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480-云何名為『真實菩薩』
2009/05/30 19:45:18瀏覽449|回應0|推薦1

標題:云何名為『真實菩薩』

 

眾所周知:『菩薩』者,具名菩提薩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質帝薩埵。舊譯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譯曰大覺有情,覺有情等。謂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覺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覺有情。又薩埵者勇猛之義,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又譯作開士,始士,高士,大士等。義譯也。總名求佛果之大乘眾。如同《注維摩》曰:「肇曰:菩提佛道名也。薩埵秦言大心眾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薩埵。」《大乘義章》曰:「菩薩胡語,此方翻譯為道眾生。具修自利利他之道,名道眾生。」至於云何名為『真實菩薩』?依《十住毘婆沙論》開示:若人有『三十二』妙法亦能發願,是名真實菩薩。何等三十二?即所謂

(一)深心為一切眾生求諸安樂。

(二)能入諸佛智中。

(三)自審知堪任作佛不作佛。

(四)不憎惡他。

(五)道心堅固。

(六)不假偽結託親愛。

(七)乃至未入涅槃常為眾生作親友。

(八)親疏同心。

(九)已許善事心不退轉。

(十)於一切眾生不斷大慈。

(十一)          於一切眾生不斷大悲。

(十二)          求正法心無疲懈。

(十三)          勤發精進心無厭足。

(十四)          多聞而解義。

(十五)          常省己過。

(十六)          不譏彼闕。

(十七)          於一切見聞事中常修菩提心。

(十八)          施不求報。

(十九)          持戒不求一切生處。

(二十)          於一切眾生忍辱無瞋礙。

(二十一) 能勤精進修習一切善根。

(二十二) 不隨無色定生。

(二十三) 方便所攝智慧。

(二十四) 攝法所攝方便。

(二十五) 持戒毀戒慈愍無二。

(二十六) 一心聽法。

(二十七) 一心阿練若處住。

(二十八) 不樂世間種種雜事。

(二十九) 不貪著小乘。

(三十)          見大乘利益為大。

(三十一) 離惡知識。

(三十二) 親近善知識。

由此觀之,菩薩住如是『三十二法』,能成七法。所謂四無量心,能遊戲五神通,常依於智,常不捨善惡眾生,所言決定,言必皆實,集一切善法心無厭足,是為三十二法,菩薩成就此者,名為真實菩薩

總而言之,『菩薩』者,佛教指上求佛法,下化眾生的聖者。在三乘中,菩薩高于羅漢而次于佛。菩薩標榜大慈大悲,普渡眾生,是大乘精神的象征。北周‧庾信《五張寺經藏碑》云︰「如來說法,萬萬恆沙;菩薩轉輪,生生世界。」菩薩,乃是梵語菩提薩(Bodhisattva)的省音,意譯為「覺有情」、「道眾生」等。我國民間熟悉的菩薩有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地藏等。菩薩普渡眾生,往往變現各種「化身」,如觀世音菩薩就有「三十三身」。如同《法華經‧五百弟子品》謂︰「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聲聞,即羅漢。唐‧白居易《送守實上人游江南》詩云︰「無妨菩薩是船師。」船師,是「凡夫」身。此外,「薩(Sattva)除譯為「有情」、「眾生」外,亦譯作「勇猛」。因此,「菩薩」亦可釋謂勇猛求取佛道的聖者。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9年5月30日星期六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nownews.com/famscl/
https://city.udn.com/blog?famscl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hercafe.yam.com/blog/famscl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blog.youthwant.com.tw/b.php?bid=905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amscl&aid=2996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