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7363-云何為『眾生往生極樂警眾之語』
2023/06/02 19:37:57瀏覽205|回應0|推薦1

標題:云何為『眾生往生極樂警眾之語』

 

     眾所周知:『眾生』者,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識的動物。集眾緣所生,名為眾生,又歷眾多生死,名為眾生,十法界中,除佛之外,九界有情,皆名眾生。至於云何為『眾生往生極樂警眾之語』?依《重訂西方公據》開示:眾生往生極樂警眾之語。所謂

(一﹚入道要門。信為第一。惡事非信。尚不成就。況善事乎。譬如世間盜賊。時乎敗露。官府非不以極刑繩之。迨後釋免。依舊不悔。所以者何。他卻信得者條門路。不齎一文本錢。獲利無算。所以備受苦痛。決不退悔。

(二﹚今人念佛再不肯真切加功。只是不曾深思諦信。不要說不信淨土。只如世尊說人命在呼吸間。者一句話。於義理不是難解說。爾等眼裏親見。耳裏親聞。經過許多榜樣。如今要爾信得者句話。早是不能彀也。

(三﹚爾若真實信得者句話。則念佛法門。不必要我費盡力氣。千丁萬屬。爾自如水赴壑。萬牛不能挽矣。新學後生。才把一句佛頓在心頭。閒思妄想愈覺騰沸。便謂念佛工夫。不能攝心。

(四﹚不知汝無量劫來生死根由。何能即斷。且萬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後工夫純熟。自然妄念不起。旦汝之能覺妄念者。虧者句佛耳。如不念佛之時。瀾翻潮涌。剎那不停。自己豈能覺乎。

(五﹚念佛有默持。有高聲持。有金剛持。然高聲覺太費力。默念又易昏沈。只是綿綿密密。聲在唇齒之間。乃謂金剛持。然又不可執定。或覺費力。則不妨默持。或覺昏沈。則不妨高聲。

(六﹚如今念佛者。只是手打魚子。隨口叫喊。所以不得利益。必須句句出口入耳。聲聲喚醒自心。譬如一人濃睡。一人喚云某人。則彼即醒矣。所以念佛最能攝心。

(七﹚今人不肯念佛。只是輕視西方。不知生西方。乃是大德大福大智大慧大聖大賢的勾當。轉娑婆成淨土。不同小可因緣。汝但看此城中。一日一夜。死卻多少人。不要說生西方。即生天。千百人中尚無一箇。其有自負修行者。祇是不失人身而已。故我世尊大慈。大悲。示此法門。功過乾坤。恩逾父母。粉骨粹身。不足為報。

由此觀之,如是『七者』,即所謂眾生往生極樂警眾之語,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極樂世界』者,是阿彌陀佛的國土名,因其國只有快樂而無痛苦,故名。又稱西方淨土,就念佛之言,雖通於諸佛,然諸大乘中念佛之言,獨限於西方之阿彌陀佛。其故以建念佛而使一切眾生往生佛國之誓願者,法界諸佛中獨阿彌陀一佛也。又『往生』者,去娑婆世界往彌陀如來之極樂淨土,謂之往,化生於彼土蓮華中,謂之生。往生之言雖通於諸受生,而諸教所勸之行,偏在極樂,故常以為對於極樂之別名,是淨土門之至要骨目也。又『警眾之語』者,謂警示眾生欲了脫生死超出三界,就要如上述之語,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才能一生成就。

總而言之,眾生有多義:(一)眾人共生之義。如同《法華文句》曰:「中阿含十二云:劫初光音天,下生世間,無男女尊卑眾共生世,故言眾生。此據最初也。」(二)眾多之法,假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如同《法鼓經》曰:「萬法和合施設,名為眾生。」《注維摩經》曰:「生曰:眾生者眾事會而生,以名宰一之主也。」《大乘義章》曰:「依於五陰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大經慧苑疏》曰:「眾法成生,亦名眾生。」《法華文句》曰:「若攬眾陰而有,假名眾生。此據一期受報也。」(三)經眾多之生死,故名眾生。不曰眾死者,以有生者必有死,有死者必有生故也。如同《般若燈論》曰:「有情者數數生,故名眾生。」《大乘義章》曰:「多生相續,名曰眾生。」《法華文句》曰:「若言處處受生,故名眾生者。此據業力五道流轉也。」《俱舍光記》曰:「受眾多生死,故名眾生。夫生必死,言生可以攝死,故言眾生。死不必生,如入涅槃,故不言眾死。」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2362日星期五
妙音書院【http://blog.udn.com/famscl 】官網

https://famscl01.blogspot.com

http://famscl.pixnet.net/blog

https://www.facebook.com/famscl

https://www.facebook.com/famscl01

https://www.linkedin.com/groups/12032968/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famscl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92416834610406/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amscl&aid=179291813