在其中。這其中的道理我是想不大通啦!當然越寫也越覺得很奇怪,好像有點扯遠。總之我說的「禮」是讓社會和諧、心情愉快的;遇到那種禮多到讓人奇怪的、厭煩的,大家還是自己小心一點。把基本禮貌用詞當成習慣,對自己家人也要有禮,對外人的多禮則不要存有非分之想。

不曉得這裡幼兒園會不會有所改變,回來我備課時希望教導學生多感恩,希望學生用語要有禮貌,而且是真心希望對方好,並非嘴上應付,那就不會不真誠了啊!這些人都是未來的幼兒園老師、小學老師,希望影響能夠慢慢擴大。

不過對人禮貌可不是濫好人,看到不合理的情況,該講重話的時候還是要講,然而這純粹是就事論事,說出來的話要能夠有條理的分析,而非無意義的粗俗話,純粹發洩情緒,讓人覺得欠缺理性、無法溝通,顯示出口出穢言者口語表達能力很差、個人修養很糟,還讓對方火大想回罵,讓整個社會罵成一團,事情當然不會更好。不相信我會說重話的人,請回頭去看本期第一篇,而認為說重話用詞就該粗俗的人,也回去再看本期第一篇,〈選前之夜,分享非洲民主的一頁〉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hcmoon2&aid=12429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