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347-云何為『一生當得無上菩提之內涵』
2009/01/11 23:18:37瀏覽204|回應0|推薦0

標題:云何為『一生當得無上菩提之內涵

眾所周知:『菩提』者,Bodhi,舊譯為道,新譯為覺。道者通義,覺者覺悟之義。然所通所覺之境,有事理之二法,理者涅槃,斷煩惱障而證涅槃之一切智,是通三乘之菩提也,事者一切有為之諸法,斷所知障而知諸法之一切種智,是唯佛之菩提也,佛之菩提,通於此二者,故謂之大菩提。如同《止觀》曰:「菩提者,天竺音也,此方稱道。」《大乘義章》曰:「菩提胡語,此翻名道。果德圓通,名之為道。」《唯識述記》曰:「梵云菩提,此翻為覺。覺法性故,古云菩提道者非也。」至於云何為『一生當得無上菩提之內涵』?依《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開示:一切如來授尊者記,一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一生當得無上菩提

(一)則已超越一切菩薩所住處。

(二)則已出過一切菩薩離生位。

(三)則已圓滿一切波羅蜜。

(四)則已深入一切諸忍門。

(五)則已具足一切菩薩地。

(六)則已遊戲一切解脫門。

(七)則已成就一切三昧法。

(八)已通達一切菩薩行。

(九)則已證得一切陀羅尼辯才。

(十)則已於一切菩薩自在中而得自在。

(十一)          已積集一切菩薩助道法。

(十二)          則已遊戲一切菩薩智慧方便。

(十三)          則已出生一切善巧大智神通。

(十四)          則已成就一切菩薩所應學處。

(十五)          則已清淨一切菩薩所行妙行。

(十六)          則已滿足一切菩薩所發大願。

(十七)          則已領受一切佛所記。

(十八)          則已了知一切諸乘門。

(十九)          則已堪任一切如來所護念。

(二十)          則已能攝一切佛菩提。

(二十一) 則已能持一切佛法藏。

(二十二) 則已能受一切諸佛秘密教。

(二十三) 則已能轉一切菩薩祕密輪。

(二十四) 則已能為破煩惱魔軍大勇將。

(二十五) 則已能作出生死曠野大導師。

(二十六) 則已能作治諸惑重病大醫王。

(二十七) 則已能於一切眾生中為最勝。

(二十八) 則已能於一切世主中得自在。

(二十九) 則已能於一切聖人中最第一。

(三十)          則已能於一切聲聞獨覺中最增上。

(三十一) 則已能於生死海中為船師。

(三十二) 則已能布調伏一切眾生網。

(三十三) 則已能觀一切眾生根。

(三十四) 則已能攝一切眾生界。

(三十五) 則已能守護一切菩薩眾。

(三十六) 則已能談議一切菩薩事。

(三十七) 則已能往詣一切如來所。

(三十八) 則已能住止一切如來會。

(三十九) 則已能現身一切眾生前。

(四十)          則已能知一切諸法如幻焰。

(四十一) 則已能觀一切諸法如影像。

(四十二) 則已能於一切世法無染著。

(四十三) 則已能了一切諸法無生性。

(四十四) 則已能淨一切菩薩身口意。

(四十五) 則已能以金剛定破一切魔。

(四十六) 則已能知一切白淨法本生處。

(四十七) 則已能悟一切相不動性。

(四十八) 則已能行波羅蜜不退轉。

(四十九) 則已能觀一切法無常苦空無我。

(五十)          則已能起一切佛地諸善根。

(五十一) 則已能修三十七品瑜伽行。

(五十二) 則已於一切菩薩境界到彼岸。

(五十三) 則已普知一切煩惱性寂滅。

(五十四) 則已能住金剛三昧不可傾動。

(五十五) 則已能了住三世心皆不可得。

(五十六) 則已能證不動如山菩提心。

(五十七) 則已能於一切世法無所著。

(五十八) 則已能超越一切魔境界。

(五十九) 則已能住一切佛境界。

(六十)          則已能到一切菩薩無礙境。

(六十一) 則已能精勤供養一切佛。

(六十二) 則已與一切佛法同體性。

(六十三) 已繫一切佛法繒。

(六十四) 已受一切佛灌頂。

(六十五) 已住一切法王位。

(六十六) 已入一切智智境。

(六十七) 已生一切諸佛法。

(六十八) 已踐一切種智位。

由此觀之,如是『六十八種』,即為一生當得無上菩提之內涵,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無上』者,謂無有過於此者。如同《善見律》曰:「無上者。諸法無能勝也。」《華嚴大疏鈔》曰:「無有能過者,故號為無上。」又『無上菩提』者,謂等覺、妙覺,坐於道場,斷諸煩惱,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無上菩提。又菩提有三等,聲聞、緣覺、佛是也,此中佛所得之菩提,無有過之者,故云無上。如同《寶積經》曰:「於無上菩提,堅固不退轉。」是故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只有『佛』能證得。

總而言之,『佛』者,Buddha,佛陀之略,又作休屠、佛陀、浮陀、浮圖、浮頭、勃陀、勃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amscl&aid=255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