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法其實很簡單
2008/02/27 20:00:56瀏覽394|回應0|推薦2

『智庫文化出版。福報文化代理』


星雲大師的信念,是「以文化弘揚佛法」,並力行「人間佛教」。星雲大師在〈一師一道,文字弘法──是永芸一生的志趣〉文中,稱永芸法師是他門下「藉文字弘傳人間佛教用力最勤的徒眾」,她默默耕耘,保有一貫的真心、單純,「有緣即住無緣去,一任清風送白雲」,無怨無悔!只期待用佛學的種子養成文學的大樹,與天地相依。
本書,是接續作者在美國進修、演講,以及後來到中國大陸江南遊歷期間的生活隨筆與人文省思。

特別擷錄數段精采內容,如下:

第三章 掃心地

自還未出家時,我有機緣在寺院寄讀。清晨與師父們做早課,吃過早餐,我會幫忙洗碗、收拾、打掃。老師父拿著竹掃把,掃著滿地的落葉,我還說:「隨它落吧!每天掃、每天落,掃不完的,一地落葉也是一種美啊!」後來,這個掃地的工作就落在我身上了。
其實,我很喜歡打掃。洗碗時,那嘩啦嘩啦的流水洗去汙穢殘餚,又還它本來面目;老師父來檢查時,總是默默讚許我很會洗碗。我喜歡和年輕的師父在樹下讀書,閑來拿著漏網去撈放生池的落葉時,師父們也會隨機給我說些佛法。
於是,我每天掃落葉時,就會想到「周利槃陀伽」的故事:「佛陀時代,周利槃陀伽和哥哥一起出家,哥哥很快就悟道,但弟弟怎麼教,連一句偈語都背不起來,哥哥很氣這笨弟弟,就令他還俗去。但周利槃陀伽不想放棄修道,正在傷心哭泣時,佛陀經過看到,就慈悲地拿給他掃把,教他去掃地,只要唸一句『掃除塵垢』就好了。但他記了上一句就忘了下一句,僧團的大眾就幫他記誦:『掃地掃地掃心地,心地不掃空掃地。』後來,掃啊掃的,有一天他終於開悟了,就向佛陀稟告:『原來我們不是掃外相的塵垢,而是要掃心內的貪嗔痴垢。』」

第六章 心中的靈山

二000年,高行健因為《靈山》得到諾貝爾文學獎,一時成為大家的話題,但也引起諸多爭議,很多人看不下去,也不知道他到底要說什麼?
我正好有個機會採訪他。這個戴著諾貝爾文學獎桂冠的中國人,在鎂光燈下非常靦腆,我可以感受到一個文人驚恐、疲累而孤獨的心靈。我問他的第一句話是:「您得獎後,面對四面八方突然而至的包圍、採訪、邀約,您覺得是個干擾嗎?」他的回答令我意外,也像是我自己的心靈寫照:「太干擾了!很糟糕!我希望趕快能回到我個人的文學創作。」
我很喜歡高行健的一句名言:「當一個作家想要充分表現自己的感受而遭阻力時,怎麼辦呢?如果他不想自殺,就只好逃!」
後來,我因為要寫一篇〈佛教思想對高行健作品的啟迪〉──以《靈山》和《八月雪》為例的論文,只好乖乖地去讀了《靈山》。我想,那真的是他逃亡中與自我心靈的對話,但是讀者看不懂,他自己也沒從迷霧中轉出來。就像他寫的《八月雪》,雖然是以《六祖壇經》為底本改編的劇本,他自己也收集了七種《壇經》的版本,做了不少研究,但演出時,觀眾就是看不懂。
同樣在世界為華人藝術成就放光的李安,他也有一句名言:「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不管有沒有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很喜歡引用這句話。但是我看完〈斷背山〉後,與之前的〈理性與感性〉、〈臥虎藏龍〉相較,頗為失望。
高行健和李安,都是非常感性的人,他們透過文學、電影藝術,想表達真實的人性、生命的境界。但禪宗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偏偏這心靈的境界一經文字、影音的傳達,就破壞了那無法言說的意境。而他們倆同時都用了人性的「愛和慾」、「爭扎與昇華」,來詮釋內心深處不可撥動的琴弦,因此,彈奏出來的就是變調的樂章。
二十多年來,上山下山,世間出世間,跌跌撞撞,心中的靈山朗朗而現,那已不是夢,而是用佛法耕耘的一方淨土。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靈山,那是我們自己可以營造的世外桃源,也是我們最後的淨土。
我想到六祖慧能大師說的:「覺悟的人到哪裡都一樣是淨土。」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靈山、心中的淨土。

【本書特色】

    ※ 佛光山開山師祖‧星雲大師
     報業工會理事長‧項國寧  專文真情推薦。
     聲望卓著名作家教授‧方杞
    ※ 以文學寫佛學,使佛法生活化。
    ※ 以文化弘揚佛法,星雲大師稱永芸法師是他門下「藉文字弘傳人間佛教 用力最勤的徒眾」。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gsbookstore&aid=1650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