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自然繪本教學設計研究~
2021/02/08 22:05:56瀏覽162|回應0|推薦2

想說2021年都到2月初了 

放上碩二上選修一門自然繪本課程教學作業

講義是美國自然課綱的小學生教案

其他同學在設計課程的時候都有稍微變化一下

我想說還是試試用原來教案為主上課~就是運用STEAM的概念

自然繪本教學設計研究-想像力的影響及其重要性

一.教學單元設計理念說明(包含學習重點與課程目標)-

依據講義p.26-28;34-36

台灣由去年開始推行了108課綱也就是所謂的十二年國教。在自然領域領綱當中的課程和以往最大的不同之處為更為重視「探究實作」的教學,也呼應國際趨勢潮流,STEAM教育,即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s)和數學(Maths),是一種「後設學科」,基於不同學科之間的融合,將原本分散的學科形成一個整體。主要目的在於藉由跨領域的學習,培養學生的科學和藝術思維,並且採用問題導向(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的方式,引導學生培養問題解決的能力,不僅能奠定學生未來成為自然領域的科學從業人員或是高科技業的工程師基礎素養,也呼應新課綱的核心概念和精神。在「新世代科學標準」(The 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sNGSS)當中科學領域所聚焦的就是-提出疑問並定義問題的能力。

藉由學習本課程,學生可以去探討當燈光照射在不同型態的物體上面,會產生什麼情況。光與影就像是親兄弟一樣,在我們生活日常生活周遭總是相伴而行。本課程當中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且每一個部分所要傳達的主要概念都會搭配一個活動的設計。「新世代科學標準」The 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sNGSS)為美國在2011年所公布了「K-12 科學教育架構:實作、跨科概念和核心觀念(Framework for K-12 Science Education: Practices, Crosscutting Concepts, and Core Ideas)」,主要規範由幼稚園到高中階段的自然學科領域架構。

第一個部分向度為有系統性的計畫並且透過不同材質物體照射到燈光所產生效果的活動,讓學生能夠培養思考科學問題的正確邏輯思維步驟並且能夠找到問題的解答。接著,也會透過《On a Beam of Light乘光飛翔:愛因斯坦的故事》這本愛因斯坦小時候自傳書籍的導讀,當你選擇科學家為職業時,對於人格特質當中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就是能夠成為日後如同愛因斯坦一般去探索未知的浩瀚宇宙。(繪本內容大致會簡介並說明關聯性) 第二個部分向度為培養學生成為科學家和工程師養成教育過程需要的提出疑問並定義問題的能力,並且建立正確的理工人才所需要具備的運算和邏輯思維能力。因為日後在職業生涯當中,每天就是必須要具備處理電子或高科技相關產業產品的疑難雜症,所以需要具備良好的問題解決能力。不過,就算日後的生涯規劃發展不是理工科系和相關產業,從小能夠建立優良的邏輯思維和演算能力,在日後發展上,也能夠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相關活動設計上面以光可以穿透半透明的(translucent)/ 透明的(transparent)/ 不透明的(opaque)物質嗎?以光線是否可以為主軸為,並且讓學生去思索其問題的理由,第三個部分向度為實踐核心概念,如何產生電磁波?(如果燈光夠充足就可以照亮物體,讓物體產生光線。) 學生可以學習到有些物品可以被光線穿透,但有些物品會阻擋光線只會產生黑色的陰影,另外一些物品則是光線完全無法穿透過去。此外,學生還會學習到鏡子可以被用來改變光束的方向。

綜觀上述三個向度之後,本課程計畫的跨領域教學觀念為培養正確的因果關係。更重要的就是:學生學會計畫並執行一項檢驗,並且從中得知一件事情產生可觀察的因素和過程。

( 休閒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anjusmile&aid=156226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