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再造美麗新台灣
2013/11/18 10:38:50瀏覽556|回應0|推薦4

「有一個人,他是台灣第一人,用飛行的方式紀錄下我們的土地…以這樣一個角度跟高度,你才可以真正去理解台灣,理解它的美麗跟哀愁~~」

這是近來火紅的紀錄片《看見台灣》預告片旁白,在一片漆黑的電影院中,教人心神俱醉的壯麗山河、搭配怵目驚心的土地傷痕,襯以恰如其分的背景音樂、低沉的旁白,觀者很難不被挑起滿腔鄉愁、愛憎與悔恨。

是誰恣意破壞這片美不勝收的清麗桃花源,踐踏這塊生於斯、長於斯的生存島嶼?

你、我,或多或少都是幫兇!

區區3.6萬平方公里的蕞爾小島,顯然經不起2,300萬人的過度開發,我們需要全新思維,從頭檢視環境與人類、與經濟、與建設間的互動關係。

9月中旬,行政院人口會報示警,台灣人口老化嚴重,2016年「扶老比」(65歲以上人口占15~64歲勞動人口比率)將升至18%,首度超過「扶幼比」(14歲以下人口占15~64歲勞動人口比率)的17.8%。表示三年後,青壯族群(15~64歲勞動人口)多半上有年邁雙親,卻少有膝下黃口孺子。

再加上,工作年齡人口於去年到達1,730萬人的最高點後,也將自2015年起逐年下降,而且勞動力「晚進早出」,進入職場晚,退出職場早。人口結構向少子化與老年化兩極發展,未來國家競爭力勢將遠遠落後其他亞洲主要經濟體。

按此種速度發展下去,不僅年輕人扶養負擔加劇、新進勞動力減少衝擊經濟發展,日後更將進一步引發國家財政、保險、福利,甚至家庭功能存續等各種社會問題;因此,政府早已不斷宣示,將以國安層級積極正視處理,但情勢依舊每況愈下…

今年前三季,國內新生兒人數為14萬7,509人,遠遜於去年(龍年)同期的16萬2,928人,回到1990年代平均水準。現階段除了傳統生肖效應可明顯左右國人生育行為,似乎不見其他具體措施能有效阻擋或減緩國人晚婚、少育(或不育)的趨勢。

既然如此,何不轉化另一種積極思維,正面看待人口減少!

經濟學中有一個重要概念—「柏雷托最適狀態」(Pareto optimum):是指一種經濟資源分配的理想狀態,可以使得社會中每個人的福利總和最大化。有點類似東方所謂「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的大同世界。

持平而論,以台灣每平方公里要容納約650人的人口密度(2,300萬人/3.6萬平方公里),地窄人稠的現況有目共睹,倘若少子、高齡之勢難以逆轉,不如勇敢面對,嘗試找出台灣的「柏雷托最適狀態」。

看看他山之石,位於歐陸的荷蘭,也是一個與海爭地、自然資源貧瘠的低地國家;面積僅約4.2萬平方公里,只略大於台灣;人口約為1,677萬人,不到台灣的四分之三

這樣一個小國家,卻在17世紀時靠著200萬人口成為海上霸主,後雖因債台高築逐漸衰敗,淪為當時的法蘭西附庸,但在二次大戰後逐步邁向現代化國家,表現絲毫不遜於鄰近其他大國,2012年的平均國民所得(4萬6,011美元)高出台灣(2萬1,042美元)兩倍有餘。

也就是說,人口多寡雖是經濟發展的充分條件,但非為必要條件,人民的素質與修養才是國力展現的重中之重。

現階段2,300萬的人口規模,顯然難與自然和諧共存,與其費盡心思刻舟求劍(提振生育率),倒不如正視現實、另闢蹊徑,由建設友善高齡城市與重新擬定發展策略雙管齊下,再造一個美麗新台灣。

(轉載自102.11.18經濟日報,作者是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elix88&aid=951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