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貝瑪夫人決定親自再向公眾表演往日創造的角色。看來藝術家知道某些角色的意義,不限於初次上演,使觀眾耳目一新。她將所有的角色視作博物館的珍品──向曾經欣賞珍品的老一代,或未曾目睹珍品的新一代再次展示珍品,的確是十分有意義的事。」
(法‧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第二部「在少女們身旁」)
意識流文學泛指注重描繪人物意識流動狀態的文學作品,既包括清醒的意識,更包括無意識、夢幻意識和語言前意識。「意識流」一詞是心理學詞彙,是在1918年梅·辛克萊評論英國陶羅賽·瑞恰生的小說《旅程》時引入文學界的。意識流文學是現代主義文學的重要分支,主要成就局限在小說領域,在戲劇、詩歌中也有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